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群
洛阳民俗博物馆概况
洛阳民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新街南端,是一座以展示民俗风情、弘扬河洛文化为主的民俗专题博物馆。该馆依托的清代古建筑群——潞泽会馆始建于清代乾隆九年(1744年),系山西潞安府(今山西省长治市)、泽州府(今山西省晋城市)两地商人集资所建,主要用于同乡商人传递信息和物资集散,是晋商文化的产物。
该馆占地面积15750平方米,建筑面积5010平方米,现存有舞楼、大殿、后殿、钟鼓楼、东西穿房、东西廊房、东西配殿等建筑,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古建筑群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装饰考究,雕琢精美,蕴涵深邃,在建筑设计和营造法式上集清代河南地方建筑技术之大成,是中原地区清代建筑的杰出典范,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馆现辟设有刺绣、寿俗、婚俗、信俗、民间工艺、农具、生活器具、交通工具、床具等基本陈列,同时还有皮影表演、民间服饰表演等展演活动,这些活动不但保持着中原一带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还处处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特别是皮影表演活动,集原始之美、民俗之味、乡野之趣于一体,深受人们喜爱。
该馆从1991年起,还于每年的4月举办洛阳民俗文化庙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5届。洛阳民俗文化庙会以其恢弘壮观的庙会气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该馆以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游览环境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客。洛阳民俗博物馆现为全国AAA级旅游景点、洛阳市十佳旅游景点、洛阳市花园式单位、洛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洛阳民俗博物馆现下辖三个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匾额博物馆和洛阳老子纪念馆。其第四个博物馆——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馆藏契约文书类纸质文物概况
洛阳民俗博物馆从2000年开始征集契约文书类纸质文物,至今已收藏有各类契约文书40000余份,内容包括契约(地契、房契、人契)、分单、科举考试试卷、婚书、殃书、过继文书、丧事文书、金兰谱、借据、滚单、诉状、公告、广告、银票、股票、戏票、船票、传单、路条、执照、账本、族谱、委任状、发票、收据、汪书等数十类,时间上起于明永乐年间,历经永乐、嘉靖、万历、崇祯和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与民国时期,止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涵盖了明、清、民国时期及解放初期的政治、经济、科举制度、货币政策、宗教信仰、社会活动和民俗民风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法规、社会生活和民风民情的重要实物资料,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契约文书作为官府或民间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原始文字资料,具有原始性、唯一性,和甲骨文、简牍帛书、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一样,较文献记载、官府档案等二手资料价值更高,对研究同一时期的中国历史文化都具有重大价值。该馆收藏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地契、房契、人契契约文书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土地制度以及法律法规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尤为珍贵;官契、滚单、执照为研究当时的土地制度、税收、物价和法律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婚书、丧葬文书、宗谱、分单、过继文书和金兰谱为研究中国近代宗法制度、宗祧继承制度、家庭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征集这些文物的同时,洛阳民俗博物馆积极组织业务人员对馆藏的各类契约文书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13年已出版发行了五部契约文书方面的研究专著-《故纸拾遗》一、二、三、四、五卷,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契约文书类纸质文物研究领域的空白。2012年,《故纸拾遗》第四卷被评为“第五届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一等奖”。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项目概况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属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其选址位于洛阳民俗博物馆东侧及北部,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博物馆陈列区、文物库房、文物修复、标本制作等技术及办公用房、观众服务设施、配套的室外公共服务设施等。目前,国家发改委的专项建设资金已拨付到位,馆合已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年底主体建筑完工,2016年下半年建成开放。该馆建成后将是全国第一座契约文书类专题博物馆,对洛阳民俗博物馆馆藏的40000余份契约文书类纸质文物进行陈列展示,以期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民风民俗进行还原。
文物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和历史的缩影,而文物景区(点)则是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和名片。该馆的建成开放将对提高洛阳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知名度产生深远的影响。建成开放后,将与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匾额博物馆一起在洛阳市区东部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专题博物馆群,集民俗、匾额、契约文书展示于一体。此举将是科学整合利用文物资源、充分发挥博物馆群整体优势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同时也必将提升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促进洛阳文物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在中国文博事业发展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