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兴 朱飞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校园信息化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校园信息化背景下完善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措施。要加强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组织机构的运行机制;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完善师生交流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校园信息化;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措施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得人类的交互方式逐步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也对高校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现象,它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使之适应于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国高校应当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推动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革,构建个性化、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机整合。
一、校园信息化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首先应该是学校信息化,即所谓的“校园信息化”。而就一般学校来说,工作重点是教学,故校园信息化的中心应该是“教学信息化”。与之相对应的还包括“管理信息化”、“图书资源信息化”等方面。[1]国外大学校园信息化的经验是以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以网络为媒介,以校园为平台,优化校内各种教育信息资源,进而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信息传递的快速化,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因而,通过合理构建信息化支撑服务平台,将促进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科学整合和优化,推进学校教育方式与管理方法的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才条件。教育部在教高〔2007〕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将现行的以人的手工作业为主的教育及管理活动,放到网络信息化平台上来,进而实现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通讯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同时,校园信息化的推进将促进高校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考核方式和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网络化,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校园信息化背景下完善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措施
构建科学的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工程。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从过程上看,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组织实施到最终实现目标;从组织结构上看,包括从学校党委、行政到各职能部门、教职员工及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结构体系;从机制上看,有投入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2]校园信息化建设要以服务好师生为宗旨,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教学环境(如设备、教室等)、教学资源(如图书、讲义等)到教学活动(教学、学生管理和学生服务等)的全部信息化,达到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1、加强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制度建设
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我国高校在实施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措施,实现信息化技术应用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与后勤服务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应当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服务与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高校领导和管理部门应重视制订各种有利于实现校园信息化发展目标的规章制度,以鼓励和促进教职员工齐心协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对表现优秀的教职工进行表彰与奖励,提高教师和管理者的信息素质;把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作为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年终业绩考核的重要项目,以激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
2、完善高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运行机制
通过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和明确岗位分工,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科学有效地调动学校的各种资源,形成职责明确、运转灵活的工作运转格局,集合各种力量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服务。借助便捷的网络通讯条件,让各部门的联系更加顺畅、高效地运行。从而使在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中承担不同职责的校级管理者、教务处、学生处、教学院(系) 、教师和学生等朝着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共同努力。
3、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建立和拥有一支学历、职称、专业、年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热爱和乐于献身高等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建设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技术需求的教师队伍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师信息素质培养标准,应把重点放在他们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案、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和提高自身信息素质与育人能力上。[3]让教师通过接受培训或自主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网络技术知识,树立利用网络信息手段进行教学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例如,改变教师传统的备课形式,借助校园网内和网外的教学资源进行备课,借鉴他人的教学成果,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完善师生交流平台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为更好地了解学生不同的思想状况,提高育人效果,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指导,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开通校园BBS平台、师生互动QQ平台、电子邮件、微信等师生网络交流平台。这样,使老师能够深入学生中间,通过这些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对和谐师生交流沟通模式的一种积极探索。例如利用QQ签名、空间日志了解学生的成长动态,适时发送信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这种新颖的交流方式使交流更加自由,学生们也可以通过网络这种便捷的方式与专业任课教师或辅导员或心理咨询老师等反映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尽可能予以及早化解。
5、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高校应从现有的教育教学现状出发,认真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探索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途径,不断创新信息时代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例如,继续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与共享,尤其是精品视频课程的共享、国外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借鉴与校本开发、微课程(Mini course)与翻转课堂的改革与创新。
当前,教育信息化是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面对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在向智慧型校园建设的新目标转变,我国高等教育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我国高校应当以校园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建立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公共服务、管理、教育、学习和科研的校园平台,不断完善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国栋,缪蓉,费龙.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4)20.
[2] 戴林富.关于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6(3)49-50.
[3] 黄荣怀.关于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5(4)5-8.
[4] 张宝君,张骊睆.论网络流行语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重庆高教研究,2013(4)22.
【作者简介】
时 兴,河北北方学院宣传统战部助教,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酒店管理教学与研究.
朱 飞,河北北方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