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敏
(湖北文理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民营企业有效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
唐克敏
(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摘要:混合所有制改革给民营经济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民企如何有效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当前时间点极为重要。文章在分析民企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系列约束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混改方案设计提出了初步想法,以期为混改拟参与方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方案设计
自2013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和各省市地方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很多国企参与其中。2015年8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混改的主要方式和具体行业领域等。9月24日,中国政府网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更是明确提出了要“开展不同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作为国企改革深化方向之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价值以及民营经济发展机会
1.混合所有制改革意义
(1)利于进一步盘活国企资产,完善国企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释放国企活力、令国资保值增值。非公经济参股后必然引起国企“一股独大”、监事独立董事“花瓶”化、经营管理层的逆向选择和道德危机等主要现象发生改变,利于国资流动,利于国企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完善和助推国企脱困。同时,非公经济思想会与国企传统文化发生冲击,释放了国企活力,实现少量国资带动、以治理增效、活力提效、注资保效来保值增值的目的。
(2)利于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通过引入非公经济成分,有步骤地实现竞争性行业非公主体运营、需要控股行业实现非公参股,以最大限度地置换出国资以发展那些战略性前瞻性、高科技型企业等,实现国资布局更合理。
(3)利于市场经济改革,促进经济体制转换。此轮改革允许竞争性行业充分放开,必然会造就大量市场微观主体,以其充分参与竞争来促进经济体制更好更快转型。
(4)利于民营企业等非公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期待非公经济主体积极作为,允许参与国资项目、参股国企,甚至买断国企,发展机会空间更多更广。
2.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机会
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受到区域内外各种环境的影响。共性因子诸如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具体地说,国企和民企是各有优势:国企优势在于资源、信息、渠道、资金、人才等的可获得性,民企则经营比较灵活、决策比较迅速果断,但很难得到足够的决策所需资源和信息,资金、政策、经营范围对民企发展的制约性更强。混合所有制改革使民企与国企得以相互持股、实现优势互补:国企活力得以激发,国资被盘活并实现合理布局,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更强、影响力更远;民企借助混合后企业可有效便捷地获取资源、信息,得到政策扶持,融资贷款相对容易,经营范围扩大。根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的竞争性业务板块,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投融资项目中,民营企业皆有了机会参与其中。
二、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障碍
机会与挑战总是并存的。民营企业是否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主要顾虑是什么?只有理清这些问题,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
误解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具体目标与方向。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具体目标与方向之一,也是当前非常重要、紧迫的一个任务。但是,深化国企改革目标与方向绝不仅限于此,它还涉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比如财政税收体制与政策问题;配套进行资本市场改革,尤其是股票证券市场改革、推行注册制等等;完成国企股份制改革,加强董事会建设,完善国企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做优国企;加强国资监管,探索国资管理新模式,建立国资运作新平台;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国企活力、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扩大国资影响力,等等。
误解二: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借助民企力量搞活国企,国企是中心。此观点应该辩证对待。国企是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办好国企,国民受益。若能借助民企力量搞活国企、办好国企,也是在为民企谋生存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是借民企之力,还包括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等,是多年国企改革的推进与深化。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并非必然地国企就是中心。基于现有国企国资管理体系与相关制度,混改过程中更多地是政府主管职能部门确定改革基调、大政方针和操作原则,国企处于执行层面,具体合作方案则需要与拟参与的非国有经济主体协商,更多地是合作共赢思想,任何一方不同意即为改革方案不通过。中心论无多大价值,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混改破坏力量:以谁为主、怎么运转等诸多关键性问题是由混改利益各方谈判协商确定并且一般都会在方案中明确。
