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科研经费精细化核算研究

2016-03-11 12:49:15赵洲娜孙可文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7期
关键词:科教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赵洲娜 孙可文

医疗行业科研经费精细化核算研究

赵洲娜孙可文

随着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行业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增多。2014年《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对科技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本文从科研经费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医疗行业特点,对医疗行业科研经费的精细化核算进行研究,以期对建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做出探索。

科研经费;医院会计制度;预算;精细化核算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科研经费在医院业务收支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近年来,国家审计署、科技部查处了几起重大科研经费违规违纪事件,为各大科研院所敲响了警钟,也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再度引起了各主管部门的关注。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对外发布,调整了科研经费的开支标准和范围,这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第一份文件,也是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说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一、医疗行业科研经费核算中的问题

在目前的医疗行业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题负责人只重视项目申报,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并不关注。他们认为项目是自己申请的,自己是经费的使用者,完全可以按实际需求自行支配。归纳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预算编制程序不完善。预算编制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起点,但课题负责人缺乏对预算编制的重视,他们并不了解预算科目的具体含义,使得编制出来的预算未来预见性不高、准确性较差。预算编制的不合理,会直接导致预算执行出现偏差,以及后续调整频繁和结余资金比例过大等系列问题。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财务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充分参与,对科研项目预算申请时的合理性介入不够,导致无法监控科研经费支出的规范性。

其次,预算执行差异率大。在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超预算支出、无预算支出或者有预算无支出的现象。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结余资金较多,造成财政资金的闲置浪费。

第三,预算调整未履行规定程序和权限。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项目之间的预算调整未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报批,如:设备费预算可随意调增,材料费预算的调增没有提交相关的审核审批资料等。

第四,会计核算不符合科研经费管理要求。对科研经费没有设置专门辅助账进行独立核算,与医院自有资金混在一起开支;对差旅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在支出过程中随意扩大标准和开支范围,会议费支出没有会议通知和参会人员签到表,会议人数、天数和支出标准超过国家规定;报销票据不合规,未履行招投标手续等。

二、医疗行业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

(一)资金来源渠道广泛,核算要求不统一

医院的科研项目资金有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自然基金委、省市科委等下拨的纵向经费,也有来自医院之间和企事业单位药理实验等科研合作的横向经费。财政部、科技部针对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的管理先后出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159号、160号、163号和219号),以及《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等文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修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号文件,对新形势下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临床重点专科项目的资金管理做出了规范。渠道的多样性导致了医疗行业科研经费的核算管理要求不统一,很容易造成经费之间交叉使用、管理混乱的情况。

(二)科研经费规模差异较大,管理难度大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经费规模较大,动辄上千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经费规模也达几百万,而国家自然基金一般在百万以下,省科委、市科委的经费规模都在十万以下。不同规模的科研经费,需要监管的重点环节、经费管理的侧重点以及管理人员配置标准等均有不同。基于科研经费规模的多样性,其管理难度必然较大。

(三)课题负责人身兼数职,同时承担临床、科研、教学等任务

医疗行业的科研课题负责人不同于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人员,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既要承担临床诊疗及教学工作,还要承担医学科学研究的重任。因此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关注不够,这就要求医疗行业的科研和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精细,以协助课题负责人按照项目预算书的要求及时合理的安排预算支出,提高财政科研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经费支出执行医院财务制度规范

医疗行业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制度中设置了“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和“待冲基金”等会计科目对科研经费进行核算,不同于其他事业单位的核算要求;并且科研项目预算书中的预算科目有时与制度中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存在矛盾,导致审计机构在课题财务验收时认为是超预算项目支出。

三、医疗行业科研经费精细化核算对策

(一)规范细化会计科目

在医院会计制度中,对科研经费设置了“财政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和“待冲基金”等几个科目用于对纵向和横向课题经费的会计核算。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补助支出”用于核算医院按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补助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用于核算医院取得的除财政补助收入外专门用于科研、教学项目的补助收入和支出情况。“待冲基金”科目用于核算医院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购买药品等物资所形成的,留待计提资产折旧、摊销或领用发出库存物资时予以冲减的基金,下设“待冲财政基金”和“待冲科教项目基金”两个二级科目。

