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阳辨证”谈《伤寒论》少阴病证治

2016-03-10 03:12刘弘文
光明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辨证伤寒论阴阳

刘弘文



从“阴阳辨证”谈《伤寒论》少阴病证治

刘弘文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2级(福州 350122)

摘要:以“阴阳辨证”为纲,通过对《伤寒论》少阴篇的相关原文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少阴病的基本病理特点是阴阳俱虚,而从“水火不济”“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三个不同的病理层次进行研究,能更清晰的认识少阴病的病机及证治特点。

关键词:伤寒论;阴阳;辨证;少阴病

《伤寒论》少阴病总纲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1]张隐庵曰:“脉微者,神气微也;细者,精气虚也。……但欲寐则神气不能外浮,而阴阳枢转不利。”气者,阳也;精者,阴也。“脉微”是阳气鼓动无力的表现,“脉细”是脉道不充盈的表现。阴阳俱虚,神失所养,神气不能外浮,故“但欲寐”。《黄帝内经》有言:“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从人正常的生理活动来说,“阳气”与“阴精”保持协调才有“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就诊断治疗来说,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所言,“阴阳辨证”是诊断治疗疾病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笔者通过对少阴篇原文进行详细研读,认为阴阳俱虚是少阴病最基本的病理特点。随着疾病的发展、传变、误治、转归,少阴病证治的病理层次主要有“水火不济”“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三种类型。

1 水火不济

少阴包括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外邪入侵人体,耗损阴阳,渐至少阴为病,如少阴病总纲281条所言,必然阴阳俱虚,待发展、传变、误治、转归,阴阳枢机变化渐至复杂。中医学的许多理论都与《周易》息息相关,尤其心肾与坎离二卦的象义关系更是现代研究的一个重点。徐静[2]认为,心为阳,为火,对应卦象为离卦,全赖其中一点真阴下交于肾;肾为阴,为水,对应卦象为坎卦,受其中一点真阳升腾交于心,实现心肾的阴阳交感。条文282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心肾阴阳俱虚,肾中真阳不能携肾阴上济心阴以制心火,则“心烦”“口渴”;心中真阴不降,不能挟心火下温肾阳而“下利”“小便白”,心肾不交,水火不济,阴阳交感失常。少阴本阴阳皆虚,今肾阳不升,心阴不降,虚阳渐显于上,耗伤上部阴液,虚阴渐明于下,阳气不足以温煦其下,水火不济之证悉全。仲景于310条有言此证可用“猪肤汤”。取猪肤治上焦虚浮之火,和白蜜、白粉之甘,泻心润肺以和脾胃,滋化源,培母气。水升火降,上热下行。虚阳得复,不治利而利止。可见水火不济的治法以调和阴阳为主。

2 阴盛阳虚

287~292共六条,论述了少阴虚寒证,因阳气来复出现的善证。294~300共七条,论述了少阴虚寒极盛、阳气来复不及出现的恶证。以上十三条包含了少阴证虚寒证的发展、传变、误治、转归,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阴盛阳虚,阳气的来复时机是病愈的关键。正如第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所说,少阴病病愈自解就在子至寅时。陈修园曰:“盖各经解于所主之时,而少阴独解于阳生之时,阳进则阴退,阳长则阴消,即所谓阴得阳则解也。”少阴经气发动于子至寅时,这段时间也是一天中阳气始生的时间,条文所言少阴病自然而解于“子至寅上”,可见以虚寒为特征的少阴病,温补阳气是治疗少阴病的关键。少阴虚寒证虽因病因、发展、传变、误治、转归的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但最基本的治则依然是温补阳气。301、302条是少阴虚寒兼杂外感,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里与解表并重;304、305条是少阴寒邪直中,方用附子汤温阳散寒;306~307条是少阴虚寒,下利便脓血,方用桃花汤温里涩肠。309条是少阴虚寒犯胃,方用吴茱萸汤温中降逆。314条是少阴下焦虚寒,方用白通汤温补下焦。316条是少阴虚寒,阳虚有水气之证,方用真武汤温阳利水。315、317、325三条皆是阴盛阳衰,阳气从上脱或从下脱,表现虽各异,但都是阴盛极的危症,虽不一定能救,但治则均是温阳散寒为主。以上11条皆有少阴虚寒证,因病因、发展、传变、误治、转归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但只要抓住温阳的本质再配合临床表现施治,少阴虚寒证的变证都逃不过医者法眼。

3 阳盛阴虚

柯韵柏曰:“少阴传阳证者二: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是传阳明;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是传太阳。下利便脓血,指大便言;热在膀胱而便血,是指小便言。轻则猪苓汤,重则黄连阿胶汤,可知。”293条是邪传太阳的表现;320、321条是邪热传阳明病,方用大承气汤,取其急下存阴,救弱阴于大火之下。阴虚化热表现形式各异,不一定都能从二便差异分辨。311条少阴客热表现为“咽痛”,方用甘草汤;319条阴虚与水热互结,表现为“下利六七日,咳而口渴,心烦不得眠”,方用猪苓汤;323条少阴感寒,邪从热化,方用黄连阿胶汤。然而从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除少阴病传阳明以苦寒急下寸阴之法救弱阴外,其余邪热传变及演化的变证的方药均以甘寒为主,即清热与滋阴并重,可见少阴病热化证还是以阴阳俱虚为基本特征的。少阴热化,阳盛阴虚,治疗以苦寒清其热,酸甘滋其阴。

综上所述,“水火不济”型少阴病的基本特点是阴阳交感失常,再结合所涉经络的脏腑,对这一证型证治特点可以有清晰的认识。“阴盛阳虚型”少阴病是阴阳俱虚、阴偏盛,结合疾病中的“寒热”“表里”“脏腑”等,能有效的把握疾病的病理特点。“阳盛阴虚”型少阴病主要从疾病转归处着手,认清阴阳俱虚,阳偏盛的病理本质,从滋阴清热的角度着手治疗。由上可见,从“阴阳辨证”的角度分析《伤寒论》原文对少阴病的病理本质和疾病演化层次都能有清晰的认识。先别阴阳,再结合其它的辨证方法,能更好的把握临床少阴病的辨治,为临床治疗少阴病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及治疗思路。

参考文献

[1]朱佑武.宋本伤寒论校注[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2:4.

[2]徐静,段学忠,孙英霞.“心肾相交”的理论渊源[J]. 中医研究,2010,23(11):5-7.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2.023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2-0200-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刘言言2015-01-26)

猜你喜欢
辨证伤寒论阴阳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服药先分阴阳
法于阴阳
张琦教授临证思维探析
文渊阁《四库全书》明人别集卷首提要辨证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伤寒论》和法治疗脾胃病的体会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