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凤,蔡伟萍,李玉玲
环太平洋军演对“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护理工作的启示
李俊凤,蔡伟萍,李玉玲
[关键词]环太平洋军演;医院船;护理
[作者单位]100048北京,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李俊凤、蔡伟萍),内分泌科(李玉玲)
医院船是具有海上收容、治疗、后送伤病员能力的一种军用舰船,战时可为一线作战部队提供海上机动医疗保障,收治大量伤病员,平时又可为遭遇各类灾难的陆地和海上伤病员展开快速的医疗服务[1]。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少数国家拥有医院船。美国共有2艘医院船,分别是“仁慈号”和“舒适号”,这2艘医院船均使用超级油轮改装而来,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医院船,于1987年前后服役。中国“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世界首艘专门设计的万吨级医院船,于2008年底服役。2014年6月9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从舟山港起航,远赴夏威夷参加2014年度环太平洋军演。环太军演期间,美国“仁慈号”医院船与我“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进行了深度交流。作为执行本次“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军演任务的一名护理人员,笔者在“仁慈号”医院船进行参观学习,并结合护理专业进行对比交流。通过交流学习,受到一定的启发和触动。
“仁慈号”医院船舰长272.6m,宽32.2m,吃水10m,满载排水量69 360 t,航速16.5 kn,续航力13 420 nmile。动力装置为2台蒸汽轮机,功率11 007.5 kW马力。设有重症监护病房80张、中度护理病房20张、有限护理病房280张床、普通病房500张床,总床位约1 000张。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舰长178m,宽25m,吃水11m,满载排水量为14 219 t,航速20 kn,续航力5 000 n mile。动力装置为4台蒸汽轮机,功率11 025 kW马力。设有重症监护病房20张床、重伤病房109张床、烧伤病房67张床、普通病房94张床、隔离病房10张床,总床位约300张。
“仁慈号”医院船设有检伤分类区、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手术区等医疗区域。医疗区域在同一个平面,有绿色标识,方便伤员救护。
检伤分类区分为A、B、C、D、E 5个区域。伤员到达后,医护人员对到达的伤员进行快速的检伤分类,初步分检并对伤员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经初步检伤分类的伤员,根据其伤情的不同,被转运至相应的区域,再明确伤员病情。需要急诊手术的伤员被安排在距离手术室最近的术前准备病房等待手术,不需手术的或暂不需要急诊手术的伤员被送至重症监护病房或普通病房。每个伤员都由一个医护团队进行救护。医护人员以急救团队为单位,互相配合又分工明确。检伤分类区的救护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复温、脊柱保护、气道保护、气胸处理等。检伤分类区共设床位50张,并包含了溺水伤员处置、穿刺伤急救、爆炸伤救护的训练区域。伤情模型生动、逼真,操作效果直观,能够有效提高战伤救治训练的真实性。
重症监护病房由4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20张床位,其中一个单元为负压隔离间。收治范围包括不需要手术的危重患者和术后患者。重症监护病房设置了心肺复苏、小儿急救、气管插管等训练区域。电子模拟演练系统完善,可通过此系统直观体现抢救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均为专科护士。护士职责明确,分工具体。儿童有专用急救车,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体质量的急救器材,以预防护士在急救中因计算错误引起的差错。
普通病房收治伤势较轻的伤员,床位为上下铺。下铺收治患者,上铺为陪伴提供休息场所。必要时上铺也可收治伤病员;当下铺空间不利于医疗操作时,上铺也可掀起,提供更大的空间。各床位设有配套餐桌、呼叫器等设施,方便伤员使用。护士站在病房中央,方便观察病情、护理及治疗。
手术区域包括6张床位的术前准备间和12间层流手术间。转运护士、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根据各自的任务担任相应岗位的工作。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医疗区域分布在一层和二层。检伤分类区、手术区域、重症监护病房设在一层,其他区域设在二层。对于需要手术的伤员和重症伤员比较方便。该设计的不同可能和舰体大小有关。
“和平方舟号”各医疗区域护理岗位的配备与“仁慈号”医院船的配备相似。值得一提的是,护士对伤员转运的培训与美军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海战伤的特殊性,伤员转运的重要性,加强护士的培训很有必要。船上生活要求护士除了具有专业的临床技能外,灵活的体质也是对护士的基本要求[2],因此,有必要加强我医院船人员培训的频率,并改善训练的真实性、科学性。
3.1实战培训“仁慈号”医院船的训练以实战为出发点,注重医护人员实战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培养,更真实地模拟战争条件下的救护场景进行模拟实战演练。美国海军医院船的任务也包括人道主义援助和灾难响应,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之一[3-4]。医院船上不但有大量的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且医院船上还配备了大量的数字化、程序化的伤情训练模型和供真人佩戴的伤情模拟道具,最大限度的展示真实的情景。在训练中,重视抢救流程和突发情况的处置,如在对溺水、穿刺伤、爆炸伤等方面的训练流程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对战争的医疗保障的充分支持。“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则以战代练,直接参与亚丁湾护航、赴菲灾难救援、外交访问和医疗服务,在实战中训练医护人员的各项军事和专科能力。但训练区域的配备、训练的真实性与美军存在一定的差距。“仁慈号”医院船曾参与海湾战争并执行卫勤任务,医护人员实战经验相对丰富。“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则更多参与外交访问并对访问国家提供医疗服务,突出了“和平”的主题。
