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越 李 澎
齐刺阿是穴为主治疗臀中肌综合征医案举隅
马越1李澎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2013级(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需针灸部(天津 300193)
摘要:目的观察齐刺阿是穴为主治疗臀中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者进行以齐刺法为主配合推拿手法的治疗方法。结果采用以齐刺法为主结合两次推拿治疗的方法治疗臀中肌综合征一个疗程后,患者臀部及腿部疼痛消失,无下肢放射感,可弯腰拾物,随访症状未反复。结论齐刺阿是穴为主治疗臀中肌综合征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齐刺;阿是穴;臀中肌综合征
于某某,女,86岁,退休。2014年10月19初诊。
主诉:臀部疼痛一月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于一月前因天气变化出现左侧臀部酸痛、紧缩感,热敷后症状稍减轻,后于一周前弯腰抬重物时突然起身,出现左侧臀部剧烈疼痛,不能直立,后在家人搀扶下可缓慢直立。同时夜间睡觉时不能侧卧、翻身。未予特殊药物治疗。次日,患者晨起自觉疼痛加重,行走时伴有左侧大腿外侧疼痛,遂来就诊。
刻症:神清,精神可,痛苦面容,在家人搀扶下行走,左侧臀部疼痛,痛点固定,疼痛于行走和起坐之初加重,且伴有左侧大腿外侧疼痛。移时不得缓解。舌黯红,少苔,脉弦紧。
检查示:左侧臀部中外侧臀中肌起始部可触及条索状结节,压痛呈阳性,痛点固定,无神经根刺激征,无下肢放射感,直腿抬高试验局限于臀部疼痛,神经系统检查为阴性。
中医诊断:痹症(痛痹);西医诊断:臀中肌综合征;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止痛。
取穴:臀部阿是穴、居髎(左侧)、风市(左侧)。操作:选3寸毫针于患者左侧臀部条索状结节中点进针,直刺,深度约2寸(患者体型偏瘦),然后于条索状结节两端起始部各刺一针,针尖朝向条索状结节中点,深度约2寸。上三针均施小幅度提插捻转泻法,使针下有沉紧感,令患者自觉酸胀为度,留针15分钟。居髎、风市二穴选1.5寸毫针直刺,深度约1寸,此二针施提插捻转泻法,使针下有沉紧感,患者自觉酸胀为度,留针15分钟。
操作:待患者起针后20分钟于激痛点施分筋、理筋手法以舒筋通络,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初诊治疗后患者即觉疼痛症状减轻,遂嘱患者注意保暖,减少活动,次日复诊。
二诊:患者可自行行走,疼痛主要集中于臀部,大腿外侧疼痛不明显,故在初诊配穴基础上加环跳穴(左侧)。选3寸毫针于患者环跳穴直刺,进针后针尖朝向患处行提插捻转泻法,深度约2寸,待针下得气后留针15分钟。推拿治疗同前。
三诊:患者诉经过两次治疗疼痛减轻,可稍弯腰,说明以针刺为主的治疗方法使局部气血得通,经脉得舒,起到了舒筋通络止痛之功。查:患者左侧臀部条索状结节较前紧束感降低,压痛较前减轻,遂继予针刺治疗一个疗程(共10次),考虑患者年高,耐受力较差,故其后不予推拿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神清,精神好,步态稳,臀部疼痛消失,可自行弯腰拾物。随访至执笔之日症状未反复。
按:臀中肌综合征[1]为发生于臀中肌的肌筋膜炎性疼痛。临床表现主要为臀部疼痛,晨起、深夜及活动之初疼痛加重,如遇劳累、寒冷、潮湿则症状加重,局部可触及激痛点或痛筋束,较少有下肢放射痛。临床上约有80%的臀中肌综合征为慢性发病[2],而目前临床对于臀中肌综合征的诊断不清,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以延误治疗,且臀中肌综合征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臀上皮神经嵌压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伴发,故临床治疗时应相鉴别。
从中医理论角度来说,臀中肌综合征属“痹症”范畴,其发病多为风寒湿邪侵袭、劳逸体虚或外伤等因素引起。就本病例而言,该患者年老体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加之气候变化,天气渐凉,风寒之邪侵袭,诸多因素综合导致本病的发生。
齐刺法,即指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正如《灵枢·官针》云:“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本病采用齐刺之法,用意有三:一是由于该病因风寒之邪侵袭而为痹,运用齐刺法驱寒散邪,通痹止痛。二是[3]由于本病患处肌肉较为丰厚,其上覆盖有臀大肌,病位较深,齐刺法较之单一的毫针刺法可增加针刺的强度,从而缓解肌肉痉挛,疏通局部气血,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此外,针刺还可以抑制局部血管通透性的升高,使充血、水肿减轻,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炎症,加速功能的恢复。三是齐刺阿是穴体现了“以痛为腧”。《灵枢·经筋》云:“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提出了“以痛为腧”的观点。另外,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云:“输,谓孔穴也……然邪之腠袭筋为病,不能移输,遂以病居痛处为腧”。《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云:“以痛为腧者,随其痛处而即为其所取之俞穴也”。由此可见[4],因患者疼痛的部位通常为气血瘀滞不通之处,“以痛为腧”可使针刺直达病所,达到放松局部痉挛的软组织,调畅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同时,在针刺的配穴上,选用环跳,居髎二穴,此二穴[5]同属足少阳胆经,为治腰腿疼痛之要穴,《玉龙歌》中有“环跳能治腿股风,居髎二穴认真攻”之句。再配合胆经之风市,以祛风散邪,通络止痛。并且在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两日推拿治疗,以增强疗效。
本法袭古人之法,而不泥古人之论。将中西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临床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同时,临床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金光一,卫四来. 臀中肌综合征病理、诊断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0):20-22.
[2]徐辉,王春利,倪伯青. 综合治疗臀中肌综合征413例[J]. 光明中医,2011,26(5):992-993.
[3]洪婕,杨正书. 傍刺阿是穴治疗臀中肌综合征[J].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1):43-44.
[4]傅俊钦,赵百孝.“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时间之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8):1528-1531.
[5]施孝文. 针刺治疗臀中肌及筋膜损伤38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3):146-147.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8.054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8-1161-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田晓芳201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