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实践

2016-03-10 11:55王玉铁王舜泽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消费力资本论宅基地

王玉铁+王舜泽

摘 要:把中国革命和改革的成果,编撰成一个“资本论”实践的社会主义在中国成功的故事:13亿人民人人有份额,相对均等占有了土地原始资本,即农民承包土地和宅基地、居民自有住房用地。土地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全部返还到13亿人民手中,极大地提高了消费力,使生产力和消费力的最终消费,趋向等值和同步增长,实现了社会主义再生产平衡的高速发展。仅居民住房动迁改造就获得了100多万亿元的财富,还有农民宅基地换楼房100多万亿元的财富等待人民用劳动去创造,都会持续平衡拉动经济两位数增长。世界金融博彩化,带给许多人不劳而获、唯心宿命的博彩思维。而按马克思劳动成果全部归劳动者所有思想,使中国人创造了财富的神奇,却令宿命论者迷惑不解。

关键词:生产力和消费力的最终消费;等值和同步增长;动迁改造和宅基地换楼房;拉动经济两位数增长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011-06

中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功,大家公认“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然而,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吗?

即使当今世界充满西方主流思想,金钱至上也风靡中国,但是并没有动摇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时刻遵循马克思主义路线,成功走出一条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资本论”两大部类公式的实证应用像一堵墙,一个多世纪困扰着马克思的信仰者。我们终于打开了这堵墙,找到了马克思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理论并轨的汇合点,创立了马克思两大部类公式实证法,用马克思的消费论揭示出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从全面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胜利须臾都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改革的成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实践过程。

马克思主义被西方人排斥,有些中国人也感到迷茫。本文试图避开被排斥和边缘化的抽象的“资本论”再生产两大部类理论,只用其做灵魂和骨架,用事实告诉人民“资本论”的实践在中国是怎样成功的。

一、什么是“资本论”的核心

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分配,决定着社会再生产的平衡发展。只有剩余价值归劳动者所有,才能实现生产力和消费力的最终消费等值和同步平衡增长,社会再生产可持续增长,不断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进入社会主义高速发展阶段。

二、怎样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剩余价值归劳动者所有

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前仆后继,将社会财产从少数人手中转化为全体人民所有。全体劳动人民创造剩余价值积累的财富掌握在自己手中,建立了政权,强大的中国自立于世界之林。

让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是,强劲的“西风”吹倒了70年的社会主义苏联,而伟大领袖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傲然挺立。牢牢地把全体人民的财产掌握在自己人手中,没有像苏联又滑落到少数人手中。毛泽东同志和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人民掌管自己创造财富的崇高理想。只有他们创造和捍卫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剩余价值归劳动者所有。这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创造了至高无尚的丰功伟绩。

三、邓小平同志发明创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现了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和两大部类平衡公式。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无法实现再生产的平衡,只有实现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平衡的高速发展。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恰恰抛弃了市场经济,实行了计划经济,使社会再生产规律和两大部类平衡公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成为束之高阁、无法实证应用的理论。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大智慧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的论断。成功地把中国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创造了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之所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西方经济理论解不开的谜题,就因为她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产物,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完全印证了“资本论”再生产平衡理论的科学性。

(一)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之一:农民承包土地和宅基地

中国改革关键的转折点是邓小平同志用最朴实的革命道理——“打土豪分田地”,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每个只要有农民身份的人就会获得一份额的集体所有的承包土地和宅基地,创造了世界最公平、最无私的农村土地的占有方式。先辈为之奋斗多少个世纪,用生命和鲜血换来土地的再分配,成为农民的生命线。

农民获得承包土地和宅基地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创建公有制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最基本的经济细胞和市场主体,建立了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基础。农民通过土地资本,获得自己劳动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获得了经济民主和当家做主人的权益。在农村有了“资本论”所追求的,剩余价值归劳动者所有,实现再生产平衡的基础。

(二)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之二:城市居民自有住房“私有化”

城市住房占用的建设划拨用地,在住房私有化改革的过程中无偿配置给自有住房。与农村分配的承包土地和宅基地是同一个道理,都是土地从旧社会少数人手中,转化新社会人民手中,改革再具体的配置给每个人(或家庭)手中,是一种新的再分配。

城市居民都亲身经历了住房私有化的过程。但是,三十多年都市化的变迁,住房的更新换代,从棚户区不花钱动迁改造为楼房和现代化高楼大厦,钱都是哪里来的?谁知道无偿配置的土地?谁顾忌土地配置了多少?谁知道动迁改造中,级差地租收益了多少钱?更没人想着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改革,实现了公有制土地再分配,带给人民最直接的利益。

在社会实践中,党和政府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来确定住房“私有化”和动迁改造政策,维护了社会公有制性质。怎样认识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呢?

