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050011 石家庄市 河北省中医院护理部
胃脘痛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张丽华
050011石家庄市河北省中医院护理部
1病情观察
1.1疼痛时的观察观察患者胃脘痛的部位、性质、规律,以协助医师诊断和治疗。观察当病情发生变化时,如疼痛突然加剧、面色发白、出冷汗、四肢发冷等[1],要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1.2观察症状,判断相关证型,以确保辨证论治和按型施护汤丽红等[2]重点观察脉象,在患者平静、非输液时进行。脉弦紧多为寒邪犯胃,脉细数多为胃阴不足,脉弱多为脾胃虚寒,脉实有力多为实热证。观察伴随症状,反复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疼痛缓解多为饮食失调;大便溏烂、口淡纳呆多为脾虚;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多为肝气淤滞,肝胆湿热;呕吐咖啡样物,解黑便甚至血便者,多为消化道出血。许永华[3]在工作中观察舌象,总结苔色与苔质随正邪消长和病情进退相应变化。如舌质由白转黄,又进一步变灰黑,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舌苔由润转燥,多是热渐盛而津渐伤;苔由厚转薄,由燥转润,往往是病邪减退,津液复生。从而判断效果及时修订治疗及护理措施。
2护理
2.1给药护理遵医嘱按时服药。中药汤剂一般分上下午各温服1次。理气和胃药宜饭前服用。恶心呕吐者可少量多次频服,服药前口含姜片或山楂片以缓解呕吐[4]。注意观察用药后有无腹泻及过敏反应发生[5]。陈海英等[6]根据五脏病传变规律及五脏主五时理论,在脾胃主时9:00和肝胆主时之前2 h的21:00时口服中药煎剂,有效率为97.8%,与采用常规服药即早晚饭前服药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饮食护理饮食应定时定量,食物以软、烂、热及少量多餐为原则,不宜偏嗜[7],忌生冷、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和坚硬不易消化食物,忌烟戒酒,不饮浓茶。告知患者郁怒、悲伤时应避免进餐,进餐时不谈论影响情绪的话题[8]。
2.3情志护理中医学认为“思伤脾、怒伤肝”,脾胃互为表里,肝气郁结可以犯胃,即情志因素可以加重胃脘痛的发生。因此,对于胃脘痛患者,应注意情志疏导,一方面加强病情解释工作,健康宣教,缓解患者对疾病的忧虑;另一方面,认真听取患者倾诉,开解内心烦忧,开导其更更积极的面对疾病与人生[9]。
2.4生活起居护理生活有规律,寒温适宜,劳逸结合。出血期、胃痛剧烈时应绝对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可下床活动,恢复期可适当锻炼。
2.5辩证施护
2.5.1饮食停滞型首先禁食,病情缓解后方可流食、半流食、软食,疾病恢复后方可逐步过渡为普食,仍要饮食有节。饮食上应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品。对暴饮暴食、胃脘胀满者,可用催吐法,使胃中停滞物吐出。若为食滞胃肠、胀满疼痛者,可针刺足三里、中脘、内关以和胃理气止痛,助消化。若出现泛吐清水或胃酸减少症状,应食用葱姜浓汤肉汁,以促进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反之,嗳腐吞酸或胃酸分泌过多,需食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以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可用牛奶、鸡蛋、豆浆等,但仍要避免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2.5.2寒邪客胃型注意保暖,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宜温性饮食,可给生姜、红茶,忌食生冷瓜果。可配合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或热敷上腹部。
2.5.3脾胃虚寒型注意休息和保暖。宜温补饮食,如莲子、胡桃、龙眼、大枣、羊肉等。痛时可在上腹部放置热水袋或稍进热饮热食。可艾灸中脘、足三里或按摩及热敷上腹部。芦志娟等[10]应用医院自制药物胃枢宁贴剂穴位贴敷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50例,总有效率96%,比较常规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的对照组有明显疗效。肖艳平等[11]采用药竹罐综合治疗该型胃脘痛患者168例,总有效率为67.85%。
2.5.4肝气犯胃型本型着重进行情志护理,主动与患者交流,安慰患者使其性情开朗,善于克制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饮食上注意忌食糖、豆浆、牛奶类产气食物以及南瓜、土豆、红薯等淀粉类雍阻气机的食物。
2.5.5瘀血凝滞型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精神刺激、情绪激动。有吐血及胃痛或伴剧烈呕吐者须禁食,待病情缓解后方可进流食、半流食、软食,少食多餐为原则,禁食辛辣燥热之品及酒类。嘱患者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细嚼慢咽,以免因饮食刺激引起疼痛。服用丸药时用开水化开服用,片剂应碾碎后服用[12]。
2.5.6中医护理技术
2.5.6.1热熨热熨利用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达到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热止痛、祛瘀消肿等目的。青晓蓉[13]采用自拟方茴枳散:小茴香150 g,枳壳15 g,青皮15 g,吴茱萸5 g,精盐300 g,制成烫熨包,烫熨脘腹部治疗胃脘痛72例,取得满意疗效。顾桂英[14]采用艾叶30g,桂枝30g,当归10g,藿香10g,花椒20 g,细辛10 g,香附10 g制作热熨包,辅助治疗胃脘痛,总有效率92.75%。乔爱春[15]用中药熨烫法结合综合护理应用于胃脘痛寒证患者,寒邪犯胃型:良姜、香附、细辛、丁香各20g;脾胃虚寒型:当归、决明子、附子、桂枝各20g,与食盐1:1的比例混合制做热熨包,疗效明显。
2.5.6.2艾灸艾灸法利用穴位及热力,对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痛起辅助治疗作用。姚文凤等[16]取穴神阙、双天枢经行艾灸,灸程15~30 min,每日1~2次,14 d为1疗程。高颖[17]选取中脘、足三里为主穴,肝气犯胃者加期门穴,脾胃虚寒者加胃俞穴、公孙穴、奇穴辅助。胡乃毅等[18]隔鲜姜片灸中脘、双足三里穴治疗胃脘痛患者30例,总有效率为96%。
