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生七年制教育模式变革初探

2016-03-10 14:28:25张紫芳刘若丹薛长贵王中全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硕士医学生导师

张紫芳,刘若丹,张 玺,姜 鹏,崔 晶,薛长贵,王中全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寄生虫学教研室,郑州 450052)



临床医学生七年制教育模式变革初探

张紫芳,刘若丹,张玺,姜鹏,崔晶,薛长贵,王中全△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寄生虫学教研室,郑州 450052)

科研能力的提高对临床医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科研水平,本文分析了七年制医学教育模式下,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薄弱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长学制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建议。

七年制;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1998年联合下发的《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基本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中提出了“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人才培养方式,要求七年制医学毕业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临床工作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应当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均设置过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多地走进医院。由于七年制医学生入学时起点高、基础好,在校期间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比较长,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临床技能,因而备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较高。然而,随着毕业后时间的推移,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七年制医学生的科研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潜力令人担忧[1]。2015 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调整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15年起,不再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即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保证了临床能力的培训,但对学校长学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七年制医学生科研薄弱的原因,并为今后长学制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提出新的建议。

1 七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1.1科研能力培养相关课程设置不足七年制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七年教育中的前4 a为基础教育阶段,后3 a为临床教育阶段。在课程安排上,基础教育阶段与统招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相比,无明显差别,主要涉及公共基础、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课程,虽有涉及科研训练方面的课程,如医学统计学,但学时少,深度不够。在临床教育阶段,与五年制医学生的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别。临床教育阶段,七年制医学生受教育的地点转向医院,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在课程安排上,与硕士生相比则少了1 a基础科研学习,而医院不再针对七年制医学生开设科学研究课程,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临床导师,而临床导师,每天忙于临床工作。因此,绝大多数学生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临床实践中,积累临床经验,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时经常感到无从下手,很难在科研能力上有所提高。而统招的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则集中1 a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相关课程,尤其是对科研能力提高帮助很大的医学统计学、医学文献检索、科研方法与论文撰写等必修课[2],因此,科研设计、实验操作及论文撰写能力均高于七年制医学生[3-4]。因此,与科研能力相关的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不足,是导致七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1.2缺乏实验操作的机会在临床医学教育阶段,多数导师认为统招研究生以科研为主,而七年制医学生以临床为主。因此,科研重心偏向于统招硕士研究生,而把管理患者的重担交于七年制医学生,再加上导师集教学与临床于一身,工作繁忙,不能对七年制医学生的科研活动进行及时、深入的指导,致使七年制学生整日忙于临床工作,很少有机会进入实验室做科研,导致科研能力薄弱。多数七年制医学生在科研选题、文献查阅、综述及论文撰写等多个方面得不到系统指导,且论文多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很难有创新性研究,导致发表的论文质量不高,科研及创新能力不足[5]。在以临床为主的思想指导下,缺失临床导师的科研指导,没有进行科研设计与实验操作的机会,是七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1.3缺乏科研经费支持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为确保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顺利开展,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多数学校提供有硕士研究生专项科研经费。而目前,七年制医学生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甚至成倍增长,但对医学生教育的投入并没有相应增加,七年制医学生无专门的科研经费,致使七年制医学生从事科研训练的机会很少,影响了其科研能力的提高。

1.4七年制医学生毕业门槛较低七年制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时间较早,经常忙于日常医疗工作,为完成毕业论文,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及节假日从事科研活动,时间十分有限,发表论文的层次较低,还易出现论文抄袭、科研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然而,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对七年制医学生设置的毕业门槛较统招的硕士研究生低,虽然论文质量欠佳,但绝大多数七年制学生仍能顺利毕业。较低的毕业门槛设置,影响了学生对科研能力的重视程度,这是七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欠缺的又一重要原因。

2 增强长学制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的相关建议

2.1优化课程体系参考统招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标准,应适当增加临床医学生科研方法的课程,如医学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等的内容和课时,设置与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选修课[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等]让临床医学生选择,而对科研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的《卫生统计学》等可作为必修课放在临床教育讲授。而对于课题的选题、实验设计、论文撰写的培养,也可开设培训班,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或暑期参加,以学分制形式完成科研训练。

2.2在基础教学阶段设置导师制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长学制医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有科研任务的教师作为导师[6]。导师所在教研室每个周末举办的“科研工作汇报会”,也应要求医学生参加。会议内容包括硕士研究生实验设计思路,已取得的研究结果,以及实践经验教训;导师向医学生布置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要求学生在会议上轮流讲解;安排教研室有丰富科研实践经验的教师,就一些常用实验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其应用等进行讲解,如PCR、ELISA、Western-blot等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实验技术。鼓励学生参加导师承担的科研课题,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在基础医学教育结束时,导师要求学生提交相关的科研论文。经过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导师的指导,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将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3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于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医学生,鼓励其申报或参加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如果能获得资助,不仅能为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而且,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周末或假期,自主选题与设计科研方案,并能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整理研究数据,完成论文的撰写及发表,对科研能力的提高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4在临床教学阶段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学校要改变长学制临床医学生以临床为主的观念,在其培养过程中,应有至少半年左右的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并与临床导师经常进行科研经验的交流。在论文方面,应提高医学生的论文写作技巧、质量及水平[7]。

3 结语

目前,“科研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和“以科研促临床”的意识越来越普及,临床医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我国外科界的前辈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外科医生只会开刀,他只能成为开刀匠,只有会开刀又会研究才能成为外科学家。”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大部分临床医学生失去了接受科研能力培养的机会,不利于临床医生的培养与发展。因此,今后在推进“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全过程科研能力的培养。

[1]李一帆, 高晓妹. 用人单位对七年制临床医学毕业生需求及评价[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 32(2): 24-26.

[2]欧凤荣, 时玥, 时景璞, 等. 关于强化长学制医学生临床科研方法课程的探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4): 636-640.

[3]张占伟, 王宇彤, 马俊, 等. 医学系七年制学生与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浅析[J]. 医学教育, 2002, 3: 1-2.

[4]姜鹏,张玺,崔晶,等. 病原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12):1150-1151.

[5]马玲, 占琼, 阿曼古·艾则孜, 等. 七年制临床医学毕业生科技论文发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8): 29, 91.

[6]胡永秀, 何秀娟, 靖学芳. 浅谈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教学阶段导师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71-72.

[7]崔晶,姜鹏,王中全. 新时期病原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6):476-478.

[责任编校:李宜培]

Reform of Education Pattern in Seven-year medical Students Education

ZHANG Zi-fang,LIU Ruo-dan,ZHANG Xi,JANG Peng,CUI Jing,XUE Chang-gui,WANG Zhong-quan*

(DepartmentofParasitology,MedicalCollege,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52,China)

ObjectiveThe cultivation of the research 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research ability,the artical analyses the reason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seven-year program medical students’ research ability, and some effective proposal are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seven-year program; medical student; research ability

2016-01-02

张紫芳(1982-),女,河南省平顶山市人,硕士,讲师,从事食管癌与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

△王中全,E-mail:wangzq@zzu.edu.cn。

G 642.0

B

1008-9276(2016)05-0447-03

猜你喜欢
硕士医学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V eraW an g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2
导师榜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