一是在住房私有化改革时期,不是统一分配,而是政策放开,公家分的、自己买的、自己建的,家家户户,五花八门,相对均等地都有了基本住所。所占用的土地,国家政策规定,无偿转化为商业化用地。二是城市动迁改造中,公产、私产、合法和违章的住所,国家政策都保证原住房面积和人口基本居住条件等进行回迁或补偿。回迁或补偿花的是商业化用地的级差地租收益,个人不花钱,实现了住房更新换代。三是无论怎样的变迁,自然本能的需求,自己和后代始终固化有基本住房在手中,使当期和传宗接代继续保持了人人有份额和相对均等的公有制属性。

城市自有住房“私有化”是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同样是居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基础,是中国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动力。在城市有了“资本论”所追求的部分剩余价值归劳动者所有,实现再生产平衡的基础。

(三)级差地租是剩余价值归劳动者所有,也是世代循环的消费收入

十三亿人劳动获得工资收入以外,同时通过直接占有土地,获得土地资本级差地租收益。使社会投资和自己劳动创造的利润或剩余价值。土地作为攫取工具,分配和返还给劳动者,使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有了归劳动者所有的新通道,产生了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

农村土地是明令政策的分配,城市自有住房土地是隐含政策的配置。改革之初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走“私有化”道路,不得已而为之。至今,是否是公有制经济却在疑问中?

然而,城市住房动迁改造形成社会化的大需求、大消费、大生产和大建设,在中国产生了爆发式经济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研究认为,明确定位为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依据有四:一是向私有制让渡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私有制;二是具有社会控制下,人人有份额和相对均等性的公有制属性;三是具有社会化大需求、大消费、大生产、大建设的社会化属性,(如城市住房大面积的动迁改造,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和城镇化等);四是传宗接代,人人有份额和相对均等的公有制内核继续传递,即农村承包地,靠国家政策,保持在农民之中的传递。而自有住房,则是靠自然本能需求,保持在家庭之中的传递。

全国十三亿人获得的土地资本和级差地租收益,为社会最终消费提供可靠收入来源。这个庞大的居民隐性收入决定着中国经济两位数高速增长。消费不足长期困扰着西方经济的发展,而中国居民均布的土地资本,产生庞大的居民隐性收入,使消费不足的问题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这个消费收入不是一次消费殆尽,而是世世代代循环在人民手中。

综上,改革使农民无偿分配到承包土地,直接获得了自己劳动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而农民宅基地,居民无偿配置自有住房土地,这两者使中国13亿人民通过住房用地这种新的占有方式,获得级差地租收益,把社会投资创造的利润或剩余价值返还给人民,人民获得了直接利益,分享了革命和改革的胜利成果。“资本论”所追求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在中国已经一大部分归劳动者所有,社会再生产实现平衡有了雄后的基础。

四、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力的最终消费等值和同步增长,剩余价值分配是关键

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了生产力,与之相对应的消费力,则是人、消费品和消费对象所构成。生产力和消费力相互伴生、相互依存,是皮与毛的依赖关系。我们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而消费力的发展到了必须重视的发展阶段。

遵循人类自然生存法则,生产力的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简言之,满足消费力。我们研究两大部类与世界SNA并轨,找到了马克思和西方经济理论的同一汇合点——最终消费。

最终消费是生产力领域在生产过程结束提供给社会最终消费的商品,把商品转化为货币,获得资金,用于再生产投入。最终消费是消费力领域在消费过程结束提供给社会最终消费的货币,把货币转化为商品,获得消费品,满足当期需要,腾出下一年市场空间。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商品和消费力的货币,两者交易完成后,生产力获得货币,消费力获得商品,实现两个领域各自目标的共同交汇点,表达出同一结果,都叫最终消费。

