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观察①

2016-03-10 22:26:56陈炫霖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鞘瘤腮腺瘤体

陈炫霖

(贵阳市口腔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16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观察①

陈炫霖

(贵阳市口腔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目的: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诊疗情况。方法:对2010-01~2015-01在我院就诊的16例腮腺面神经鞘瘤患者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接受了术前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神经鞘瘤者仅1例;1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明确诊断,其中15例患者瘤体完整切除,1例患者瘤体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5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前期进行准确诊断比较困难,但是影像学诊断技术依然能够发挥其辅助作用,对于该类疾病我们主要借助手术治疗来完成,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保护面部神经,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腮腺;面神经;神经鞘瘤;临床效果

一般来说,神经鞘瘤疾病会发生在颞部,处于茎乳孔外段的神经鞘瘤是极为罕见的。我们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腮腺肿块,但是由于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很低,因此在进行手术之前很难通过检测来准确判断该疾病,而在手术过程中明确诊断该疾病之后基本都会造成面瘫情况的发生。现对2010-01~2015-01在我院就诊的腮腺面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6例,均为2010-01~2015-01在我院就诊的腮腺面神经鞘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10~79岁,平均(46.3±18.5)岁;病程2~10年,平均(4.1±2.6)年;发生于左侧的患者为7例,发生于右侧的患者为9例;肿瘤大小为2.0cm×2.0cm~6.0cm×6.5cm,我们所诊治的患者都是单侧腮腺内面神经鞘瘤。

1.2 影像学检查

总共有16例患者,其中有14例患者接受了术前影像学检查,接受检查率为87.50%,其中被诊断为神经鞘瘤患者的只有1例,神经纤维瘤的患者1例,多形性腺瘤患者有7例,被诊断为Warthin的患者有2例,被诊断为鳃裂囊肿的患者为1例,剩余的4例患者都没有明确的影像学诊断结果。

1.3 治疗情况

对于所有的病例都是采用手术的办法完成治疗的,其中有15例患者是经过完整切除的,有1例患者是采用部分切除来完成治疗的。经过完整切除肿瘤体的15例患者中有12例是沿着神经逆向解剖纵向分离的,在包膜下将瘤体完整的摘除下来,该种办法能够有效地保证面神经的连续性,剩余的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是由于肿瘤发生在面神经总干部位,在完成瘤体的摘除之后不能有效地完成面神经连续性的恢复,而最后一名患者虽然在进行手术时使得神经连续性被中断,但是即刻借助神经端端吻合技术能够使神经实现连续性连接。因为瘤体和面部神经并不能完全分离致使手术完成后依然会存在患者面瘫情况的出现,因此该技术只对瘤体进行部分切除。

2 结果

14例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神经鞘瘤者仅1例;1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明确诊断,其中15例患者瘤体完整切除,1例患者瘤体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5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

3 讨论

发生于面神经纤维膜施旺细胞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称之为面神经鞘瘤,该种疾病发生的几率为0.4%~2.6%,并且极少出现肿瘤恶化的情况,发病人群主要为中年人[1]。而发生在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极少见,该病的发生率仅仅占到腮腺肿瘤疾病的0.2%~1.5%,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通常借助手术办法进行治疗。

神经鞘瘤的生长速度比较较慢,它的体积不大,其形状是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其质地稍硬;神经鞘瘤的移动方向是沿着神经侧向移动;如过肿瘤的体积很大,就很容易出现黏液性质的变化,像囊肿一样柔软,进行穿刺抽吸时,可以抽取出来不凝固的褐色血性液体。如果腮腺内出现面神经鞘瘤,其通常的表现形态是活动性的肿块,在腮腺没有症状表现,但是随着轻微的疼痛感,这种症状很容易被误诊,可能被误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由于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并不显著,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十分困难,因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当肿瘤和神经暴露之后,才能够通过病理冷冻切片的方法加以确诊。即便如此,加强手术之前的病史问询以及多种仪器的检查依然能够有效的提升疾病的确诊率。本组资料中16例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14例,检查率为87.50%,影像学诊断为神经鞘瘤者仅1例。

从病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神经鞘瘤肿瘤通常都生长在神经干上,但为偏心生长,完整的包膜将其包裹,剖面的颜色是灰色,可以看到囊腔内有胶冻状的物质。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肿瘤的细胞是梭形,细胞核的排列形状是栅栏状。无核的伊红染色均质性胞质是其间的间隔,一些聚集在一起的Schwann细胞形成了细胞漩涡,这就是维罗凯体(Verocay bodies)。如果肿瘤中有维罗凯体的出现,则可以称其为Antoni A型(束状型);若肿瘤中没有维罗凯体,细胞的排列形态不是栅栏状,反而排列的很疏松、很紊乱,由于水肿导致细胞形成一些小囊腔,可以称其为称为Antoni B型(网状型)。通常情况下,腮腺区的面神经鞘瘤组织与其他部位的软组织神经鞘瘤都是良性肿瘤,呈现恶性的概率为3.7%。该组16例患者都是良性肿瘤。

现如今我们主要借助手术治疗的办法完成面神经鞘瘤的治疗,一部分专家认为当肿瘤体积较小且神经完整时可以先进行随访而不是立刻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当发现瘤体之后应当及时完成肿瘤的摘除,避免手术后神经症状的发生。根据相关文献的报道,大约25%的面神经鞘瘤可以从神经上做完整分离手术,但是手术结果受到手术技巧的影响。但是文献中报道的此类病例只有4例,其中只有1例是在面神经颅外段的位置,信服力不强[2]。笔者认为,腮腺内的面神经内只有茎乳孔外的总干比较粗大(1~1.5cm),其余的分支都比较细。由于下颌升支和颞骨、乳突间的空间较小,限制了手术的操作,特别是当肿瘤比较大,神经纤维容易出现变性的情况,正常面神经总干的弹性和韧性被大大削弱,利用never-sparing将面神经连续性保持住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但是尽管神经鞘瘤在面神经总干远端,利用never-sparing将肿瘤完整剥离,也会因为面神经比较纤细,张力也会很小。解剖肿瘤时,如果过度牵拉神经会导致边缘的断离,造成的损伤是不能逆转的。因为患有腮腺内神经鞘瘤的几率较低,国内外都没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所以都是描述和分析相关的病例报道与文献回顾。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发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式,如never-sparing手术或者切除后端吻合抑或是移植神经,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本组资料中,1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明确诊断,其中15例患者瘤体完整切除,1例患者由于家属不能接受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面瘫症状故瘤体部分切除。即便手术治疗是当前主要的面神经鞘瘤诊治办法,但是由于在手术完成之后所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出于患者面部美观性以及后期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考虑,我们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办法进行面神经鞘瘤的治疗。

[1]林群久,史俊.腮腺内而神经鞘瘤19例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3,22(1):99-103

[2]李志萍,孟箭.原发于腮腺内而神经鞘瘤3例的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2010,30(5):266-267

[3]刘琼.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13,11(15):48-49

陈炫霖(1980~)女,贵州贵阳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

R739.87

B

1008-0104(2016)05-0116-02

2015-10-01)

猜你喜欢
鞘瘤腮腺瘤体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体直径及体积变化的随访研究
广州医药(2023年9期)2023-10-24 02:47:54
心脏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伴咯血1例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西南军医(2015年3期)2015-04-23 07:28:26
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