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梦贤老中医治疗头痛临床经验

2016-03-10 15:48:33
光明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临床经验头痛

林 强



金梦贤老中医治疗头痛临床经验

林强

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内科(天津 300050)

摘要:天津已故名老中医金梦贤,在50余年从事医疗实践工作中,博采众家之长,长于治疗内、外、妇、儿各科及各类杂症,具有独特的见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头痛强调审病求因,辨证求本,选方用药,贵在精细。在治疗上金老主张以活血通络,镇痉止痛为治疗大法。并基于“针通经络,药调五脏”的观点,将针灸疗法和中药疗法并用,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结合头痛现代病因特点,把握疾病本质,方药精炼,用药缜密,疗效显著。

关键词:名老中医;头痛;中医治疗;临床经验

已故名老中医金梦贤先生(1921-1998),生前系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天津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兼任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学会和平区分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和平康复医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金老幼承庭训,随父习医,兼攻《四书》《五经》,后随父侍诊历时15载,1946年于津门挂牌行医。1951年参加天津市传染病预防学习班;1952年参加中共卫生部高等考试合格,由卫生部颁发证书;同年参加中医进修学校学习,三年毕业;1996年参加中央卫生部组织的温病学习班,在南京中医学院学习。曾于1952年组织联合诊所,自任所长,后改建为卫生院,任副院长。1979年任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副院长。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培养中青年医生,曾连续四届被聘为中医学院妇科研究生答辩委员会委员,并为中医学院实习生及市卫生局组织的“西学中”班学员指导临床实习。在50多年的潜心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诊治内科、妇科疾病及疑难杂症。笔者有幸参与金梦贤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感叹其医术精湛,获益颇丰,先就其诊治头痛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头痛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此病当归属于中医“头风”“头痛”“厥头痛”等范畴,也有“头角痛”“额角上痛”之说。历代医家对头痛论述颇多。头痛病名首载于《黄帝内经》,提出“脑风”“首风”之说;历来都是按症状命名病证;近年来在国家标准疾病名称中属于症状学范畴。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李东垣将本病高度概括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凡是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滞留,阻碍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血阻络,清窍失养,均可导致头痛,引发诸疾;中医谈及的头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偏头痛、肌肉收缩性头痛、精神性头痛、头痛型癫痫及三叉神经痛等。此病发病率较高、症状突出,发作频繁,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头痛属难治性疾病,临床辨证分型较为复杂,金老以一主方配合三辅方的辨证治疗方法,提纲挈领,在临床中便于掌握,采用内服中药与针灸并用的方法,常取显效。

1 审症求因,辨证求本

金老认为头痛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虚实两种,实者多由于风寒湿邪、风热上扰所致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虚者多由于肝肾亏损,精不化血,或气虚血亏,以至血脉泣阻不畅。不论虚实均体现“不通则痛”。金老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七窍集中之处”,故非芳化开窍、活血通脉之品不可治之。在治疗上应当以活血通络镇痉止痛为大法。自拟头痛方治疗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头痛方”药物组成为:细辛、僵蚕、全蝎、钩藤、川芎、丹参,方中川芎、丹参活血通络,通行诸经,为治疗各类头痛之要药而为君;细辛温经止痛,僵蚕剔风通络引药上行共为臣;全蝎、钩藤镇痉通络同奏止痛之功而为佐使。诸药合用使气血通畅,疼痛得止,以此为主方,尊崇中医学辨证论治之法则,根据临床分型配以三辅方共同服用,虚者补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分型如下。

1.1寒湿头痛症见:头痛且重,反复发作,昏蒙呕逆,或巅顶痛甚,或受风寒湿邪头痛加重。舌淡暗,苔白,脉紧。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方药:头痛方加寒湿头痛方(川乌、草乌、羌活、苍术)。

1.2热重头痛症见:头痛且胀,痛甚欲裂,目赤眩晕,溲赤便秘或头痛昏蒙,呕恶痰涎,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滑。治法:清热化痰,散风止痛。方药:头痛方加热性头痛方(菊花、龙胆草、生石膏)。