用这个同一的结果,把“资本论”再生产的平衡公式,代入两大部类公式,推导出马克思的消费公式。消费公式的出现和应用,使“资本论”两大部类公式进入实证应用阶段。进一步找到了生产力和消费力的辩证关系,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消费力已经发展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方面,是“资本论”的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05年在之江新语《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一文中写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两大部类的关系时就曾指出,居民消费决定投资规模,投资规模决定生产规模,所以居民的最终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一语说穿了就是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马克思剩余价值归劳动者所有,不仅仅是革命的理由,更高的境界在于剩余价值合理的比例分配给最终消费,决定着投资和生产规模,决定再生产的平衡,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1.生产力和消费力的最终消费,等值和同步增长,带来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增长

从先进的资本主义诞生,到今天发达的社会主义中国,生产力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产力初级阶段,资本积累少,生产力是社会的决定方面,表现为生产决定供给的斯密经济学时代。第二阶段,生产力发达阶段,资本积累雄厚,社会生产和生活需求转化为主要矛盾,需求决定生产的凯恩斯经济学时代。第三阶段,生产力高级阶段,生产力远远大于消费力,消费力决定生产力,是消费决定生产的马克思经济学时代。

中国经济正处在消费力决定生产力的时代,我们认为“资本论”揭示的社会再生产规律最终实现的目标就是生产力和消费力的最终消费,当年的等值和下一年的同步增长,是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增长的平衡规律。

图 1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增长的平衡规律

中国经济恰恰迎来了消费力决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阶段,是资本论的创新实践。那么消费力是怎样拉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呢?

2.新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使剩余价值分配实现了生产力和消费力的最终消费,有了等值和同步增长平衡基础

中国社会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农民承包土地和宅基地和城市自有住房用地,这两部分是公有制经济的基础部分,土地新的占有方式直接提高劳动者消费力,实现消费力和生产力的最终消费,等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很有代表性的是,农民承包经营土地,是生产和消费合一的经济主体,对全部收入中用于再生产是多少钱,用于家庭消费是多少钱,会做出最合理的分配。这是一个经济细胞,为生产和消费力实现平衡自然的优化选择。亿万农民的集合为再生产和GDP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微观平衡基础。

第二部分是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控制部分,主导和控制国家经济,企业税利归国家所有,由国家调控生产和消费力的合理平衡比例。

第三部分是私有制经济,是激活市场经济,卸下原国有经济负担,在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企业利润归私人所有,用于生产力居多,转化为消费力少,是生产力大于消费力产生的主要根源,中国企业产能过剩就是具体的表现。

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使剩余价值分配实现了生产力和消费力的平衡。农民承包土地,靠自身(家庭)利益决定,实现生产和消费力的自愈平衡。国有企业利税,由政府作出优化的平衡分配。农民宅基地和居民自有住房,级差地租和虚拟房租的收入,直接提高居民最终消费。以上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使剩余价值分配比例取决于生产力和消费力的平衡中国构建的社会制度,初步有了生产力和消费力的最终消费的等值和同步增长大部分基础。

第一轮城市动迁改造结束,住房消费和经济增速进入常态化。最活跃的私有制经济,生产力水平成倍提高后,生产力大于消费力的产能过剩表现出来。但是,这个不平衡已经构不成主要经济矛盾。中国开发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世界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都为实现生产力和消费力的平衡扩大着新的途径。

剩余价值分配决定生产力和消费力平衡,所以是生产力和消费力的最终消费,等值和同步增长,是“资本论”论的创新实践。

五、城市自有住房消费对消费力有多大影响

中国城市自有住房率为90%,购买自有住房投资是多少?自有住房虚拟房租费是多少?两者之和构成对消费力的影响是多大?以下是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

1.城市居民自有住房财富积累是多少?

表1           2011年度城市居民自有住房测算

从表1中看到,到2011年,城市居民90%自有住房积累的财富为113万亿元*0.9,等于102万亿元,人均16.3万元,这是中国人民手中最大的财富积累,也是生活富裕的最重要标志。

2.城市每年住宅竣工商品房价值和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是多少?