误解三: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质是国企在甩包袱。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国企发展、国资合理布局以及增强国有经济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改革的过程中,国企可能会把一些经营不善、过剩产能、非主流业务、竞争性业务等推向市场,借助市场力量消化吸收这些资产、产能、产业。对此,市场可能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首先,市场会认为开放的领域是国企的鸡肋或包袱,民企接手后很可能也是鸡肋甚至烫手山芋,再转手很难,因而是圈民企钱、借民企之力搞国企改革,对民企也就无吸引力。此观点似乎有些道理。假定其正确,混合所有制改革就会难以进行。若不搞混合所有制改革,非国有经济则是失去了很多过去可望不可及的机会。因此,民营企业等的正确观点应该是:看看包袱里的东西到底都有些什么,再据情取舍;毕竟交易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根据最新政策,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国企主动交易的资产未必全是“包袱”,也有优质资产甚至原来垄断领域的资产与业务。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双向的。若是民营企业引进国企,就完全与国企甩包袱的主题不相关了,而是与民企包袱、民企资产与业务、民企资源与运转、民企未来发展等相关。本文考虑的是国企主动发起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排除思想顾虑,诸多来自于客观现实的考量,也影响了民营企业参与改革的愿望与质量。以下择其主要进行阐述。
自我门槛主要是指企业自身客观条件,它基本决定了企业有无资格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并非没有门槛,国企在改制过程中会根据设定目标慎重挑选资本,涉及企业规模、总资产、公司治理与经营状况、财务风险、技术、组织结构、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等。并非是条件越优越好,而是合适的、能合作的才是好。一般来讲,主观上愿意、具体合作条款上谈得拢,经营管理状况自是优为好;但也可能是先设定客观条件初筛,再看意愿并谈判。现实往往是靠机遇解决。因此,民企能不能参与混改,还要看己方条件是否达标以及是否有机遇。这或许就是另一种可以称之为体制上的障碍了,即玻璃门、弹簧门现象。看似可行可通,实则是一道无法参与、只能观赏的玻璃门,或者是尚未弄明白就已自动关闭的弹簧门。若民企决定参加混改,可能还会涉及资金问题。融资贷款难一直是制约民企发展的瓶颈之一,具体出资方式可能是民企参加混改的主要障碍之一。
行业门槛行业因素是民企参与混改与否的首要指标。民企发展过程中,经营是否要多元化,与企业远景、思路、实力、行业兴趣与关注度有关。没有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思想或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条件不成熟,民营企业都会埋头搞专一化,试图集中优势、以优取胜。要不要搞多元化经营,作为一种战略决策,更多的是一种市场倒逼。原有业务发展受限,必须另觅它方,更多的是这种情况。唯此,才可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多元化的阻力最小,效果可能最好。确定了多元化目标,行业选择很关键。具体选择标准基于企业家、企业和行业自身特点出发主要是:熟悉与兴趣、资金规模需求、经营风险大小、景气程度、技术成熟程度、进入与退出门槛。一般地,企业家感兴趣且熟悉,资金需求量少且风险偏低,技术比较成熟、市场较大、前景较好、进入门槛较低、沉淀成本较低、退出机制比较合理,企业一般比较青睐。但现实中没有如此理想的行业,决策很难,也就形成了民企参与混改的行业门槛。
国企门槛具体混改方案能否达成即为此处的国企门槛。国企改革不是任意而为,历次改革成败经验积累基础上的混改更会慎重。主要是五个问题。首先是股权分配方案,即企业出资以及盈亏分配方案。控股股东与控股比例、国有股比重、参与混改企业股份权重、出资方式、时限以及相关处理规定。其次是资产评估与价值认定方案。国企混改过程中必须拿出全部或部分有价资产资源以增强改革吸引力。出资比例既定条件下,混改各方出资数额与总资产额度有关,资产评估与价值认定变得更为关键。历次改革中,此环节备受诟病,资产价值可能被低估。需要一个稳妥合理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国资流失。第三是出资、资产转让、交付与使用方案,需要考虑资产安全以及资产交接具体规定,比如交付时间、方式、地点、运输、场地、安装、调试、维护等。第四是组织结构以及人事安排。主要是组织结构和具体岗位的设计以及人事安排。比如董事总名额和具体名额分配以及产生办法、董事长或总经理资质条件、董事会结构以及运转方式、主要业务部门和分管问题、监事机构设置与运转,等。最后是员工安置方案。组织结构变化以及岗位的重新规划与设计,都会造成人员流动,员工队伍不稳。混改作为国企经营管理的重大事件,员工安置方案一般要经过工代会通过,主要是员工岗位设置与条件、岗位招聘办法与条件、工资与业绩津贴分配方案、待岗下岗人员再培训再就业计划等。以上五个问题之所以构成民企参与混改的国企门槛,主要原因在于它是混改方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须通过与国企谈判协商敲定,任何一个问题达不成一致,就意味着混改行动终结。
运转门槛是指混改后企业运转中的合作问题。主要是指资源、要素的调度与使用中可能存在的摩擦与冲突,与混改方案、公司治理有关。混改方案不够完善或无法完善,现实中遇到了新问题,都需要再修改。比如控股股东的权力行使问题、聘任经理层的努力程度问题、员工技术思维门槛、地价高涨、重大形势变化与重要机遇抉择、重要资产价值重新认定,等等。公司运转不畅、决策难以执行、会议无头绪无主题或议而无果、两个中心决策、财务管理不善、资金周转不灵、重大危机事件经常、员工思想涣散等等,都可能成为新障碍。
文化门槛混改后企业运转问题的根源出自企业文化。首先,国企文化和民企文化底蕴有别。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企,一直具有行政体系色彩,承担了一部分社会职能。国企组织结构一般严密、分工明确,科层文化比较浓厚,员工之间大多缺乏深入交流,规定任务、按时拿工资,行为模式固化死板,经营决策比较缓慢等较常见。民企则不一样,所有资源要素出自企业,不愿闲置浪费,组织结构上按实用原则建构、很少因人设岗,具体事务上鼓励一人多职、相互协助,多干事、干成事,以简洁高效为中心。这些与企业管理层的社会责任、行政思路有关,即民企创始人精神与国资责任文化的冲突问题。这两种思想的本质是不一样的。民企创始人会把企业看成自己的生命,会全力以赴地经营运转企业;国资责任人是国资代理者,大多求稳中发展,不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甚至可能因此放弃高收益项目。一分为二地来看,思路不同、做法不同,会形成经营理念差异、制度规范不一。因此,结果不同,民企激进高效,国企稳而低效。混改后的企业必然需求高效提质,国企稳中求胜的文化理念会受到一些冲击,形成合作中的无形障碍。
