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2016-03-11 08:55靳国祯
学周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污染环境伦理道德

靳国祯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甘肃高台 734300)



浅谈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靳国祯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甘肃高台 734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雾霾天数越来越长,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推广环境知识,将环境保护的概念引入课堂,让人们了解重大环境问题的成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并规范人们的行为。

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环境;保护生态;伦理道德

最近,一层浓密的有害雾霾连续数天笼罩着京津冀,遮住太阳,妨碍交通。望一眼窗外,突然发现看不到蓝天,白云,天地间一片灰色的景象,连对面的楼房也只有朦胧的轮廓。市民被告知尽量不要外出,药店的防雾霾口罩也被售空,机动车实施限号限行。人们谈论的话题也离不开“十面霾伏”,每个人都迫切想知道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因此,打开电脑,由首先关注新闻事件变成关注空气质量指标也似乎成了大家的习惯。

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严重失衡的今天,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社会热切关注的重要课题。保护好地球,是人们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环保教育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将决定我们将来的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

作为一名中学生物学教师,则承担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教育下一代成为具有环保意识的绿色小卫士,这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保护环境,还可以带动我们成人也参与进来。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呢?

一、立足教材,深入挖掘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知识要注意立足教材,找准环境保护与具体课题的结合点,避免生拉硬套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而且拓展要适度,避免讲成环境教育的专业课。例如,在教学“生态环境的保护”一课时,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人类不能只知索取,不知保护,更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在讲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着重讲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有些风景区或森林公园被誉为“天然氧吧”,为什么我们国家在每年的3月12日要设立植树节,明白植树造林的意义,并自觉参与植树种树,保护植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章题图,我国云南山区林木环绕的一个村落和一片梯田,展示了哈尼族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旖旎风光,说明了——人类应当而且可以生活在得到了很好保护的生态环境中。图片清晰,色彩明亮,让学生在憧憬和向往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二、从日常生活中点滴渗透环保教育

现实生活是生物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里自觉自愿的留意身边小事,例如,我在上课时白天只要光线充足,我都要学生关掉电灯,因为很多时候在上早自习时,光线暗,同学们打开灯看书,学习,可是这样一开,就忘了关,很可能开一天。教育学生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因为省一度电,就少一份污染。还有就是用完水管后,水龙头要拧紧,节约用水,不浪费一滴水。但有时水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曾见过一个妇女在街边洗衣服,桶的水都接满了,还任由清水从水管流走溢出桶外,而那妇人却毫无感觉地搓着衣服,根本没有要关水龙头的意思。还有就是我们去市场买肉、水果等食品时,商家一般会随赠一个塑料袋,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进垃圾桶。作为垃圾,塑料袋离开了我们的小家,但是它们并没有从我们的大家——“环境”中消失。日常生活中,我们买来的日用品往往有两到三层的包装。生产包装品需要消耗大量的金属、玻璃、纸张和塑料等,这些包装品在商品打开后一般就成为垃圾。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提倡一种什么样的文明消费行为呢?让学生在日常经历和反思中树立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才能达到环保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强化环保教育

组织环保兴趣小组,利用相关节日,进行环保宣传,让保护生态环境深入人心,妇孺皆知,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促进公众的参与,让全球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还可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当地调查环境污染情况,拍摄有关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图片,回学校经过整理后,选择比较好的在学校举办摄影展,并开展“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大讨论。再有,通过主题班会,团日开展以“白色污染”、“呻吟的地球”、“呼唤绿色”“保护我们的家园”等为主题,进行演讲。让学生知道环保是一种生活态度,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生活的真谛。

四、在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中强化环保观念

生态伦理道德是指以生态学关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为依据,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手段,以培养人类的生态环境意识,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为内容,以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生态平衡为目的的生态行为规范。

地球只有一个,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无常……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在有些地方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甚至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2013年10月17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表报告,首次将大气污染作为一个整体,列为一类致癌物。报告同时表明,接触颗粒物和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深,罹患肺癌的风险越大。让我们来看一些例子,历史上有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12月4日,烟雾持续了四天,造成了4000人死亡。在随后的两个月里,又陆续有8000人丧生。还有就是1995年9月,发生在洛杉矶的一次光化学烟雾持续了两天时间,致使400多名老人死亡。这些数字是不是对我们的震撼力更大呢?

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决不能等闲视之,深感重任在肩,必须在教学中注重环境教育,让我教过的学生不再重复上面的“故事”,让学生在举手投足间,在潜移默化中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通过他们影响更多的人。让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行动起来,形成全体公民的责任和意识。

[责任编辑张景贤]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0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30

猜你喜欢
污染环境伦理道德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固废污染环境防治:一块再难也要啃下的“骨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9月1日起实行
突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平衡
对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研究
污染环境罪司法解释适用研析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开启修订模式
解读《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伦理道德在清代借贷契约中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