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胜男
摘 要:长白山是东北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凭借其别致的北国风光和原始自然吸引着大批中国和海外游客。长白山风景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综合体。森林植物垂直带谱一旦损坏便不能复制,应重视保护与发展共同实施。近年来长白山生态环境出现了继续恶化的趋势和生态旅游发展的迹象。怎样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完整,实现万年绿水青山、动植物资源循环利用,走永续的道路,成为摆在人们面前非常严峻的问题。
关键词:长白山;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106-02
一、长白山生态旅游现状分析
生态旅游是具备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绿色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被称为可持续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长白山风景名胜区坐落于中国吉林省的东南部与朝鲜的边界线上,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在中国,长白山可与五岳相媲美,有“关东第一山”的迷人风光,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也是我国“满族”的发祥地,由于主峰白头山多是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命名“长白山”,被赋予 “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长白山风景区拥有从北半球温带到北极地区的天然生物景观,是典型的天然综合体,在世界上也是极其少有的。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和历史巨大生物基因库的“天然博物馆”,现在依旧保存着独特完整的野生动植物区系,是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长白山旅游资源特色显著,生态神奇、质朴自然,以其“原始、神奇、博大、天工、富饶”的特点成为“东方乔岳、万山之祖”。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地。
二、长白山旅游客源分析
(一)长白山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国外客源为景区带来机会,国内客源是景区的基础;国际客源和亚洲市场分别为景区的战术客源、战略客源。长白山景区客源以东北客源为主,其他客源则为辅助客源。
长白山旅游市场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国内和海外。其中大约总市场的80%占有率为国内客源市场,大约20%占有率为海外客源市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国内总市场中,大约40%占有率为省内客源;大约24%的占有率为省外一级市场(东北三省、京、津及华北地区);大约21%的占有率为省外二级市场(东南沿海经济和旅游发达地区,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为主);大约15%的占有率为省外三级市场(国内其他地区,以中部、西部内陆省份为主)。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海外一级市场(韩国)约有35%的海外占有率;二级市场(港、澳、台地区及日本、东南亚)约有50%的海外占有率;三级市场(欧美及大洋州地区)约有15%的海外占有率。
(二)长白山旅游客源收入分析
长白山风景名胜区2012年游客容量5 560 000人左右,每日最大访客量23 000人左右。其中天池景区的游客容量高达每年2 900 000人左右,每日最大访客量15 000人左右,每日天池瞬时最大游客容量分别为北坡4 800人、南坡2 000人、西坡4 500人;2013年游客容量5 745 200人左右,每日最大访客量96 000人左右,“天池景区的游客容量高达每年3 000 000人左右,每日最大访客量25 200人左右,每日天池瞬时最大游客容量分别为北坡7 800人、南坡3 000人、西坡9 000人;2014年游客容量5 949 250人左右,每日最大访客量166 000人左右,“天池景区的游客容量高达每年3 002 000人左右,每日最大访客量30 400人左右,每日天池瞬时最大游客容量分别为北坡14 400人、南坡4 000人、西坡12 000人”。长白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客容量及天池各坡瞬时接待量,均呈逐年递增趋势。
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一)长白山生态旅游的优势
1.动植物资源及地貌类型丰富
总体来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地质、地貌共分为三大类型,即“流水地貌、冰川冰缘地貌、火山熔岩构造地貌”。国务院环委会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确定,“长白山已有2 277种野生植物,分别属于73目246科,在2 277种野生植物中,有2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5种;长白山目前已有1 225种动物,分别属于73目189科,其中有5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2.原生态系统丰富
拥有16 081公顷的森林土地面积的长白山风景区,森林覆盖率已高达85%,形成有氧绿色、物种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完整健全的生态环境,让游客在攀爬中亲身体验 “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变幻莫测的高山气候,加上地热温泉的得天独厚,是东北地区其他山岳型景区所无法比拟的,非常适合绿色消费、度假疗养、休闲运动等项目的开发。
同时,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浑江地区的长白县、抚松县,东南部毗邻朝鲜国,并且它在韩国、朝鲜及我国的满族、朝鲜族均被称为圣山。
(二)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劣势
1.缺乏专业服务人才
长白山风景区严重缺乏旅游专业化人员。其中主要缺乏从事旅游管理、规划、外语、营销方面的人才,尤其缺乏在生态旅游方面高度专业化的专项人才;现在正从事生态旅游的员工,大多是没有经过专业化的系统培训。以上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导致服务质量并不高。endprint
