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成
新常态下贫困大学生资助经费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赵立成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关注点发生了由规模与数量向质量与效益的转换。但是资助款数已经显露出减慢速度的趋势,经费来源中其他资金与财政投入的比例大体相当。经费分配以助学贷款和国家奖、助学金为主。对高校学生的资助已经取得显著进步,但是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本文旨在就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型建议,即创新资助方式,提高政府投入比例并强化政府行为,积极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
经济新常态;高效学生资助;资助经费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情势下,教育公平的理念得到深入贯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得到切实保障,全国性的资助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研究高校学生资助经费的结构比例及变化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国高校学生资助费用总量与结构变化走向
自2007年资助体系建立以来,资助总额持续增长,可见国家对家庭经济条件差的高校学生的关注。就资金来源来说,主要可分为两部分,财政收入和其他资金。财政投入涵盖中央和地方,其他投入则包括学校的事业收入、金融机构贷款、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捐赠等。
在对高校学生的资助资金来源中,国家财政增幅最为明显,其他资金的涨幅则十分平稳。总的来看,对高校学生资助的经费变化大体有三个特点:首先,资助问题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费投入也随之逐年攀升;其次,中央财政投入相较于其他资金增长较快;最后财政资金占总体资金的比例极高。
(二)资助高校学生的资金来源结构阐释
高等教育渐渐迈进大众化的时代,成本分担理论也得以推行。资助经费包含财政资金及其他。首先,中央财政的资金比例大于地方财政的资金比例;其次,从其他资金的的构成结构分析,高校事业收入与金融机构的投入分配基本持平,来源于个人、社会团体与企事业单位的投入则比例极小。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一,自从对于高等院校学生的资助系统建立以来,财政投入相较于其他资金增长更快;第二,财政资助与其他资助方式在学生的自主中基本持相同地位;第三,个人、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的投入相对不足。
(三)对高学学生的资助的经费分配
依据近几年高校学生的资助经费配置情况看,主要被助学贷款、助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所占据,达到了资金总额的绝大部分。经济新常态之下要求提高资助经费的利用率,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对于此项资金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对于高校学生资助的投入表现出减弱态势
调查研究显示,虽然对高校学生的资助投入持续增长,但是增速下滑的事实不容乐观。经费之城是高校学生自主政策得以有效落实的坚强后盾。但是投资后劲不足的现状必然会引起难以达到资助效果。此种趋势需要新的资助力量的及时汇入。鉴于新常态下的人民福利的逐渐减少与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的转换,稳定高校学生资助的现有局面的同时,必然要引入创新动力的强大带动能力,以新的资助模式来减轻既有模式的不足之处,从而保证资助经费的效益能够实现。
(二)政府的主体地位有待加强
相较于政府对于全国学校的资助经费投入,对于高校资助投入的地位比较弱化。当下,高校贫困学生的比例不断提高,政府财政投入急需增加。在习主席提出的脱贫计划的引领之下,对于高校学生的资助作为政府政策的重要内容,贯彻高校学生的资助政策理当引起应有的重视,政府亟待加强自己的主体地位。
(三)急需提高社会人士的积极性
研究显示,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的资助投入比例很低,笔者认为社会各界应当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增加资金投入的总量。
(四)对高校学生的资助经费管理的水平有待提升
对高校学生的资助金额逐年增加,因此必然给资金管理出了一个难题。经济新常态强调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应当加强对资助资金的第三方监督,保证资金的管理效益。
(一)改善资助方案,提升经费利用率
创新驱动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驱动亦是学生资助的有力引擎。资助资金的使用涉及生活费用与发展费用。对于前者,将学生与社会成功人士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关系,从而保证学生资助款项来源的稳定性、充足性;对于后者,可以对学生加强某些技能的培训,使得学生有能力赚取一定数量的生活费用,培养其综合素质。
(二)提高政府资金投入,加强服务意识与监管意识
一方面,应加强资助政策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应该将工作的着力点落在对资助工作的监管、保障和服务上。因此,政府首先应加大资金投入比重,提高对高校资助政策的资金支持力度;其次,搭建高校与金融机构的沟通桥梁,拓宽高校资助基资金的渠道;最后,项目审批的全程都应严格把关,并且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程度与使用效率,精简过程,保障资金发放的到位速度,强化对资助资金管理的监督管理。
(三)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拓展筹资途径
现有的经费来源渠道中,社会各界的投入比重比较低。以多样化的方法提升个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资助政策的重视程度。基于此,国家可以与高校形成联动机制,利用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展开宣传,加强社会各界的投入积极性。
(二)加强资助评价,使资金管理科学规范
经济发展及社会转型,公共性在功利性的压迫之下曾一度弱化。教育公平的实现应当超越任何差异的限制,包括家庭贫困。而高校资助措施的实现情况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端。在高校资助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势下,必然要求加强对资助经费使用的评价,以确保其使用的的规范和高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育公平、公正。首先,应当立足于全国的范围内对资助情况进行评价,并且据此建立评价体系,使得对高校学生自主资金的使用状况的评价更为具有权威性,推动高校完善资助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其次,高校资助管理系统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制定评估的策略,对资金的使用予以定期的审核,并避免浪费和重复利用。
本文结合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特征,综合分析了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现有特征,高校学生资助政策问题所在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事关教育公平的实现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财政的进一步强化投入,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以保障资助政策的持久动力。此外也要努力培育受资助对象的自身素质,强化其实践能力。相信在各方的协同努力的新常态之下,资助政策必然会取得进一步的落实和长足发展。
[1]吴东霞,翟永亮.浅析高校学生资助经费的管理[J].商业会计,2015(10):72-74.
[2]赵贵臣.大学生资助结构优化策略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1):20-24.
(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