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灵玲 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
中式英语的错误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任灵玲 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
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如何对待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广大语言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的中式英语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恰当的应对策略。
错误分析 错误成因 应对策略
错误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几类较典型、较常见的中式英语的错误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求找到恰当的对策,对语言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和语言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式英语的错误即由汉语干扰所引起的错误,这种错误可以用语言迁移来解释。迁移是语言学习者获得新知识的重要手段,但迁移有正向和负向之分:前者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后者则干扰学习者学习新的知识。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由于不熟悉英语的规则,往往会不自觉地将汉语的规则和习惯迁移到英语之中而犯错误。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有着不同的语法规则系统、表达习惯及语言文化背景等。因此,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汉语语言规则和习惯的影响,负向迁移大量产生,经常会出现一些“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 or Chinglish)”。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常见的母语干扰性错误有:
1.语音领域的干扰
语音领域的干扰既有元音方面的,又有辅音方面的。如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容易将英语中的[i:]和[i]读成汉语中的i,从而导致将英语中的sheep (绵羊)和feel (感觉)误读为ship (船)和fill (装满)。而在辅音方面,学生常用s、z代替英语中的[ ]和[ð],导致sort (种类)与thought (思考)、sink (下沉)与think (认为) 相同。
2.词汇方面的干扰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词汇意义的不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经常弄混许多单词,比如:“except”和“besides”, “borrow”和“lend”等。请看下面两组句子:
(1)a. 除了他,我们也都考及格了。
b. 除了他,我们都没考及格。
(2)a. 我借了他50元。
b. 他去上课了。
在(1)中,我们使用了相同的汉语词“除了”, 但在英语中,我们却要区别对待,a句常用besides,而b句则常用except。
在(2)中,“借”和“上课”都具有双向的意义:“借”既可以表达“借进”(borrow),也可以表达“借出”(lend);“上课”既可以指学生去听课(have a lesson),也可以指老师去讲课(give a lesson)。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这些词表达的具体意义,才能使用正确的英语词表达它们。
另外,汉语的量词很多,不同的物体要用不同的量词修饰,如:一本书、一块表、一份报纸等,而在英语中,尤其是可数名词前,一般不需要量词:a book, a watch, a newspaper. 但有的学生却受汉语量词的影响,结果是画蛇添足。如:
(3)误:He bought many pieces of newspapers.
正:He bought many newspapers.
3.语法领域的干扰
由于英汉语法规则不同而导致的不合英语语法规则的汉式英语比比皆是。如:
(4)我很喜欢她。
误:I very like her.
正:I like her very much.
(5)书在桌子上。
误:Book is on desk.
正:The book is on the desk.
(6)你工作忙吗?
误:Is your work busy?
正:Are you busy with your work?
在(4)中第一个句子的错误是把汉语中的语序直接套用到英语;(5)中第一个句子的错误是漏用冠词,这是因为汉语中没有冠词所致;(6)中第一个句子的错误是学习者没有注意英汉两种语言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关系的差异。汉语是主题优先(Topicprominent)的语言,而英语是主语优先(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在汉语中,主题和主语都可以放在句首的位置,而在英语中,一般说来,主语与谓语之间要有施动与受动的逻辑关系。因为(6)中汉语句首的词是主题,所以第二种英语表达式才对。
4.文化因素的干扰
学习者由于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缺乏了解,误将中国的文化习俗搬用到英语中去,结果导致文化负迁移。如:
(7)在打电话时,中国的学习者往往会问“Who are you?(您是哪位?)”或“What’s your surname?(您贵姓?)”; 在商店里,中国人往往会问“What do you want to buy?(想买点儿什么?)”。这样直接的问题往往会使外国人感到太突然、太不礼貌,正确的问法应该是“Who is that (speaking)?”和“What can I do for you?”或 “Can I help you?”。
(8)在中国,当客人表示要离开时,主人总是礼貌地说“再坐一会儿吧”,客人出门后,主人往往会说“走好”、“慢走”之类的客套话。因此,当学习者对来自英语国家的客人说“Please stay longer”, “Go/Walk slowly”时,他们会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因为英美人士分手时直接说“Good-bye”, “Byebye”就可以了。
(9)受自古以来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人喜欢含蓄,以谦虚为美德。当别人表扬或赞扬自己时,总是在口头上 说一些谦虚之词。因此,当听到“你今天真漂亮”这样的赞美时,中国人往往会说“哪里,哪里”或“一般,一般”。如果直接用英语说: “Where,Where”或 “Just so so”, 这样的回答会使一个发出赞美的英美人感到十分尴尬,不知到底是自己看走眼了,还是对方不够诚实。其实,在这种情景下,大大方方地说句“谢谢”接受对方的赞扬才符合英语国家的习惯。
综上所述,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中式英语的错误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诚然,除了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中式英语的错误外,学习环境、教师水平、教学方法、教材等都有可能是造成学习者出现错误的原因。我们应当正视这些错误并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
错误是语言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学习者是在不断的“试误”中取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和学习者对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都应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不是每错必纠,而是要分析其原因,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采取不同的对策。
1.纠错与否的依据
错误纠正是教师教学和学习者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敏感性很强的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对于学习中的错误,我们要区别对待,避免走极端,既不能完全听之任之,也不能过分苛刻。错误的纠正关键在于应有原则、有重点:纠正严重影响交际和在语言交际中无法得到自然纠正的错误,纠正对听众或读者有极大侮辱性的错误,纠正出现得最为频繁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纠正对最近所学的内容有误解和学习不足的错误,尤其是语法错误。总之,错误纠正应从语言的灵活性出发,纠正大错,忽略小错。
2.应对措施
针对中式英语的错误成因的分析,语言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策略,以提前预防或减少出现中式英语的错误。
(1)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资料、网络资源等,多方位了解和熟悉外国的文化艺术、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努力使自己置身于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语境中,从而通过耳濡目染,逐步掌握较纯正的英语的语音语调,并熟悉英语的实际运用、词汇搭配以及遣词造句等,培养语感。
(2)英语学习者应尽力提高自己的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即目的语文化(英语)和母语文化(汉语)的理解能力。学习者在学习中要对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并有意识地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学习,熟悉中西方在称呼语、招呼语、感谢、赞扬、谈话题材、价值观念、语用原则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点,在对比中掌握差异,避免或减少由于汉语知识或文化负迁移而导致的错误,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3)阅读大量的浅显易懂的外国原版读物。学习者在大量阅读过程中,通过反复接触地道的英语表达和名言妙句,一方面能强化自己对目的语语言规则的认识,学会正确的语言、语法表达形式,另一方面又能潜移默化式地纠正自己的许多“汉式英语”的错误。
(4)通过英语角、英语晚会、演讲比赛、短剧大赛等,参与形式多样的语言交际应用,锻炼并逐步增强自己对异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之,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错误可以告诉他们,学生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离学习目标还有多远,为补救性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对于研究者们而言,通过错误分析可以发现学习者是采取什么策略或步骤来学习或掌握英语的;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说,错误也有利于其逐渐发现并掌握英语的规则。
因此,经常对学习者犯错误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能帮助学习者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便于对症下药,采取恰当的学习策略,及时纠正并有效预防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1]刘玲,中学生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及对策[J],英语教学(科研版),2012 (1):42。
[2]法小鹰,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句法运用的影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 (7)。
[3]须玮菁,普通高中学生英语作文中的汉语句法负迁移现象研究及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0
任灵玲(1978-),女,汉族,河南孟津人,讲师,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