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敏
摘 要:本文是一篇有关区域旅游规划的研究。进入后工业社会,旅游将成为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大势所趋,我国也在积极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发展区域旅游规划也势在必行。旅游规划和人类福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区域旅游规划的主要问题是各自为政,地方保护主义浓重,抑制了区域旅游规划的发展。根据旅游规划和福利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用福利经济学来分析区域旅游规划的新视野,并在福利经济学视角下寻找相应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区域旅游规划;福利经济学;发展研究
一、旅游规划与福利经济学
旅游规划的核心概念是对游客体验的规划。旅游规划的核心则致力于有效地组织各种资源为旅游者创造某种特殊的体验。资源与市场优化配置的目标是为游客塑造美好的体验,为开发商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社区社会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目前国内许多学者致力于在旅游规划中创立学派,从而出现了所谓“资源派”与“市场派”的分野,旅游规划不是资源评价,也不是市场分析,而是资源与市场的匹配,是对旅游最终产品──旅游体验的生产与交换的系统构想,这个最终产品要同时实现游客,开发商与当地社区的价值满足。因此真正的旅游规划学派是“体验派”。 Tinbergen认为:规划应被视为一种组织人类活动的一种自觉意识的表现。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尽可能地寻求效率。因此,规划即为实现某些目标而对资源实行最优配置的过程,而资源配置即是经济学的核心。Samuelson在其《经济学》中清楚地告诉人们,在任何其社会经济制度中,尽管经济学的性质不同,但它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任务,即要实现资源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最优配置。
二、基于福利经济学下区域旅游规划发展中存在的局限性
实现区域旅游规划,必须扫除各种妨碍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障碍。长期以来,旅游行业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各地之间形成种种所谓的“默契”。如一地旅行社不能在另一地设立分支机构、一地导游不得在另一地执导、一地旅游车辆不得在另一地通行等等。各地之间、各省之间、各市之间的旅游市场封割。这已然成为一种典型的为维护地方垄断利益而违背市场经济特性、降低资源运用和配置效率的行政性垄断,旅游业地方保护主义在资源配置和运用上都出现了无效率现象。
(一)各地之间旅游规划各自为政
旅游业地方保护主义使各地之间旅游规划不协调,各自为政,分割了市场,抑制了旅游企业的创新和跨地区的合作,抑制了旅游业发展的潜力,满足不了旅游需求发展的需要,导致资源运用和配置上的无效率。有的旅游资源的实体在地理范围上跨越几个不同的行政区域,各地为了争得资源的开发权和收益权而各不相让,各自为营,人为分割、掠夺本应该统一规划开发的资源整体。分割旅游精品线路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二)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旅游业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旅游专业人才的流动,使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在资源运用上导致无效率。这与各地方的一些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方面的不合理规定有关。如一地导游不能在另一地执导,一地导游参加导游年审培训项目考核合格,其资质在异地不被认可。这使旅游从业人员的合理流动受阻,工作服务积极性降低,旅游企业也缺乏对导游人员的报酬激励机制,这是导致旅游业“回扣”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三)弱化了管理的效率
旅游业地方保护主义弱化了管理的效率,使旅游市场偏离了资源有效配置的均衡状态。旅游市场的分治导致信息沟通的障碍,各地的旅游执法监督缺乏协调,管理效率低,这往往使组团社和地接社之间就出现的损害旅游者权益的事情互相推诿责任,各地旅游质监部门的执法不当和执法随意导致旅游市场秩序混乱,鱼目混珠,一些“黑导”“黑社”得以生存。
(四)损害旅游消费者权益
旅游业地方保护主义使消费者剩余减少,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组团、接团由两地旅行社分别负责,层层抽水,从而导致了“价格水分”;“零团费”、“负团费”等不正当竞争也祸及旅游消费者,旅游者参团时往往不知道最终将被组团社转手“卖”给哪一家地接社,被剥夺了知情权和选择权,旅游过程中还因为被迫加入的自费和购物项目而难以享受到旅游的乐趣,也频频出现了地接社怠慢旅游者和“甩团”、“扣团”等损害旅游者权益的事情,旅游消费者无法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三、基于福利经济学的区域旅游规划实现路径
(一)适当的政府干预
在旅游规划的整个过程中,政府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对在社会价值取向的引导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政府对区域旅游规划价值取向有意识的引导,可以比较有效地建立起在统一社会目标指导下的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同时也可促进旅游规划过程中的自然、文化资源以及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的人力、资金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适当的政府干预有助于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实现。比如旅游开发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获取自身的经济利益,不顾及社区居民的需求,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开发过度或无视当地的传统习俗。严重者则会形成“旅游飞地”和“内部殖民主义”,使旅游发展不能为社区带来预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由此,政府的干预尤其重要。