但在医院会计制度中,对科研经费会计核算的明细科目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依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医院在“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和“科教项目支出”科目应下设“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个次级科目,同时在“直接费用”科目下可再按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设11个末级科目;间接费用在预算总额控制的前提下,按照具体用途下设绩效支出、公共费用、房屋折旧等明细科目。

在具体科目使用过程中,《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应作为固定资产。而在科研项目预算书中将在《医院会计制度》中定义为固定资产的资产,列入到“材料费”预算明细中,两者关于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产生了矛盾。而审计机构的审计依据往往是科研项目预算书,导致审计机构出具超预算项目支出的审计建议。

因此,应兼顾科研项目预算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利用科研项目资金购置上述固定资产时,按照科研项目预算书的分类,借记“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某项目—材料费”或“科教项目支出—直接费用—材料费”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科目;同时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科教项目基金”科目。这样,既在支出类科目明细中体现了科研经费的预算项目,同时也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在“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核算,这样就兼顾了科研项目管理和《医院会计制度》双方的核算要求。

(二)建立项目辅助账对科研项目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分别进行独立核算

对不同来源渠道、不同类别的科研经费,通过建立科研项目字典库进行分类管理。利用项目编码区分不同来源渠道和类别的科研经费,便于编报不同统计口径下的科研报表,也能防止课题经费之间的滥用行为。课题项目编码应体现课题类别、资金来源渠道、学科性质、项目负责人等信息,并考虑未来编码的可扩展性。例如1-2位代表课题类别,3-4位代表资金来源渠道,5-6位代表课题负责人所在学科,7-11位代表工号,12-14位代表项目序号。

医疗行业同样需要重视自筹经费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实务中很多医院没有对自筹经费进行独立核算,导致科研项目在结题审计时被认为自筹经费未到位。医疗行业的自筹经费在会计核算上首先应设置项目辅助账,用于单独核算开展各科研、教学项目时自筹经费的使用情况。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在“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科目的“其他费用—科研费”科目下,同样按照“财政补助支出”和“科教项目支出”的明细科目设置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间接费用等12个末级科目。

(三)建立科研课题信息化平台

在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各预算项目间的控制是实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构建一体化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将项目的预算申报、预算审核、经费上卡、经费报销、预算控制、预算查询等业务流程集中到科研课题信息化平台上处理。保证各部门关于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数据共享,将课题组成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医学科研研究中去,实现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

首先,课题组成员对经费来源渠道、开题时间、结题时间、预算项目明细及金额、课题组成员信息、课题投入时间等信息在科研信息化平台上进行登记,然后科研经费管理部门根据项目任务书等对课题负责人填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根据经费的来源渠道对其赋予相应的课题项目编码。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在科研课题信息平台上提交科研经费报销的预算项目,由科研管理部门对预算进行审核,是否有相应的预算以及是否在剩余预算范围内。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审核后,财务部门在平台上对应的预算项目中扣除相应的支出金额,并进行账务处理。课题负责人可通过信息平台随时查询科研经费预算的执行和结余情况,便于课题负责人合理安排科研项目的执行进度,防止结题前突击花钱的问题出现。

(四)成立财务科研秘书岗位

首先,按照学科性质,为每个二级学科设立一位财务部门的科研秘书,具体负责该部门所有科研课题中关于经费的预算编制和报销工作,使财务部门对科研课题的经费核算管理延伸到事前的预算编制阶段,使预算的编制更具专业性与合理性,同时也提高了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按照科研课题经费的规模及管理需求分配科研秘书工作,超过1000万以上的科研项目配专职秘书,1000万以下的科研项目配兼职秘书。成立财务科研秘书岗位有助于提高财务部门科研经费监督管理效果和财政科教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能大大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结语

科研经费精细化核算是新医改背景下对科研经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科研经费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对确保医疗行业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有着重大意义。财务部门作为医院经济运行的纽带,必须要积极探索研究科研经费合理高效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促进医疗行业科研学术氛围的绿色发展,在实务中践行公立医院医疗体制改革。

[1]《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

[2]财政部会计司.医院会计制度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16

[3]朱峰,张婧,冯建.医院科研经费核算和使用管理探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4,5

[4]谢新敏,胡克,王领.医院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对策[J].现代医院,2015,3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猜你喜欢
科教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2022年11期)2022-06-22 10:15:42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9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4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西藏科技(2015年12期)2015-09-26 12:13:40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