退出门槛混改的本质是一项重大投融资活动,需要对退出机制进行慎重考虑,以降低风险、确保资产安全。退出机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及时灵活的中途退出机制、部分退出机制和永久退出机制。首先,及时退出主要是流通之需。出于各种原因,投资者可能需要及时变现,应该允许其退出并为其退出创造条件,资产的流通性强弱是一个门槛。其次,部分退出机制主要是指因及时变现、股权激励或增资扩股之需,需要部分减持或出让,因此是混改必需考虑的问题。最后,永久性退出机制。在混改的每一个阶段,随时都可能出现永久性退出投资问题,因此,关于永久退出问题必须要做出明确规定,要有永久退出条款以及管理办法。
体制门槛主要是指各种影响民企参与混改或限制混改后民企面临的一些体制性问题或政策性规定。国资控制混改后企业的情况应该比较多,混改后的新企业会受到政府或行政职能部门的影响,自主空间相对变小,大多民有资本会担心政策形势逆转、被剔出改制国企,需要理顺以解除后顾之忧。
三、民企有效参与混改的基本方案
基于上述分析,下文尝试进行混改方案设计,基本思想是努力做到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混改方案应该是由拟进行混改的企业主持、相关组织参与设计的,它一般会经过准备、资质筛选、细节洽谈、改制后运作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性质与内容都不一样,需要处理好。大致程序与主要内容见图1。
图1 混改方案基本程序与主要内容
1.混合所有制改革大环境分析
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一些动力来推动、一些政策来引导,需要借助一些机构来操作、一些平台来处理杂难事务。设计混改方案时必须予以考虑。
有无混改动力无论是基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推动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都需要有力量抵挡足够强大的变革压力。非国有经济不具备这种压力与能量。相反,国企是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一直引领、带动着中国经济发展,并创下了持续20年以上的GDP高速增长,为当今全球第二位的中国经济规模总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么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社会矛盾加剧、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建设等各方面。单一的、突发性的问题可以解决,若问题多而面广、利益交织、频繁冲突则可能是一种系统性风险,需要变革。中央政府是全国范围变革的策划者、发动者、指导者、协调者,各级地方政府以及行政职能部门是传达者、组织落实者以及区域变革的策划者、指导者与协调者,作为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关键节点的国企一直处于变革的中心,是这些变革的强有力抓手。时至今日,国企变革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与新矛盾需要面对,过去的改革思路已经很难适应形势,国企更大范围地实行混合所有制制度则是当前释放国家经济与国企压力、缓解社会矛盾、减少资源压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有足够的压力与动力去推动这场改革。
国家政策引导方向确定以后,推动改革的先行策略就是各级各类会议定调、舆论造势。自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阐述“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实践界到理论界都掀起了一轮一轮的国企改革探讨热潮,国企改革政策和理论策略文章密集出台、发表。单从政策层面看,2014年7月3日,上海市委、市政府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1];2014年7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6家央企入选首批国资“四项改革”试点,目的是要探索国企改革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体制模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路径、完善国企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机制、对国企负责人重点监督的纪检监察方式;鄂发〔2014〕14号文件[2]中,湖北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在对改革做了总体要求以后,分别就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国资监管体制、党建和国企改革的组织领导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部署,目标就是要“突破性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推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把国有企业打造成独立、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全国其它地方政府、国资委也陆续都探讨了区域改革方案。2015年8月10日的凤凰财经官方微信平台发布了一条以“中国国务院已批准以新加坡方式改革中国国企”为题的文章,明确提出了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方式将会是各家国企改革的参照。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3],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混改的主要方式和具体行业领域等;9月2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4],明确提出了要“开展不同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这些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国务院的国企改革系列方案对国企改革实践具有政策引导与具体操作指导价值,有待推进落实。