2.5.6.3穴位贴敷穴位贴敷综合中药与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疗效显著。林碧容等[19]采用肉桂、小茴香、荜拨、干姜、吴茱萸各10 g,以适量白醋调成糊状,自制“胃痛贴”,外敷于中脘穴,TDP灯照射30 min。治疗各种慢性胃痛取得良好疗效。
2.5.6.4耳穴贴压耳穴贴压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十分广泛。黎嗣英等[20]运用耳穴贴压法取穴神门、皮质下、交感、胃等穴治疗胃脘痛患者40例,有效率达95%。
2.5.6.5按摩黄小菊等[21]采用的按摩疗法:(1)患者仰卧位,在胃脘部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100次,再用振动法按上述顺序反复5次,然后按中脘、气海、天枢,擦章门,再按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公孙。(2)患者俯卧位,用按摩方法在脊柱两旁膀胱经顺序自上而下至三焦俞止,然后指按肝俞、胃俞、三焦俞,往返操作5~10遍。以上两种方法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适宜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者。(3)腹部取穴中脘、梁门、大枢、气海,背部取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四肢取穴内关、合谷、足三里。运用推、按、摩、揉方法,每天1次,12次为1疗程。右手大拇指指尖先轻后重加压坛膻中穴,以酸痛为度,每天1次,5次为1疗程。适宜于急性胃炎。王叶蒂等[22]运用巡经推运、指压疗法配合护理干预治疗胃脘痛患者500例,总有效率为99%。具体方法为用双手十指自腰部由上而下进行退运,反复多次,一般10~15 min。指压法为左右手拇指用力按压双侧足三里穴,当患者自述局部有酸胀感,且感到胃肠蠕动加快。呃逆或排气、疼痛症状即可缓解。
3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对胃脘痛的护理内容丰富,综合各种护理方法,给予患者更全面的护理,必将促进患者的康复。目前,中医护理研究尚存在临床报道总样本量偏少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整理。
参考文献:
[1]杨玉红,张淑华.胃脘痛的辩证施护[J].医护论坛,2009,6(10):222-223.
[2]汤丽红,张翠贤,张占海.胃脘痛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4):321.
[3]许永华.浅谈舌象在中医护理中的临床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2):76-77.
[4]王家玲,林韶冰,林芬月.现代中医治疗胃脘痛患者的辩证调护[J].光明中医,2009,24(5):964-965.
[5]马雪晶.胃脘痛辩证施护浅析[J].光明中医,2010,25(9):1737.
[6]陈海英,安秀芹.“五脏病传变”在胃脘痛患者时间用药护理中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070-1071.
[7]侯素霞.浅述胃脘痛的辩证饮食护理[J].河北中医,32(4):615-616.
[8]宋肄劼,葛素霞,陈方方.胃脘痛辩证施护和膳食指导[J].内蒙古中医药,2013(16):175.
[9]黄彩芳.胃脘痛的中医综合护理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9):139-141.
[10]芦志娟,刘敏.胃枢宁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50例临床护理观察与护理[J].河北中医,2012,34(7):1091-1092.
[11]肖艳平,周元林.药竹罐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1,25(16):1432-1434.
[12]潘文姣,李惠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50-51.
[13]青晓蓉.茴枳散烫熨治疗胃脘痛72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7):87.
[14]顾桂英.中药热熨法辅助治疗胃脘痛的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2):76.
[15]乔艾春.中药烫熨法结合综合护理对于脾胃虚寒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5):116-117.
[16]姚文凤,李彩贤.艾灸法治疗胃脘痛的观察与护理[J].华夏医学,2010,23(5):613-615.
[17]高颖.艾灸法治疗胃脘痛的应用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2,5(8B):89.
[18]胡乃毅,张江春.艾灸加鲜姜片治疗胃脘痛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2,10(7):80-81.
[19]林碧蓉,鲜玉军.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痛临床护理观察[J].北方药学,2012,9(6):72-73.
[20]黎嗣英,曹登秀,刘俊.耳穴贴压治疗胃脘痛40例[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5):537-538.
[21]黄小菊,甘宗菊.胃脘痛患者的辩证施护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17):142-143.
[22]王叶蒂,逯遥,刘明晖.循经推运及整体护理干预治疗500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08,29(22):2010-2011.
(本文编辑刘学英)
(收稿日期:2015-03-23)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8.009胃脘痛是指患者以胃脘疼痛为主要症状,多同时脘腹痞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等症状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证。涵盖了西医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种。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而中医凭借其明显的疗效在治疗胃脘痛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综合中医护理措施,对缓解胃脘痛症状与预防复发都有很好效果,现将本病中医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张丽华:女,本科,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