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萍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对网络时代下个人与社会发展的信任危机进行了分析。指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一种动态的双向建构关系。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高度分化,异质性不断增强,一方面,个体更加注重自由和独立,个人意识及行为自主性显著提升;另一方面,资源的全球性转换,将个人、群体与社会联系在一个高度互赖的网络里,个性的发展建立在社会性的背景之中。同时,我们更应意识到个人与社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全的信任体系的维护。
【关键词】 全球化;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演变;社会学分析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对立及演变,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推动了社会学的发展。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二者的关系随着社会现实和理论建构而相应改变,逐渐从传统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走向实践的思维方式,要用历史的辩证统一的眼光去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古典社会学时期,形成了以迪尔凯姆和韦伯为代表的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两种研究视角。首先,迪尔凯姆采用整体主义的方法,开创了实证社会学的传统。他将社会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约束的,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1]他认为个体和心理现象不能作为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典型体现在对自杀现象的研究,着眼于不同时期自杀率及变化规律的比较,进而找出影响自杀行为的社会、环境、气候等因素。从迪尔凯姆的实证研究中,我们看到,个体在时空范围内都存在于社会中,个体的行为脱离不了与社会的联系,同时,个体在一套有序的社会规范中发展自身,也使得社会秩序、社会团结得以可能。与迪尔凯姆站在不同研究立场的是,从个人及其行动出发的马克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韦伯将社会行动作为研究对象,认为社会由行动的个人组成,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主观意义。从韦伯的思想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个人的主体性在社会中重要的能动作用,以及主体间的联系构成了整个社会行动。
二、全球化背景下个人与社会在动态中双向建构
全球化给当代带来新的社会转型,在此背景下,社会高度分化,异质性不断增强,人们对自由、自主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社会对人的规范与控制也不断增强,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有了新的时代特征。
1、个人独立性增强
自由作为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行动的自由,也就是行为自主性。全球化体系下,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它是从个人间的自然性习俗经济行为中产生的。“人们为了满足个人本能的生存需要而进行生产和相互交换,这一过程逐渐形成了市场”。[2]这使得市场经济下充分尊重个人的欲求,以个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指向,在自由竞争中,促进了个人的独立发展。它允许个人差异性的存在,现代社会中的个体更加注重自由并受到关注,个人意识增强,是行动的主体,有自己的思想、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全球化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个性,这种多元正是来自于个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社会实践中,个人保持高度自主性,是对人的全面发展与解放。
2、社会控制渗透,联系更加紧密
全球化体系下的社会联系性增强,不仅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也体现在社会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保证社会的秩序,并保护个人正当的自主行动。正如迪尔凯姆所言:“自由(我指的是一种合理的自由,是社会应该得到尊重的自由)是一系列规范的产物。如果我们要保证个人的独立经济地位,一系列繁琐复杂的规范总归是必需的,否则,自由只不过是一种虚名”。[3]从中可以理解,社会规范对保证个人独立性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全球化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在市场中进行资源的交换,以满足其社会需求。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使得人与人之间加强协作与联系,形成一种有机的社会团结。另一方面,需要保证社会秩序的规范体系,它能对存在于其中的组织、群体及个人进行法律、道德或其他方式的控制,没有社会控制任何社会都不能有序运行,个人也就无法自由地发挥个性、自主性。社会控制体系是十分严密的,包括政治和法律体制、道德风俗礼节、职业系统以及家人朋友在内的初级群体和社团协会等非正式群体,个人的独立行为离不开社会规范的制约。
3、个人与社会互构嵌入,双向增强
社会角色的扮演使得个人与社会连接,人类学家林顿最先使用角色概念。“角色是围绕地位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处在一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期待”。[4]个体通过学习和接受社会文化,掌握基本生活技能,遵循社会规范,适应社会而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同时通过继承前人的思想、技能和经验,进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改造社会,这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化中,形成不同的角色,角色的扮演表现了其相对应的一系列文化、规范、义务、行为模式,代表了其所处的社会地位,也形成个体间差异性的存在。
在全球化背景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新的发展与建构。个人是社会性的人,基于一个人们自主生活其中的世界,个人保持独立性的发展,并且离不开一个稳定社会环境的支持,社会也只有依赖个人的能动性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对网络时代下个人与社会发展信任危机的思考
全球化将我们带入信息高速传播的空间,在一个无限扩大的网格化世界里,由从前的“熟人社会”间的沟通联系扩展到“无熟人社会”也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信息利用,实现一个跨界的生活,这是全球化带给人们的显著生活特征。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更多的“不熟悉”以及“虚拟化”引发了信任的危机,屏幕以外的信息世界是我们应当加以辨别的。在社会联系愈加紧密下,如何建立起一个信任的桥梁,化解人们内心的疑虑,更值得我们思考。
网络时代的文化环境,为个体自身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平等和自由的条件,每个个体拥有自身的自主性及行为选择,形成了社会大系统中多样化的个性。保持文化的个性,要从内心的真正思考出发,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为个人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而面对全方位的信息传播时代,要想和圈子以外的个体或群体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就需要人们逐渐消除不同地域、背景的文化隔阂,形成多民族间的文化认同感。这就涉及到一个普遍信任的网络环境的建立,使人们在全球化交往合作中利益得到实现。首先,道德规范的弱化与缺失是网络环境中信任危机出现的重要原因。在这个“人人皆话语”的文化氛围里,一方面个体自身可以表达自主的意愿,体会包容开放的现代社会;另一方面,对信息传播的真实性缺乏必要的辨别,甚至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对他人造成攻击和伤害,忽视了对事件本身的观察思考。因此,我们要保有“拒绝意识”和理性批判思维,不被信息化蒙蔽双眼,牵引着向前。其次,需要建立更严格具体的法律监管制度,使个体行为在网络环境中得到有效的规范与管理,依法惩治带有网络暴力的言语及行为,重新建立起个体在互动中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对于正处在发展阶段的我国社会,互联网的飞速传播,使得复杂多变、突发性强的社会问题爆发性的侵入人们的生活,因此,有序、信任的网络环境尤为必要。
四、小结
全球化是不可逆的世界历史进程,它对于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起到强烈的催化剂作用,促进人的个体化发展,实现自我。人的个体化与社会化联系在一起,一个不能很好地完成社会化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全球化历史背景下,最终个体都将被纳入社会的层面。但全球化并不是一元化,它是多样性的存在,必然为人的个体化、独立性的培养提供强大动力。同时,我们更应意识到个人与社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全的信任体系的维护。
【注 释】
[1] [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狄玉明译.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4.
[2] 郑杭生,杨敏.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对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多视角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42(3).
[3] [法]埃米尔·涂尔干.何兆武译.社会分工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15.
[4] [英]迈克尔·曼.袁亚愚等译.国际社会学百科全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参考文献】
[1]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
[2]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1.
[3] 管云波.“个人——社会”二元关系的当代解读[D].山西大学,2010.
[4] 郑杭生,杨敏.社会互构论的提出——对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审视和快速转型期经验现实的反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4.
【作者简介】
姚 萍(1992-),女,黑龙江大庆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都市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