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建立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实行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整合非公企业党建的组织领导力量。其次,建立党建意识导向机制。制定《企业主参与开展党建工作评价办法》,将评价结果作为其获得政治荣誉、担任社会职务、享受优惠政策的依据。再次,建立党员培养长效机制。积极做好非公企业党员发展工作,着重建立三支队伍,即入党申请人队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发展对象队伍。同时,不断改进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王海龙)endprint
党的生活(黑龙江)2016年1期
1《师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10期
5《工业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莲》2024年9期
7《世界博览》2024年21期
8《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年6期
9《现代食品》2024年4期
10《卫生职业教育》202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