1.3虚性头痛症见:头痛绵绵,午后加重,心悸少寐,眩晕耳鸣,腰酸腿软,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活血止痛。方药:头痛方加虚性头痛方(枸杞子、生地黄、何首乌)。

从西医药理角度分析,川芎能抑制大脑皮层及扩张周围血管,钩藤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细辛可局部镇痛,诸药配合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能,可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及局部镇痛,达到治疗各类头痛的效果。临床观察证明,本方疗效突出,使中医学的核心思想——辨证论治体现于本方的治疗过程当中。

2 针药并用,不拘一格

在治疗上金老主张以活血通络,镇痉止痛为治疗大法。头痛属于经络阻滞,脏腑失调并病。基于“针通经络,药调五脏”的观点,应以针疗法和药疗法并用。

针灸疗法,以针刺为主,虚性型头痛加灸疗。取穴:丝竹空透率谷(患侧)、合谷(双)、列缺(双)、中渚(双)。前头痛加上星;后头痛加风池(双),伴目痛加攒竹透丝竹空。用30号毫针针刺,得气后虚补实泻,留针20分钟,虚性头痛宜针时同时加灸,取穴:中脘、足三里(双)用艾条灸,每穴30分钟。

3 病案举例

3.1病例1王某某,女36岁,干部,已婚,初诊时间:1992年3月30日。左侧头部钝痛3年,因汗出感寒而发作,现疼痛发作频繁,长则半月,短则2~3天,得温则减,遇寒更甚。感寒或劳累或情绪激动则发作,每次头痛发作需服脑宁或正痛片可缓解,或伴眩晕、恶心、形寒、肢冷,舌淡黯、苔白腻,脉沉缓,证属寒湿型头痛,治以祛湿散寒,活血通络,镇痉止痛,方用头痛方加寒湿头痛方(川乌、草乌、羌活、苍术)。方药:川芎15 g,丹参15 g,细辛10 g,羌活15 g,苍术10 g,僵蚕10 g,胆南星10 g,川乌草乌各10 g,3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配合针刺治疗,取穴:丝竹空透率谷(左)、合谷(双)、列缺(双)、中渚(双),得气后施烧山火法,留针20分钟,日1次。

治疗经过:服上药3剂,配合针刺治疗,头痛及伴随症状减轻大半,上方加防风继续服用,并配合针刺治疗。治疗一月病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3.2病例2李某,男,40岁,教师,已婚,初诊时间:1991年7月26日。症状:右侧头痛且胀,痛甚欲裂,目赤眩晕,烦躁易怒,时伴呕恶,口渴口黏,纳少,夜寐欠安,溲赤,便秘,舌暗红苔黄微腻,脉弦滑数。证属湿热型头痛,治以清热化痰,散风止痛。方用头痛方加热性头痛方(菊花、龙胆草、生石膏)。方药:白芷10 g,僵蚕10 g,细辛3 g,川芎10 g,丹参30 g,钩藤30 g,全蝎5 g,菊花10 g,龙胆草10 g,生石膏20 g,柴胡10 g,共4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复诊自述痛势较前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再予原方加减7剂,服药后头痛未再发作。

参考文献

[1]崔雪玉,金贤国,崔英兰.紧张性头痛的中医治疗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532-533.

[2]房铭,侯书伟.紧张性头痛中医药临床治疗近况[J].江西中医药2013, 44(1):75-78.

[3]王 岩.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254-255.

[4]廖美媛,樊光辉.偏头痛的中医治疗近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215-217.

[4]崔英兰.中医辨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84例[J].中医当代医药,2011,18(32):82-83.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8.013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8-1080-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葛立君2015-05-25)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临床经验头痛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头痛应该灸哪里?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28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头痛与口疾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0
远离头痛的困扰
红土地(2016年11期)2017-01-15 13:46:38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10:18:38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