从表2中看到,居民住宅竣工商品房价值在14年中平均每年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1%,占居民消费支出的56%。

每年城市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房租。世界通行自有住房虚拟房租的计算,可以是折旧率或市场当期租金。在此取50年的折旧,每年是2%,城市居民虚拟房租费每年(113万亿元*0.9*2%)等于2万亿元。

城市自有住房的投资消费和虚拟房租消费的主要部分,都不是市场上现金交易,是隐含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支出。中国工资增长较慢是事实,但是人民生活水平却提高的很快。购房、购车、出国旅游等,都是哪里来的钱?是自有住房占用土地级差地租收益,隐性垫付了住房支出,人民手中腾出了余钱。

最明显的表现为,城市自有住房动迁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经济的两位数增长结束,进入新常态发展,这是经济的真实反映。

买房靠动迁,房租不花钱,生活最大支出靠土地剩余价值的返还来解决。这就是社会制度实现了剩余价值归劳动者所有。城市居民自有住房投资消费和虚拟房租消费,形成居民的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显然,城市自有住房消费,大幅度影响民生和GDP增长。

3.社会主义特有的自有住房重置循环规律

自有住房的循环重置,靠社会整体规划和启动投入是前提。人人都有原始配置土地,人人都有更新换代住房需求,这两点是基础。完全具备了社会化的集合消费效应,实现了社会化大消费和大建设的条件和目的,是共产党的社会主义,为人民谋幸福的体现,感悟真实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吧。

六、“不劳而获”的资本增值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论》在100多年前揭示,消费不足是西方经济发展瓶颈。凯恩斯通过加大政府二次转移支付,提高了社会消费力,减少了生产过剩,克服了经济危机,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二次转移支付增加的消费力满足不了生产力的增长速度。信息的对称,消费力不增长,资本不会盲目投资生产力,造成人为的实物过剩和危机。客观上导致剩余积累的大量资本寻求新的市场。与实体金融和经济市场相贯通的博彩化金融衍生品市场应运而生。

用马克思主义看西方博彩化金融衍生品市场,一眼就可以看穿底细。虽然金融衍生品混杂在实体金融和经济中,资本不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中,不再经过劳动创造价值的生产过程,而是跑到再生产过程的体外,靠金融衍生品市场炒作虚拟增值,在混杂中巧取豪夺再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不劳而获。

虽然世界庞大的一体化市场规模,具有实体增值和虚拟增值不对称的冗余度,甚至人为的制造冗余度。但是,总有一天实体金融和经济兑付不了虚拟增值的泡沫增长,托不住虚拟泡沫的膨胀,金融和实物无法兑付,金融危机就会发生。

西方经济消费不足的老病,凯恩斯的转移支付解除了病痛,没有去根。病根在于大量的剩余资本无法投入到消费力中,而消费力不增长,生产力无人再投资,只有进入金融衍生品市场去投机。

最终表现为:一方面,实体经济投不进去,GDP增长缓慢和停滞;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市场过度膨胀,产生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品市场,普通投资人是久赌必输,大庄家是久赌必赢。崩盘危机的转嫁,带来的危机、动荡,甚至战争,殃及了多少国家和人民。

在西方博彩化思想潮流影响下,趋利的社会大潮不可阻挡。就连中国实体经济取得的成果,在“金融鸦片”洗过脑的人看来,泡沫、通胀、硬着陆、崩盘等等,都是博彩话语体系的猜测。对社会主义的成功是疑惑,对未来是蛊惑,使很多人生活在赌博中彩之中。

中国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一代代杰出的领袖带领人民用生命和鲜血,用劳动和汗水,创造的真实的财富,绝不是博彩化的市场使中国中了彩。中国人劳动创造的伟大成果,和过剩资本“不劳而获”的增值赘生,对比之下,可以清晰看到两者带给世界人民是什么。回到劳动创造一切的世界中,寻找未来中国经济两位数增长在哪里?

七、中国经济两位数增长在哪里?

