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云,张丽萍,李 娟,向 邱
Application of a new oxygen tube in noninvasive ventilator with bi-level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Zhang Ziyun,Zhang Liping,Li Juan,et al(Affiliated Tongji Hospital of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430030 China)
新型氧气管在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中的应用
张子云,张丽萍,李娟,向邱
Application of a new oxygen tube in noninvasive ventilator with bi-level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Zhang Ziyun,Zhang Liping,Li Juan,et al(Affiliated Tongji Hospital of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430030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氧气管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新入院符合要求的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的呼吸衰竭病人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氧气管,观察组使用新型氧气管,比较两组病人氧气管脱管发现例次、湿化水进入鼻面罩内例次,并计算护士无创呼吸机和鼻导管给氧的转换操作的全程耗时。[结果]观察组病人氧气管脱管发现例次高于对照组,湿化水进入鼻面罩内例次及护士无创呼吸机和鼻导管给氧的转换操作的全程耗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氧气管解决了传统氧气管的夜间脱管不能发现、氧气湿化水进入鼻部及吸氧与无创呼吸机转换耗时过长等缺点,更符合临床实际需要。
关键词:新型氧气管;氧疗;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脱管;耗时
无创正压通气以使用方便、无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发症少、可间歇使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1]。病人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时,由于进食、饮水或者洗漱时需要将吸氧和呼吸机辅助通气进行转换。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鼻导管由一次成型制成,转换不便利,另外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有夜间咳嗽频繁、翻身躁动、出汗多等表现,易使氧气管脱出,影响氧疗效果[2]。鉴于鼻导管存在的这些问题,本研究结合临床实践,设计并制作一种新型的氧气管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4年9月—11月我科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病人62例,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15岁~88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情况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双腔鼻导管给氧,病人因进食等原因需要吸氧时,打开氧气旋钮调节氧流量,将氧气管连接于氧气装置和病人鼻腔,完成吸氧。进食完毕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时,取下双腔鼻导管,装入干净氧气收纳袋中,另取出呼吸机氧气管,将氧气管连接呼吸机及氧气装置后,连接病人及呼吸机,完成BIPAP呼吸机的佩戴使用。观察组使用新型氧气管(专利号:ZL 2013 2 0744142.X),病人需要吸氧时,打开氧气旋钮调节氧流量,将氧气管连接于氧气装置和病人鼻腔,完成吸氧。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时,旋开氧气管上的螺口,取下通气管,将导气管直接与无创呼吸机连接。在完成BIPAP呼吸机的佩戴使用时,无需更换氧气管。新型氧气管的制作包括三部分:①荧光标志。分别在氧气管的导气管(分为进气管口、出气管口)管口与氧气装置相连接处加上荧光标志,与鼻腔相连接的出气口加上荧光标志。②螺口套接管。将一次性成型的鼻导管剪开,分为通气管和导气管。在二者中加螺口套接管。③防水透气膜。两个出气管的出气口设有防水透气膜,防水透气膜氧气能够通过,水珠被阻止通过,减少水珠对鼻腔的刺激,避免因水珠造成呛咳等不适。具体见图1。本设计中防水透气膜为ePTFE微孔膜,ePTFE微孔膜的成分是膨体聚四氟乙烯,膜表面每平方寸有90多亿个微孔,微孔直径0.2 μm~1.0 μm,远比水珠小10 000倍以上,而比水蒸气分子大700倍以上,这样水蒸气分子能轻易通过,但即使最小的水珠也不能通过薄膜。
1—导气管;2—进气管口;3—出气管口;
1.2.2评价方法①从取出氧气管开始计时至呼吸机佩戴结束,计算全程耗时。②每班责任护士检查氧气湿化水进入病人鼻面罩部位例次。③夜间护士每小时查看病人1次,统计夜间护士发现氧气管脱落例次,包括氧气管与氧气装置脱离、氧气管与呼吸机连接处脱离和氧气管与病人鼻部脱离,任何部位脱落1次即算氧气管脱落1次。白班每班观察记录1次,共记录60次,晚上1 h~4 h巡视记录1次,共记录190次。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各指标比较
3讨论
