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动态评价原则、特点与方法分析

2016-03-11 09:28:36
运动 2016年16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动态

李 国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816)

理论与方法探索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动态评价原则、特点与方法分析

李 国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8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动态评价进行分析,重点论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动态评价的概念、原则、特点与方法等,以期为普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提供决策参考。

高校;体育教师;动态评价

1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动态评价的概念

高校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其认知与行为的有效改变,促进其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评价是协助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蓬勃发展,人本思想以及现代建构主义思想的传播,教师评价的理论和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难以对教师的认知历程与学习潜能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评价,这使得对教师认知发展历程进行有效分析的动态评价应运而生,渐受关注。

动态评价是相对静态评价而言的。动态评价有2层含义:其一是跨越多个时间点观察评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状况,了解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动态历程、教学能力变化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其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产生大量的互动,强调评价与教学结合,实施个体化的诊断评价。动态评价能够兼顾历程和结果,兼顾回溯性评价和前瞻性评价,兼顾社会文化介入与个体差异,兼顾鉴定、诊断与处方,兼顾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沟通与互动等,可以评估与预测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水平,颇具现代教育理念,值得深入研究。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这一群体而言,由于教学实践少,教学经验欠缺,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因此,可以通过动态评价的方法,跨越多个时间点评估其教学能力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了解其教学能力的动态发展历程,探讨影响这一群体教学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及变化规律,以期促进其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与完善。

2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动态评价的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应遵循体育教育教学的规律,改革单纯的以教学业绩来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偏颇做法。以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基础,并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此外,动态评价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的方法和程序都应体现科学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2.2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动态评价的核心原则。动态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探索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变化的规律,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因此,进行评价时,应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变化与完善。此外,还应坚持3个发展评价宗旨,即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

2.3 全面性原则

动态测评着眼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时,要充分反映教学能力这一评价目标的全面性,要全面实施各项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此外,动态评价还要求评价者广泛地、充分地、全面地占有评价信息,对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能力的发展过程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2.4 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现代教育测量评价追求的一个重要指向。而测量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量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等的有效性。在传统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测量评价中过多考虑的是数据的易取性和客观性,对有效性却考虑不足。事实上,测量评价的有效性才是测量评价的真正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有效性,即使测量评价过程再客观、结果再准确,还是不能正确反映被测量评价对象教学能力的高低,仍然没有达到测量评价的目的。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动态测评时,应遵循充分考虑测评的有效性这一原则。

2.5 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动态评价的重要原则。它包含2层含义:其一是动态评价本身要

坚持正确的方向,要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其二是动态评价要充分发挥对评价客体(高校体育教师)的导向作用。通过动态评价应使高校体育教师了解其教学能力的欠缺,使其知道向哪个方面努力、朝哪个方向发展,帮助他们找到提高与完善自己教学能力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并以此在学校内建立起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挖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最大潜能,促进其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投稿日期:2016-07-07

2.6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要求动态测评设计与操作必须紧密结合高校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使能反映其教学能力的资料信息便于收集、整理。鉴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灰色系统特性,某些抽象信息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因此,要把这些抽象的、模糊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评价的信息,使动态测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7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动态评价要有纵向(被测量评价课题与自己比较)和横向(与他人比较)2个自由度。在纵向和横向2个维度上都要有连续性和可比性,特别要注意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测评结果的区分与平衡,使动态测评具有广泛的公信力,测量评价结果要具有可接受性。

2.8 反馈性原则

动态测评的目的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测量评价的结果做出理性的分析,并将反馈信息传递给体育教师及教育主管部门,引导其采取下一步行动,否则评价便失去了意义。

3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动态评价的特点

3.1 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动态评价不仅要达到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还要探索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变化的规律,为学校制订相应培养方案提供支持。由此可见,动态测评具有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特点。

3.2 立足现在与面向未来相结合

动态评价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评价。动态评价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过去的关注主要在于为整个评价活动找到一个参照点,其评价的重心主要在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现实表现。通过对不同教龄的高校体育教师的测评,了解其教学能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动态测评更重视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未来发展,通过对不同教龄的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分析,探索其教学能力发展变化的规律,为其教学能力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3.3 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动态评价是以静态评价为基础的。静态评价可以对不同测评对象相对稳定阶段的教学能力状况、发展水平做出测评和描述。而动态评价则从一定的时空背景和环境背景了解测评对象的过去的、当前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不同时间段段的静态评价连接起来,对其教学能力动态发展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因此,以静态评价为基础的动态评价,可以使评价者既能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从横向上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认识和评价,又能在发展历史中从纵向上对其教学能力的发展变化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和评价。

3.4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师能力动态评价的出发点合直接目的,定量评价则是对其教学能力进行动态评价的主要手段。单一的定性评价具有模糊性强、客观标准差、主观随意性大、形式比较单一死板及可信度低等缺点,而单一的定量评价则很难收集相关数据。动态测评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探讨其教学能力发展变化的规律。

4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动态评价的方法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动态测评与静态评价最主要的区别则是评价方法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方法的革命性会直接导致评价的质的变化和跳跃性发展。在教育系统的动态评价中,我们常用的评价模型有数据预处理模型、系统分析模型等,这些评价模型多是以变量数学为基础,能够很好地描述评价对象的动态变化过程。

4.1 数据预处理模型

一般而言,教育系统的行为数据在大小上参差不齐,要求上目标不一,规律上离散杂乱。因此,必须对教育系统的原始数据进行如均值化、标准化的处理。对数据大小关系进行统一处理后得到的数据,称为数据预处理模型。例如,用一个序列中全体数据除以各数据的平均值,获得均值化预处理模型;用序列的全体数据除以序列的初始值,获得初值化预处理模型;对不同序列用统一的数量级进行数据大小范围规一,获得规一化预处理模型等。

4.2 系统分析模型

系统分析常用的方法是对系统中各因子序列基本态势的关联分析、动态关联的量化分析。一般序列的关联分析,均为量化关联分析模型。如果序列中各数据为定性描述数据,则可以建立半量化关联分析模型。

5 结 语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动态评价,不仅能够兼顾历程和结果,兼顾回溯性评价和前瞻性评价,而且兼顾社会文化介入与个体差异,兼顾鉴定、诊断与处方,可以评估与预测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能力动态评价过程中应注重评价的原则与特点,选择恰当的动态评价方法,科学地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 1 ]赵永魁,耿海燕,闫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系统的研究[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 2 ]叶东海.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排球学科能力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 J ].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 3 ]李国平,李新平,陈伯云.高校教师专利创新教学能力评价方法[ 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 4 ]李立峰,胡红霞.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证实性因子分析[ 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6).

[ 5 ]李利群.“评价”的革命[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4).

[ 6 ]梁祝平.高校教师素质论[ 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 7 ]徐赐宁,郭宝星.建立合理的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J ].高校理论战线,2002(11).

G807.4

A

1674-151X(2016)08-067-02

全国教育规划课题项目(编号:CLA140161)。

李国(1981—),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评价。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6.034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动态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7期)2022-09-05 02:36:02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3期)2022-05-23 13:44:30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1期)2022-03-09 06:22:20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动态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24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5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6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