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淏源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 411201)
从小说到电影
——《霸王别姬》叙事中的“不变”
喻淏源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 411201)
从小说到电影,从文字到影像,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电影和小说都是典型的叙事性艺术,同时二者又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这部影片延续了陈凯歌电影中沉稳大气、追求纯粹的风格。在叙事上,运用影视艺术独特的叙事手段,对原著中的叙事视角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适当的改变。同时也继承了小说原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走向,并延照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时间,保留小说原汁原味的台词与极具电影画面感的场景。
叙事结构;叙事学;电影学;李碧华
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香港著名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以京剧艺人程蝶衣和段小楼为主要人物,两人从小一起学戏,一起成为京剧名角。但在段小楼娶了青楼女子菊仙之后,二人关系破裂且不再合作。文化大革命中,师兄弟二人互相揭发罪行,菊仙自尽。打倒四人帮后,历经沧海桑田的师兄弟二人终于重归舞台,再次唱响《霸王别姬》。这部影片延续了陈凯歌电影中沉稳大气、追求纯粹的风格。电影《霸王别姬》在继承了原著的部分叙事要素之外,同时结合电影独特的叙事手段,借戏梦人生的角度演绎了历史的变迁,由京剧的兴盛到衰落诠释了民族文化的缺失与遗憾,是艺术与思想的碰撞,是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华语经典电影。作为《霸王别姬》的原著作者以及电影编剧的李碧华,出生、成长于香港,曾任电视编剧、电影编剧及舞台剧策划,她的小说《胭脂扣》、《青蛇》、《秦俑》、《川岛芳子》等作品均被改编成电影,并广受好评,获奖无数。在她的小说中有着曲折的故事情节、简洁的人物对话,甚至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光影交融的场景,以及生死情仇的戏剧冲突等,她的小说呈现出明显的剧本化倾向。于是电影《霸王别姬》在对原著进行改编的同时,亦保留了小说的叙事结构、小说的人物对白以及还原了小说描述的故事环境。
时间是叙事话语中的基本要素,叙事中的文本时间或者是叙述时间,与故事本身的时间是不同的,如何处理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因此成为一种叙事技巧,直接影响着文本意义的构成。1《霸王别姬》原著和电影的叙事结构一致,把戏剧舞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人物命运融入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大背景中。通过当代历史变迁与京剧兴衰的密切关系,揭示京剧衰落的深层原因。
《霸王别姬》小说中,故事起止时间为1929年到1981年,共52年,将程蝶衣与段小楼的人生经历伴随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文革结束四年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电影同样是以时间为线索,以段落组合叙事的方式,将全片分为1924年北洋政府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1949年解放军进京、1966年文革前夕四个主要段落。在叙事顺序上,小说和电影均采用传统的顺序法叙述故事。不同的是电影的故事起止时间,是从1924年到1977年,共53年。在电影中,用字幕和具有时代特点的情节(抗战前的学生游行,文革前夕的广播等)来揭示背景的,强化了历史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这一主题。
影片和小说均将历史动荡对主要人物的冲击,具体落到与剧中其他人物的尖锐矛盾中。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关师傅、太监倪公公(张公公)、袁四爷、日本人青木、小四和红卫兵,他们在不同的阶段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军事、文化势力。作为一种史诗性戏剧结构,故事中不断引入新的人物,也不断有人物退出。2其中包括在第一阶段退出的小癞子,第二阶段退出的关师傅,第三阶段退出的袁四爷等。以至于让整个小说和影片的结构变得简单而复杂,即在每个阶段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故事,每个独立的故事中又存在着小的单元。
电影剧本与小说,虽同是用语言文字写成的,但实际上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裁。小说中的语言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而剧本主要依靠人物的动作来进行具体的表现;小说为读者提供阅读,而剧本为导演提供拍摄。导演田壮壮曾经说过:“小说改编电影,我觉得是挺难的,不容易。我始终有一个顾虑,那就是文学与电影看起来虽然是相通的,它们都能感染人,都能让人随着作品而喜怒哀乐,但实际上它们又是完全不一样的。精彩的文学作品,不一定能拍出一部精彩的电影,而一个不是很精彩的小说,倒可能拍成很精彩的电影。”由小说改编为电影,艺术样式的不同必然会带来表现方法的不同,在这一点上,缘于李碧华影视编剧的出身,作为改编素材的李碧华原著小说就具有先天的优势,即具备“小说的电影化特征”。3李碧华本人通常都会参与自己小说改编为电影的编剧,保证电影作品忠于自己的原著。这种“忠于”不仅体现在小说的细节描写和重要情节上,而且还体现在李碧华特有的诡异妖艳、痴男怨女的画面风格上。于是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叙事的语言和场景和原著是高度相似的。
李碧华的小说原著十分有具象性,读者阅读时,能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视觉与听觉。如在《霸王别姬》小说开篇中,作者用具象的手法描述了老北京城天桥闹市的场景,艳红牵着小豆子穿过闹市区,一路上遇见吆喝着的报童,遇见拎着焦圈调戏艳红的男人,然后穿过摆满混沌、扒糕、吊子汤等各种小吃的小食摊子,路过一群凑热闹看西洋影戏的人群,最后来到正在杂耍的关老爷面前。在短短三四百字的文字中,作者描述出了整个闹事的空间格局,层次鲜明,像一个电影的长镜头,让读者在文字中能形成画面感。这段描写在电影中几乎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小说中的经典台词在电影中亦得到保留。电影中程蝶衣对段小楼说:“一辈子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这段话来自于小说中的文字后来成为本片的经典台词,在影片中人物的台词基本是来自于小说中的对白,不过在电影中有些台词稍微做了“京腔”的处理。
电影和小说都是典型的叙事性艺术,同时二者又展现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本质的不同却又不可分割。因此相互之间求同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差异的存在。正因为这一点,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转换,不只是简单的把故事内容与叙事方式进行改变,更多的是一种创造性和对话性的传递。电影《霸王别姬》是在李碧华小说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影片的成功离不开原著在人物、情节、环境、语言等方面的塑造。在对小说进行电影化的“改变”下,尊重原著的叙事特色,保留了小说的精彩叙事要素,正是这些“变”与“不变”的完美结合,才让这部影片几十年来一直被人赞美与解读。
注释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7.
2.杨健.拉片子-电影电视编剧讲义[M].北京:作家出出版社,2013.138.
3.张宇光.试论”李碧华电影”[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38.
喻淏源,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影视理论与传播研究。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6B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