“资本论”的创新实践是消费理论的推出,答案非常明确,消费力在哪里,两位数增长就在那里。中国城市住房第一轮的动迁改造和伴生的工业化结束,经济的两位数增长历史阶段结束了。而第一轮农村宅基地换楼房和伴生的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经济两位数增长的新起点。

1.宅基地换楼房和伴生的农业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前期准备和规划蓝图,已经酝酿成型。和城市动迁改造一样,农村现代化家园拔地而起,构建出人类新的生活方式,可以拉动GDP新一轮的两位数增长。

2.宅基地换楼房能产生多少GDP?

中国制造业要在10—20年内直接为农民宅基地换楼房,创造出119万亿元的财富。与宅基地换楼房相适应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旧房换新房、家居、家电,与之相配套原料、材料等,可以拉动50—60多个行业发展,农村城镇化的文化、教育、卫生等软设施的建设齐头并进。

参照城市动迁改造的进程,农村宅基地换楼房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建设,仅宅基地换楼房一项,有100多万亿元的GDP增长,10—20年中国经济两位数增长就水到渠成。

3.提高消费力是两位数增长的根本保证

(1)避免房产税抑制自有住房的消费

第一轮城市住房的动迁改造已经完成,投资重点应该转移到宅基地换楼房的城镇化建设上。扩大自有住房的消费,始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崇尚西方社会居住古老的传统住房,事实上是土地私有和过高的房产税赋,有效的抑制西方社会住房消费和经济增长。应该鼓励提倡中国人,候鸟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农民进城打工有房住,回乡务农有别墅。城乡居民工作、生活和休闲,各地住房有多处,开创人类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2)注意社会福利方面下一年消费力的有效增长

社会福利方面消费商品的利润和剩余价值,对于生产力的增长,有效地传递到下一年。而消费力全部沉淀在当期,增长无法传递到下一年。因此,国家的宏观调控,应该保证下一年福利方面,消费力与生产力同步平衡增长。

中国住房用地期限50—70年的政策保证了住房消费力的有效增长。当住房用地已经到期,再进行动迁改造时,住房和用地对于个人继续所有。对于国家和开发商,住房用地重新拍卖。级差地租进入更新的住房销售价格中,开发商销售价格和动迁户购买价格是同一价格,实现住房消费力和生产力的同步。国有住房用地新的占有方式,将是再生产高速增长,保持平衡的有效工具。

(3)解决分配公平性和发展的均衡性,提高消费力

农村承包土地集约股权化,使分配和调整有了手段,保证了人人有份额的公平和均等性,农民自我实现生产和消费力分配的平衡。农民宅基地和城市自有住房占用土地,结合全国开展的不动产登记,城乡统筹兼顾,统一平衡,进行必要政策性调整(如城市的经济住房和廉租房等政策),推进住房消费的提高。

城乡和地区之间土地资本带来利润或级差地租的差别,影响消费力的提高。抑制都市的房价增长,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等,这都是有效措施。特别是农村宅基地换楼房,提高消费力拉动生产力,会带来经济全面高速增长。

习近平主席2005年在之江新语中《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一文中写道:“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地区的居民一旦进入以住行为主的消费阶段,如果能因势利导,将成为带动整体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形成较长时期的景气繁荣。”这段话科学的揭示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居民致富的谜底,就是其中住房的消费高涨,社会制度赋予了居民重置住房用地资本,使住房消费力和生产力,真正实现了“资本论”再生产实现高速发展的平衡前提。

结论

综上,是否把中国成功的经济现象,拼凑在一起,说成是“资本论”的实践成功呢?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大、中型国有企业“工人分股权”和在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破产、出卖的实践中,用一点一滴改革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对比,清晰地呈现出一条轨迹,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的信仰没有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是最准确的表达。

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是剩余价值攫取工具返还给全体人民的新通道。革命和改革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寻根问祖到是“资本论”打开了两大部类公式实证法这堵尘封百年的墙。求证的结论是,中国真正实现了马克思构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改革,剩余价值合理的平衡配置,使“资本论”再生产平衡条件有了现实基础。只因为有了剩余价值合理分配的平衡前提,经济才可能实现高速发展,“资本论”所追求的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增长,才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责任编辑   杜 娟]

猜你喜欢
消费力资本论宅基地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我国消费力不足的多维判断标准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力不足的主要症结及其矫治
从“蚂蚁花呗”浅析超前消费行为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