国企改革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情况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财政部出资、首席执行官由董事会选举并层报总统批准任命、企业具有盈利目标、对下属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并不干预经营、从市场中择优选聘职业经理人等。运转多年来,打破了国企低效或凭借垄断赚钱、治理较差的通病,创造了国企持续盈利的业绩。参照淡马锡模式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图也就在此。然而,目前的中国国企管理体制是各级国资委主管了大部分国企,仅有少量国企还在各部委管辖下,基于现有管理体制基础上的国企改革方案得到国务院认可。淡马锡控股运作思想与模式怎么在国企中得以体现?见图2。
图2 淡马锡控股模式的国资管理基本体系
图2中的投资平台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行业投资经营平台公司可以视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或者国有资本流动平台公司。投资平台以管理资本为主,主要业务为展开各种形式的海内外股权投资,以投资实业为主,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运作模式借鉴淡马锡控股公司;运营平台主要业务为实业经营,直接管理各类实体企业运转,企业实体较多时可能实行分行业管理体制;为便于国有资产交易流通,建议设置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中心和国有资产流转交易中心,专门提供国资第三方价值评估事务和第三方代管处置国资业务,以降低国资被贱卖或流失的可能并增加实物资产的流动性更便于交易。另外,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即为具体改制公司,改制基本思路与原则可以实行分类管理。
以证券交易市场改革为主的资本市场建设情况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提是将企业资产折成股份、实行股份制运作。这个过程中,涉及企业资产转让出售、价值评估、股份化、债券化、间接融资、股份流通与交易、公司治理、企业并购等问题,其中,各类资产价值量化评估与流通交易问题是关键。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样。因此,需要各类资本市场的建设配套。这里重点分析关联度很高的证券交易市场。它通常可分为证券发行市场(一级市场)与证券交易市场(二级市场)。非公众公司的企业股份制改革以及股份交易流通,包括公众公司改制、未上市前的股份交易,可在一级市场中进行;公司上市后的股份发行与交易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皆可行。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类似于公众公司上市前的改制以及定向发行行为,基本是在一级市场中完成,因而一级市场建设的完善完备程度对于混改成功与否影响很大,需要加强一级市场的建设。混改成功的公司与其它改制成功企业一样,为了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股票的流通性、交易的便捷性、使公司资产价值评估更客观公允以及扩大社会影响力等等,希望发展成为上市公众公司。因而,有无可能上市,也是混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二级市场建设情况也就会被高度关注。目前,一级市场建设主要有分别以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为主线的系列规定,涉及企业注册设立、组织结构与企业治理、资产股权转让、股票发行转让、高管任职资格及义务、资产评估、解散清算等各方面。其中,关于企业的系列规定适用于所有企业,其它的分别适用于相应属性企业,公司企业也有专门规定。当前即将实施的公司上市注册制度,会使一级市场建设更趋完善。二级股票交易市场目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政策顾虑和可能的内幕交易问题。如何让股票价格更加客观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公司经营业绩,如何使股价波动更趋于合理,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一直在探讨之中。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而言,如何通过股市运转机制来实现也是当前一个紧迫课题。
混改平台建设中央政府关于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意见、措施与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的平台有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除此,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与清算中心、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咨询中心、国有资产托管交易中心等建议考虑。
2.企业混改前准备工作
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启动以前,国企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比如公司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分配、国有股权比重、参与企业资质门槛、改制后公司治理、退出机制以及文化融合等方面的权衡,最终结论会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谈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依据。
(1)公司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分配
根据最新国企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文件精神,原属垄断或寡头性行业很有可能将其竞争性、商业性业务推向市场,这为民企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关于混改公司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问题,是企业混改操作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即控股股东谁来做合适?控股比重是多少?其他股份怎么分配?引入几家投资者?引入何种所有制企业?改制后怎么管理?