吸氧能提高病人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使组织器官的缺氧得到改善,从而使呼吸困难状况减轻,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因此吸氧在临床上对手术和急诊病人是十分重要的治疗及抢救措施。给氧是保证危重病人得到有效、安全救治以及成功转运的重要环节[3-4]。沈莹等[5]研究发现,动脉血氧饱和度>95%病人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低于动脉血氧饱和度<95%。也有研究表明,不同氧流量对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痰液黏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等的氧疗效果有影响[6-8]。因此,维持有效的氧气吸入对病人的治疗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鼻氧管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研制的新型氧气管具有以下优点:①有效阻止水珠进入鼻腔,避免病人不舒适。舒适是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一种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受,是病人最希望能通过护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9]。许多重症病人需长时间吸入氧气,因此病人十分希望能吸入舒适度高的氧气以减轻其痛苦。准确地控制病人吸入的氧气温度和湿度不仅可以提高吸氧过程的舒适度,有利于咳痰,还可以改善病人的血氧分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10-12]。使用常规传统氧气管在氧流量大时湿化水水珠易顺着管道进入鼻腔,造成病人呛咳不适。在氧气管中加入防水透气的PE膜,在不影响氧气和水汽分子通过的同时,可有效阻止水珠进入鼻腔,避免病人的不舒适感,也有利于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②便于发现氧气管脱落。新型氧气管的荧光标志分别标注在氧气管与氧气装置相连接的部位、氧气管与无创呼吸机相连接的部位以及与病人鼻腔相连接的出气管口,若病人出汗、咳嗽滑脱,或者入睡后无意识的拉脱、翻身、受压等导致氧气管与氧气装置脱离,根据荧光的位置可以发现氧气管是否脱落及脱落后氧气管的位置,便于及时找到并为病人重新连接,维持有效给氧,避免因氧气管脱落导致病人吸氧不足导致病情变化。③便于护士操作。便于在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和使用鼻导管给氧之间的转换, 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操作时,需要取下鼻导管氧气管,装入包装袋中保存,然后更换为呼吸机氧气管,为工作带来不便。新型氧气管将传统氧气管一分为二,中间以螺口套接,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只需将新型氧气管的通气管部分旋下,连接导气管与呼吸机,鼻导管吸氧时,旋上通气管部分,连接通气管与鼻腔,不再需要更换氧气管,既方便了护士操作,又节省了医疗成本。
新型氧气管成功解决了传统氧气管的夜间脱管不能发现、氧气湿化水进入鼻部、吸氧与无创呼吸机转换耗时过长等缺点,新型氧气管更符合病人的需求和临床实际需要。该鼻氧管结构简单,导气管能够通过套接管取下,然后将套接管与无创呼吸机连接,增加了鼻氧管的使用范围,同时节省了材料,且能阻止水珠进入鼻腔,防止病人呛咳,还有利于在光线黑暗的环境中发现氧气管脱管,更适合院内使用鼻导管给氧及无创呼吸机的病人使用。
参考文献:
[1]吴荣,周文琴,钱玉华,等.呼吸衰竭病人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2B):404-406.
[2]王艳霞.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氧气管固定方法的改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76.
[3]校爱芳,冯国琴.氧气疗法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8):3461-3463.
[4]尤倩,张新华,周慧.自制氧气袋多用接头在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2):84-85.
[5]沈莹,夏勇,潘德峰,等.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9-11.
[6]李玲玉.持续加温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吸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5):63-65.
[7]华小雪,周文华,高健,等.加温湿化吸氧技术对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前的气道管理效果[J].协和医学杂志,2013,4(3):282-285.
[8]张莉.长期家庭吸氧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62-63.
[9]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2:151-152.
[10]何茹,冯文,何小梅.不同氧流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痰液黏弹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4-6.
[11]张卫珍,宋泽庆,谢佳星.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5):450-451.
[12]刘宁.肺心病II型呼吸衰竭患者加大氧流量联合呼吸兴奋剂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4):273-276.
(本文编辑崔晓芳)
(收稿日期:2015-03-31;修回日期:2016-01-03)
作者简介张子云,主管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丽萍、李娟、向邱(通讯作者)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基金项目同济医院科研基金项目。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6.024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2C-0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