3.2基本的技能培训与伤情处置相结合“仁慈号”医院船的培训方式是先理论,后操作。在最基础的护理操作中,护士互相对练,以感受患者的痛苦,培养护士的爱心和责任心。最后的演练和考核则在模拟人上进行。在救治的演练过程中,模型还原了最真实的伤情。无论在重症监护病房,还是在检伤分类区,每个伤员的救治都以医护团队为单位,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又分工明确,具体操作几乎均由护士完成。自伤员进入分检区至救治结束,均有考评组对各医护人员进行考评。演练结束后,所有考评人员和演练人员集中进行讨论,将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项解决,有效提高了演练的水平,避免同样问题的重复出现。“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对护士进行了静脉输液、心肺复苏等操作和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便携式复温机、移动式吸引器、微量泵等医疗器材的使用等培训,并对护士进行了静脉输液、心肺复苏操作的考核。在后期的训练中,医护配合进行了溺水、爆炸伤、穿刺伤等突发情况时“患者”的救治和处理流程的培训。“仁慈号”的系统化和流程化对培训效果有明显的作用,军演过程中,我军学习“仁慈号”的考核、评价的经验,对我医院船的医护人员培训进行了考核和讲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量化的考评指标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3注重感染控制做好感染控制,防止交叉感染,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仁慈号”医院船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感染控制,对感控措施落在实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仁慈号”医院船的医疗区,随处可见洗手液、手消液、擦手纸和各种颜色及型号的手套,有效提高了各级各类人员的依从性。接触患者前,先戴好手套,做好自身的医疗防护。医疗垃圾严格分类和处理,如敷料类、包装材料类、带血的医疗垃圾、标本肢体等,根据不同类型分别放置,在预处理时就做好分类并标明类别,并由医务中心的感控人员统一配送。“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病房和诊室内洗手液、手消液、擦手纸、PE手套和胶体手套,相对充足。但在其他医疗区域,则相对不足;医疗区域垃圾简单分为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锐器盒三类,各个片区的负责人根据需求统一去供应室领取。“仁慈号”感染控制工作的细节非常具体,尤其是手卫生和垃圾分类方面,值得在我医院船的工作中借鉴。
3.4硬件的支持美国海军以美国海军医院船为基础的形成了完善的网上在线医学教育研究系统,该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为外科训练提供选修课程[5]。在“仁慈号”医院船医疗区,随处可见大量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形象逼真的训练模型和供真人佩戴的伤情模拟道具。伤员的化妆技术先进,弹片伤仿真度高,模拟演练时有助于医护人员做出正确、迅速的判断,并及时给予急救处理。
4.1情景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教学能力建议配置伤情训练模拟模型和供真人佩戴的伤情模拟道具,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医护人员培训使用。模拟人的检测系统,不但能记录“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而且医护人员用听诊器能听到呼吸音、用手能触摸到脉搏的搏动,对于中枢神经损伤的伤员,还能观察到瞳孔的变化;对于心跳骤停的伤员,模拟系统能检测医护人员的按压效果和救治效果;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伤情,培养护士急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2模拟未来战争条件下的特点,加强军队护理人员实战能力的培养“仁慈号”医院船此次参加军演的医务人员均为军人,包括军官和卫生兵[6]。“仁慈号”医院船配备的护士都是现役军人,从承担任务的军医院临时征召,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国立海军医学中心,其余由东海岸的一些海军医疗机构补充。其军队护士培训方式是理论教学和野外演练同步进行,更真实地模拟未来战争条件下的野战救护[7]。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配备的护士既有现役军人,又有非现役文职人员和聘用制护士。主要由几所军队医院临时抽调人员,由于护理岗位现役军人编制有限,大多数护理岗位职责由非现役文职人员和聘用制护士承担。因此,加强军事特色培训,加强现役军人指挥能力、领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加强所有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尤为必要。护理人员作为医院船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临战时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平时训练中较难克服和解决,只有通过系统性的、连贯的培训,不断加强医院船的卫勤保障能力,才能经得起实战的检验[8]。
[参考文献]
[1]陈国良,吴俊生,沈俊,等.海上医疗救护训练教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7.
[2]Drayton A.Nursing onboard Mercy Class naval hospital ships[J].J Emerg Nurs,2013,39(6):581-590.DOI:10.1016/j.jen.2013.08.006.
[3]Licina D.Hospital ships adrift?Part 1: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characterizing USNavy hospital ship humanitarian and disasterresponse 2004-2012[J].Prehosp Disaster Med,2013,28(3): 230-238.DOI:10.1017/S1049023X13000149.
[4]Galeckas K.Dermatology aboard the USNS COMFORT:Disaster relief operations in Haiti after the 2010 earthquake[J].Dermatol Clin,2011,29(1):15-19.DOI:10.1016/j.det.2010.09.004.
[5]Jensen S,Tadlock MD,Douglas T,etal.Integration of Surgical Residency TrainingWith USMilitary Humanitarian Missions[J].JSurg Educ,2015,72(5):898-903.DOI:10.1016/j.jsurg.2014.12.004.
[6]陈汝雪,王海威,高朝晖,等.美军“仁慈”号医院船设计使用特点及启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32(8): 753-755.
[7]李艳,钱会娟,杜世正,等.美国军事护理教育发展概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5):387-388.
[8]黄美红,葛君,杨琼.医院船护理人员培训初探[J].海军医学杂志,2013,34(4):277-279.
(本文编辑:王映红)
(收稿日期:2015-09-12)
[通信作者]李玉玲,电子信箱:liyuling1965@sina.com.cn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9-0754.2016.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