(二)实现区域旅游协作
在区域旅游协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打破行政区列的壁垒,营造一个良好的流通环境,使旅游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金、技术等,在区域范围内能顺畅地流动,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对旅游生产要素进行第一次分配;然后,在此基础上,区域旅游协作机构应加强宏观调控,调整旅游生产要素的分配。使得旅游生产要素在各个地区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区域旅游产业整体效益的帕累托最优。再次,实施区域旅游协作,要通过联合开发产品、联合营销、共筑品牌等手段来影响不同地区旅游产品的分配,在此基础上,政府或旅游协作机构应加强宏观调控,利用价格杠杆等手段,协同旅游企业来调节旅游产品的价格,以便再次调整旅游产品的分配,使得对于各消费者群来说,旅游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实现旅游者总体效用的帕累托最优。
(三)打破旅游业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
淡化行政区划的观念,强化区域内各个利益主体特别是旅游企业的合作意识,推动旅游发展战略一体化。编制区域旅游发展合作规划,促进旅游区域结构合理化,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要突出市场和资源的互补性,充分发挥各地方旅游业的比较优势,共同规划重组旅游资源以实现共享。加快完善区域内便捷通达的立体交通网,共同出资建设旅游项目,共创新的精品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与线路,制作统一的区域旅游宣传资料进行区域整体形象的宣传策划。在区域内建立多个旅游集散中心,集散中心的操作模式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区域内各地相互联网,以大旅游的格局,使用统一套票,通过网点销售的模式,实行统一模式、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结算,满足广大自助游游客无障碍旅游的需求。削权减利。一方面缩小对旅游行业的行政审批范围和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只要满足可以监管和便利执法的条件即可,同时规范审批行为,增加透明度和公开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另一方面,取消各地方旅游业的种种不合理收费。
(四)设计一个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
在两个合作城市间存在着多种可能的受益状态,通过分工合作获得的集体收益,如果能得到合理地分配,区域参与各方都能获得更高的福利水平。在考虑区域合作问题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 有一个良好的收益分配机制做保障,能促进合作关系的持续,实现生物学上的共生。反之,如果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将会影响到合作效果。但是每一个参与主体都是要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可能会发生冲突,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上级政府进行干预调节。根据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如果某项活动导致的收益大于成本,这项活动就是可行的。换句话说,在收益分配合理的情况下,分工合作体是能够持续下去,是能够实现共生的。相反地,如果收益不能够实现合理地分配,那么分工合作关系就有可能不能持续。虽然分工能够带来收益的增加。但是如果收益分配不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分工合作关系能否持续。因而在城市群之间进行合作时,能否合理分配收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要使旅游业健康发展并发挥其为人类福利做贡献的作用,旅游规划中区域旅游规划是必需的,区域旅游规划是要扫除各种障碍,达到在区域内打破省(区)市规划、交通和市场的制约,形成旅游交通一体化、旅游产业一体化、旅游市场一体化和旅游信息一体化的格局。实现区域内无障碍旅游,将会促使旅游监管部门完善旅游监管机制,将会使旅游企业在公平、公开的环境下做大做强和更好地发展,将会给旅游者带来更实惠的价格、更多的选择和更有力的保障,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从而使各地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但区域内的无障碍旅游本质上仍然是旅游业的区域保护主义,无障碍旅游最终是要从各区域发展到全国,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实现全国区域旅游规划,这是我国旅游业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必然。
参考文献:
[1]郭伟和.福利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钟伟,冯学钢.旅游业与国民福利:一个文献综述[J].生态经济,2013(3).
[3]冯琼兰.打破地区经济封锁问题探讨[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2,(1).
[4]董碧水.长三角率先旅游一体化,城市共建无障碍旅游区[N].中国青年报,2003(07).
[5]多米尼克·斯特德,文森特·纳丁著,许玫译.欧洲空间规划体系和福利制度:以荷兰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