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背景下新型会计人才核心竞争力分析

2016-03-11 16:50黄娜娜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5期
关键词:会计人才核心竞争力信息化

黄娜娜

摘 要: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总数已达到1700多万,总会计师人数已超20万,培养会计高端人才1000余人,为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和知识保障。从以上数据可以判断我国不缺少会计人才,缺少的是懂会计信息化并满足新型会计职业要求的高水平会计人才,所以我国是会计人才大国,与会计人才强国差距尚远。本文通过电算化到信息化的发展,从动态的视角分析新型会计人员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会计人才;信息化;核心竞争力

国内会计人才整体特点表现为能力处于传统会计的职业要求框架下,缺乏新型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满足信息技术要求的核心能力匮乏,新的社会形势下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所谓人才核心竞争力是如何获得有价值并且稀缺的能力或能力组合的问题。前提首先是有价值,价值的内涵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变化;其次是稀缺性问题,一般性能力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单一能力提升带来价值增量变化趋于零时更多的表现为能力组合。兼具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的人通常具有核心竞争力,因为三种能力相对独立并都有价值,组合之后出现的概率更小。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演变是跟随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而出现的,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对会计人才能力要求的转变,并表现为各项能力的交叉与融合。

一、复合型、全面化的知识结构

复合型知识结构是会计信息化下构建和提升会计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具体体现为会计学科基础知识和管理类其他分支学科知识的复合;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复合,要求会计人才除了具备和专业相关的人文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理念;边缘学科和新型学科知识的复合,在科技发展、大数据蔓延、云计算兴起和边缘学科不断发展产生的形势下,要保持学习洞察的敏锐性,积极主动关注学科新动态,搭建全面化的会计专业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搭建需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自我学习和企业培训、非正式考核和正式考核等机制的配合与衔接。会计人才的知识积累本身需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理念,在构建复合知识结构的道路上更是没有捷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对学生综合性知识结构的培养和引导,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样围绕这一基础展开,必修选修体现结构合理性。企业应站在信息技术的新高度为新型会计人才提供充裕的在职学习资源与渠道,并纳入企业生存发展规划。

二、综合性、专业化的服务能力

会计信息化发展使得其服务领域广泛延伸,纵向体现为管理、流通、税务、业务往来、法律咨询等方向的拓展,横向表现为企业内部、外部企业、个人、政府机关等对象的拓展。面对行业服务领域的扩展,新型会计人员必须借助复合的知识结构,通过综合性和专业化的服务来提升自身竞争力,满足行业发展要求。

市场环境变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对我国新型会计人才服务能力的要求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个体、企业、政府、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系统性工程。政府层面要从战略层面设计规划新型会计人才培养和发展路径,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企业要从战术层面制定新型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和人才评定级激励机制;个人要从微观层面主动把握国家和企业形势变化,积极响应行业发展新要求,树立培养会计信息化服务理念。

三、创新性、高品质的职业素养

高品质的职业素养是保证高水平工作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人才进步和个人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更是满足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会计电算化到信息化的演变和发展为会计职业环境带来众多复杂因素和特殊问题,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不断凸显,会计人才是会计行为的执行者,高品质的职业素养意味着职业能力的整体提升,因此要通过政策引导、激励机制、法律制度约束、道德规范、培训学习、行业愿景等不断提高新型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约束不良因素,使其职业发展同全社会经济增长和市场环境变迁相适应。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会计实践环境复杂多变,会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既要求从业人员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同时又要拥有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想意识,小到会计核算、分析,大到决策和方法体系都需要创新意识来实现信息化和会计工作的真正融合。创新基础上进而是高品质的职业素养,独立高效的创造性解决问题、化繁为简的分析处理业务、良好充分的沟通交流、方向引领式的发展思路。

四、敏锐性、新技术的操作能力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会计行业逐渐调整和改革的过程,会计人才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专业方面坚持学习常规化,尽快适应会计制度、政策的调整更新,适应企业高速的业务横向和纵向拓展。此外,信息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等的发展也使会计工作技术手段不断更新,会计信息处理软件和系统层出不穷,要求新型会计人才具备对新技术的敏感性,提高新技术的应变和操作能力。

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会计信息化涉及的技术类型主要为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关联网络化和虚拟化的操作平台,如“虚拟公司”“数据银行”。需要突破原有的会计电算化资源系统,培育更为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在全新的视野下利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对信息进行高度集中,掌握每一项业务进程的操作方法,对系统通报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反馈。会计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数据洞察能力,自发地将信息智能技术用于方案选择和决策制订中。

五、专业性、高效的管理沟通

管理沟通是任何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充分高效的管理沟通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实现经营目标的润滑剂和有效途径。作为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新型会计人才应借助企业设定的有效沟通机制,结合专业性的知识和理论,在人际关系处理和创新性工作模式中做好各种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信息化下的会计工作更需要良好的团队沟通能力。

一切良好的沟通必须依靠专业性为基础,从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出发,准确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为依托,有效解决管理沟通中的障碍和阻力,用事实和原则作为标准,结合人性化的现代弹性管理制度,达成企业信息化管理目标。

六、开放性、国际化的适应能力

在会计信息化的大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流动的时效性和共享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借助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构建的信息渠道可以连接企业内部和外部,形成开放式的企业会计信息平台。新型会计人才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要结合这一特点,积极适应企业环境变化,由封闭转变为开放,构建立体的能力框架,形成对内对外的良性循环。

中国入世后市场开放和社会经济改革已成为主旋律,其中会计市场必然会面临如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大课题,从曾经的“中国特色”走向国际化,实现全面开放。会计人才的要求和流动都将冠以国际化的色彩,其核心竞争能力构建中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能安于现状,要拥有开放观察和思考的视角,具有国际交流沟通能力和危机忧患意识,结合国际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实力,在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七、结论

综上所述,在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新型会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和提升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伴随信息技术改革浪潮的到来,会计工作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必将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核心竞争力的层次表现为复合型、全面化的知识结构是基础;综合性、专业化的服务能力是动力;创新性、高品质的职业素养是支撑;敏锐性、新技术的操作能力是保障;专业性、高效的管理沟通是润滑剂;开放性、国际化的适应能力是加速器。这个人才系统工程的构建必须依靠全社会会计从业人员、企业、政府等共同努力,逐步树立会计信息化观念,转变思维模式,主动跟上时代步伐,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找准自身位置,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自身职业价值,在会计新时代的竞争中取得。

参考文献:

[1]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部门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郝晓雁,刘杰.十年会计信息化研究综述[C].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2011.

[3]财政部会计司.人才培养是关键提升核心竞争力--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四[J].财务与会计,2015(05).

[4]霍艳.浅谈信息化建设与会计电算化的必然联系[J].财会探析,2013(15).

[5]陈宋生,张永,刘宁悦,高文星.云计算、会计信息化转型与IT治理-第十二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3(07).

猜你喜欢
会计人才核心竞争力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关于铁路会计人才培养的探讨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