王 靖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蛋白酶、胃酸等胃内容物以及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液反流进入食管,从而使患者出现烧心、反食及反酸等一系列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1]。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病的发病率高达14%左右,且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2]。中医认为,GERD属于“呕吐、吐酸、胃痞、嗳气、胸痹、胃痛、噎膈”等范畴,它的发生主要与脾、肝、胃、肺等功能失调有关。其中,七情内伤、饮食失宜是该病的基本病机,而气郁化火、肝气犯胃则是该病发病的关键。因此,中医治疗该病应以和胃降逆、调和脾胃为基本原则[3]。目前,中医主要采用“和、消、清、润”等方法治疗该病。本文就“和”、“消”二法在治疗GERD中的应用进行如下综述:
“和法”主要通过调和、和解等方法来解除脏腑阴阳失和之证[4]。“和法”有疏解、缓解之意,其本质是“平衡”,可使脏腑气血及阴阳的偏胜偏衰、寒热虚实等证候归于平复[5]。
情志失和会引发气机逆乱、肝郁气滞,从而使肝气犯胃、胃失和顺,最终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6]。中医认为[7],心主情志,但也会受到肝脏疏泄功能的影响。情志不遂,则肝郁气结、脾胃失调,导致无法运化、布散津液,使津液在人体内积结成痰,郁而化热,从而引起呕吐、胸闷、烧心等症状。因此,情志失和是GERD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中医在对GERD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调和其情志,可采用郁金、柴胡、合欢皮、夜交藤、青皮等具有养心怡神、疏肝理气功效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胃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只有胃气和降,才可将食管内的食物顺利传输至胃中。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阴阳相和、燥湿相济、升降相因,胃肠动力才会协调,才能维持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功能。脾胃一旦失调,就会引起气机逆乱,导致胃肠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反酸、嗳气、呕吐等症状。中医认为,脾胃失调是GERD的主要病机。因此,中医在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调和其脾胃,可使用黄芩、半夏、黄连、吴茱萸、苏叶、厚朴等具有调和脾胃功效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消法”主要包括行气、消食、活血、化瘀等方法。GERD患者可出现气滞、食积、湿阻、血瘀、痰凝等症状。情志不畅,可使肝气郁结,而肝气横逆犯胃,会导致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脾胃升降不和,水湿内停,湿邪不化,气机阻滞,气血失和,最终可导致食物反流[8]。因此,中医应采用祛湿、行气、消食、活血、化瘀等“消法”治疗GERD。
GERD患者可因饮食不节或忧愁思虑而伤脾,脾虚生痰,郁怒伤肝,气郁化火,痰热、痰湿随气而上行,结于患者的咽喉和食管处,从而使其出现呕吐、反酸、烧心等症状。因此,中医应遵循顺气畅膈、化痰祛湿的治疗原则,使用启膈散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9],约有一半以上的GERD患者存在纳差、厌食、恶心呕吐、脘腹胀闷、舌苔厚腻以及嗳腐吞酸等食积的症状,因此,中医应遵循和胃通降、消积通滞的治疗原则,使用枳实导滞丸和保和丸对出现积食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
GERD患者多存在情志不畅的现象,而情志不畅会进一步使其出现胃脘胀满、胸闷脘堵、两胁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反酸、舌苔薄白、大便不畅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应遵循和胃降逆、疏肝理气的治疗原则,使用四逆散和柴胡疏肝散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
GERD患者若存在吞咽困难、胸膈疼痛等症状时,则表示其胃内有瘀血。气滞则血运不畅,痰阻则脉道不利,血燥而凝,阻滞食管,从而引发吞咽梗阻、胸膈疼痛诸症。因此,中医应遵循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使用失笑散和膈下逐瘀汤对存在该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
“和、消”二法结合起来可用“通”字来概括。中医治疗GERD时应遵循“通”的原则,要做到通达肝气、通降和胃、通畅气血、通宣肺气等“四通”[10]。由于GERD的病机、病因较为复杂,因此,临床上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可将“和、消”二法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并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进行适当地调整,辨证施治。
[1] Diana M.Orbelo, Felicity T. Enders, Yvonne Romero, et al.Once-Daily Omeprazole/Sodium Bicarbonate Heals Severe Refractory Reflux Esophagitis with Morning or Nighttime Dosing[J].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2015, 60(1):146-162
[2] Ekaterini Syrigou, Aspasia Angelakopoulou, Maria Zande,et al. Allergy‐test‐driven elimination diet is useful in children with 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regardless of the severity of symptoms[J]. 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15, 26(4):1771-1776
[3] 张庆,谭小平,王卫政,等.中药达立通颗粒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 12,32(4):464-467
[4] 丁沛,刘菊,胡蓆宝.中医综合疗法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2,5(3):879-881
[5] 葛圆圆,刘绍能.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治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0):216-218
[6] 徐志荣,彭冬梅,周显斌.表现为异咽感症的反流性食管炎诊疗体会[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10,9(2):16-17
[7] 袁建兴. 中医辨证方法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2):2999-3001
[8] 徐学勤.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2):14-15
[9] 黄新贻,蔡敏.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与内镜下表现及胃肠激素的关系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4):594-598
[10] 张燕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66 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