2.旅游文化开发品味不高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但长白山现开展的生态旅游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资源的开发也缺乏深度和广度,没有真正发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十大名山的品牌效应,迫切要求再进一步提高。并且“整体营销”、“大旅游”的意识不强,没有对其认真策划整体旅游产品的形象,只是仅仅停留在推销“景点”,现还属于粗放型开发,仍未真正打出生态旅游的“品牌”。
(三)长白山生态旅游的机遇
1.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主流
当今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表明,生态旅游是满足大多数旅游消费者需求的发展路线。如今,许多城市人最大的心愿是放松心情、拥抱大自然,应运而生了集娱乐、疗养、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逐步完善,生态旅游定将受到游客的宠爱。
2.吉林省将建设成全国著名的生态省
建设生态省已成为当地政府工作的重点。为树立生态大省形象,吉林将全省划分成四个生态大区域,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保护、开发工作。“生态经济区,东部主要以保护原始森林、退耕还林工程为主;东中部主要以保护水资源工程为主;中部主要以保护松辽平原工程为主;西部草原的湿地生态区,主要围绕整治、修复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草原工程。”
(四)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威胁
1.东北地区同类旅游资源的威胁
现在开发的长白山生态旅游,旅游市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属旅游吸引力和市场化运作不够成熟的旅游。同时,在景观风貌上与长白山具有很大相似性,并称为“东北三大名山”的辽宁医巫闾山、千山,在生态旅游方面发展迅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给长白山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2.环境保护意识落后
由于当地居民对资源保护认知度低、旅游从业人员对环境保护意识低下,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提醒来往游客,同时景区不考虑环境承载力,而大容量地接受客源,致使大部分现实旅游资源、部分潜在的旅游资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破坏严重的资源早已失去原本赋予的旅游价值。
四、长白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根据上述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SWOT分析,提出发展建议及对策。
(一)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长白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应根据地方旅游业发展工作的重点,注重旅游规划与开发整合,做出切实可行,符合“大旅游”的发展规划。一是区域间的整合。旅游资源方面的规划必须遵循“全面发展、突出特色、以市场为导向、打造精致品牌,坚持开发与保护,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原则。二是各市(县、区)内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整合。重点开发以“生态旅游、冬季旅游、探险旅游、休闲旅游、边境旅游”为主的优势旅游产品。
(二)赋予产品文化内涵
在开发旅游产品的同时,实施“广度”—“深度”—“深度与广度”模式。广泛挖掘带有长白山特色地域文化的、“朝鲜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满族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的旅游产业等。争取开发整合出品位一流的特色生态旅游产品。
(三)挖掘潜力突出特色
在开发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时,决不能超过景区自身承载能力,需要“定点(景点)、定线(旅游线路)、定员(适度控制旅游人数)、定时(限制开放时间)”的旅游安排,坚决不允许全面开放式的旅游。生态旅游的关键仍在于生态旅游的产品开发。保护区应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展特色资源,开发吸引游客的特色生态旅游产品。
(四)增强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主要分为两大方面:“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必须在坚持“保护第一”的思想下,提倡生态旅游;同时加强宣传教育,设立宣传栏,倡导游览群众在游览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培训,提高在职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实现保护区内整体的科学化管理,更好更快地促进保护区的生态持续发展。
(五)转变营销观念
要在保证旅游产品质量的同时,创新产品营销观念,实现整体化销售。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图片及其他传播媒介,建立畅通的旅游信息网络、关系网络,把旅游促销工作做好;扩大宣传范围,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大中型旅游展销会、博览会等,积极主动寻求海外、国内乃至省内外区域性的合作伙伴。
(六)重视人才管理
人才是旅游发展的关键。旅游业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不但能在旅游产品开发时更新观念、提出建议,而且是旅游产品的重要部分,即“活的旅游资源”,能够直接吸引游客来参观。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专业化旅游人才,强化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邹统钎,郑亚娜,张芳.长白山遗产地管理体制创新模式研究[J].世界遗产,2010,(3).
[2] 李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 陶表红.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4] 程火生,等.长白山地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0,(1).
[责任编辑 王 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