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儿时“过大年”

2016-03-11 03:29梁秉堃
中华儿女 2016年3期
关键词:海王祭灶琉璃厂

梁秉堃

不知道为什么,说起“过大年”,很容易就想到儿时发生的种种故事,或许是因为印象太深刻的缘故吧。

当时,笔者由于父亲过世很早,母亲给人家当保姆也很难维持两个人的生计,于是我刚刚十岁就被寄托到姨妈的家里度日,对“过大年”的记忆也就别有一番滋味。

丰富奇特的“迎年”

说到“过大年”,必须先说说有关“迎年”的事。

“迎年”大约是世界各国都具备的习俗,但是我国这方面古老的习俗就更显得丰富、正规、繁杂、奇特一些。北京人常常是一进入了农历腊月,各家各户不分男女老幼就都开始忙着“迎年”了。看吧,大街小巷,你来我往,来去匆匆,繁华、热闹的景象,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可多得的愉快与兴奋状态。

正如一首大家都能耳熟能详的儿童歌谣所唱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推靡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应该说,这就是“过大年”的“生活程序表”,家家户户都要按照此表办理。再接下来,首先的是祭灶王。排第一位的是“腊鼓冬冬”——太平鼓要用铁棍铸成圆圈,上边蒙以单层的牛皮,或马皮、羊皮,手执藤棍来敲打。敲打的鼓谱调名有“狮子滚绣球”、“大十八套”和“小十八套”等等,鼓声冬冬,音节悦耳,足以表现太平景象,可称之为“新年之声”。其次的是办年货。只要一过了腊月初八,喝完了“腊八粥”,那些穿街走巷的货郎就开始放开嗓门吆喝起来,有卖菱角米的,有卖小红枣的,有卖月份牌的,也有卖彩色年画的。同时,祭神之物更是不请自来到——有卖供花的,有卖门神钱的,有卖松木枝的,有卖芝麻桔的。祭灶的仪式并不复杂,在腊月二十三日的夜晚,一更时辰,有家中所有的男人都要祭拜灶王,女人则一律不得参加。有“男不供月,女不祭灶”的严格规定。祭灶的时候,一定要在供案上摆有关东糖、糖瓜、南糖之类甜品,目的是请灶王老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送旧迎新,图个吉利。

还有一件小而不小的事,是使我至今耿耿于怀的。那时,过年总要有亲朋好友之间的走动,即你上我家来拜年,我上你家去拜年。那年,有许多客人来姨妈家拜年,几乎都要给家里的孩子们一人一份“压岁钱”,我自然也少不了。然而完全意想不到的是,等客人走了以后,我的那份“压岁钱”全部被迫交出来了,因为我不是他们的“家里人”。由于这大大地伤害了自尊心,我在晚上偷偷地跑到大街上找个墙角痛哭了一场。

厂甸庙会的回忆

接下来,再把儿时“过大年”,大年初一去逛厂甸庙会的经历说一说。

关于厂甸的由来还要多说几句,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厂甸庙会可以说是很典型的春节集市,非常受到北京市民特别是平民、贫民阶层的欢迎与喜爱。那它是在城区的什么位置呢?具体地说——厂甸是和平门外南新华街路东的一条不大的胡同,这里只有十多户人家,平常的时候很是普通一般,并不见繁华热闹。然而,等到要过春节的日子里,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共半个月的时间,这里的情况就大为改观了。首先,与厂甸相毗邻的琉璃厂东西向街口,加上南新华街、北新华街的街口,再加上附近的吕祖阁、玉皇阁、大小沙土园等等胡同,有数以成百上千的各色各样的摊贩们,全都跑来集合成一大片,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商业集市。据说,早在明代以前,这一带原来只是一个旷野人稀的小村落,辽代的时候此地叫作“海王村”,金代的时候此地叫作“海王庄”,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北京扩建外城的时候,这一带就已经变成了繁华地带。由于当时此处设立了官办的一座琉璃窑,才改名为琉璃厂厂甸。等到清代以后,琉璃厂远迁到市郊的西山脚下去,这里的街名“琉璃厂厂甸”却保留下来了,商业集市也保留下来了。

厂甸庙会是从清代乾隆年间正式兴办起来的,并且以后也一直称盛于世,远近闻名。那时,每逢庙会时节好不热闹。海王村公园的水法池前边开辟成品茶之处,有多家茶社联营,游人可以在这里品茗休息。茶社的四周,设有北京风味的小吃,其中有年糕、豆腐脑、元宵、炸糕、小豆粥、豆汁、灌肠、面茶、蜂糕、艾窝窝、大串冰糖葫芦等等,生意很是兴隆。还有售卖日用杂品、儿童玩具,以及风车、空竹、气球、玻璃喇叭、扑扑噔等等。海王村北边的小胡同里专门售卖各种风筝,有两三丈长的大蜈蚣、大沙雁……都悬挂在墙壁上,还有瘦腿子、黑锅底等各种高级风筝,都是制作精细,色彩鲜艳。南新华街原师范大学门前马路东侧,照例每年都搭起三座大席棚,里边悬挂着名人字画,专门供人观览和购买。据说,大约1931年大年期间,这里就有较大的商户一千余家之多。

新中国成立以后,每年“过大年”厂甸庙会都要开放,规模最大的一次要数1963年。据说,那年的商业货摊从和平门外的护城河桥头起,一直向南摆到了虎坊桥十字路口。那些日子里,游人摩肩接踵,拥有数百万人次,南北方向行驶的14路公共汽车都要被迫改道行驶,可以想见于一般了,确乎是能称作盛况空前。

最后,还有一件个人的事值得一记——那年,我从鼓楼大街徒步与邻居小伙伴们一起,一步一步十多里路走到厂甸庙会来玩耍。等到回来的时候,我已经身心疲惫,饥饿难忍,而且身无分文,还和大家走散了。我独自一人,在大街上慢慢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地上有一颗滚落的大糖葫芦,便不假思索地捡起来塞进嘴里,吃得很香很香。这颗大冰糖葫芦,虽然上面沾有泥土和沙粒却感觉有些甜美,就如同人生命运一样供你咀嚼、回味和联想不尽……

猜你喜欢
海王祭灶琉璃厂
琉璃厂的传说
祭灶节
———二十三,糖瓜粘
祭灶节——二十三,糖瓜粘
清代北京艺术品市场的探索与演进
史前海王争霸战(上)
印象·琉璃厂
《海王》会扑街?还是会翻身?
琉璃厂重生记
关东糖
智海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