假定拟混改公司的股权结构是这样的:集团公司(国资委等行政职能部门)、国有公司乙为改制企业、其它投资类国企。国企混改前后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国企混改前后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股权)变化
表2有五点需要说明,依次是:A+B=100%,A>B或AE,D>E;F+G+H=100%,可以分F>G>H、H>F>G、G>F>H、G>H>F、H>G>F、F>H>G六种情况;J+K+L+M=100%,剩余索取权会根据控制权变化而变化,其中的关键是国有股权比重问题;投资型国企自始至终为参与、配合状态,获得投资收益,不干预经营。表2为因控制权分配方案而改变的剩余索取权分配基本方案,包括分配的基本原则与方案的主要特点。
表2 混改中因控制权而改变的国有股权(剩余索取权)设置与分配基本方案
备注:假定投资型国企自始至终为参与、配合状态,获得投资收益,不干预经营;国有股权设置的时候,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行业特点、企业经营状况。
(2)资质规定
混改作为国企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混改对象会有底线要求,并且会努力从程序上保证决策科学,避免暗箱操作。因此,引入程序、办法、途经等等会有相关规定。门槛条件主要是注册资金、公司规模、行业要求、高管素质等,这些都需要根据改制国企具体情况来定。具体引入程序与办法上,可以成立一个由国企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门混改工作小组,小组成员为来自于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便于信息获取的准确性、便捷性、及时性和操作上的准确性、彻底性,引入民企资质、相关程序、办法以及引入途径等由小组协商确定。
(3)公司治理
主要是指对混改后企业治理的基本思考,包括组织结构与运转机制的初步设想、董事会建设以及董事会成员、经理层与职业经理人聘请、监事会设置与监事安排、企业党组织建设与党员活动计划、员工安置方案、各岗位绩效考核与激励(既包括董事履职情况,也包括经理人和员工)。若设计的是民企投资型混改,则公司控制权仍是在原国企内部分配,组织结构以及主要高管任命可以由其权衡后做出安排包括各投资机构的董事席位;若设计的是民企控制型混改,则原国企控制权会发生转移,新公司组织结构可以由民企建议提出,与原控制股东协商后公开讨论通过。
鉴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非国有资本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混改的各种障碍以及解决方案在当前时间点变得极为重要。作者不惧知识、阅历、经验之浅陋,冒然提笔、仓促成文,谨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简单想法。由于自主退出机制设计、文化融合、资质筛选、细节洽谈等方面,会因企业而不同,不再展开分析。作为共性问题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考虑。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EB/OL].(2015-08-18).http://www.whgzw.gov.cn/8/486/488/354805.html
[2]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EB/OL].(2015-08-18).http://www.hbgzw.gov.cn/structure/xxgk/gfwj/gfxwjzw_18674_1.htm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5-08-1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13/c_1116547305.htm
[4]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EB/OL].(2015-08-16).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24/c1001-27631414.html
(责任编辑:倪向阳)
Private Enterprises’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Reform of Mixed-ownership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ANG Kemin
(School of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441053, China)
Abstract:The reform of Mixed-ownership means mo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private economy. In the current time,how to participate effectively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ries problems in the reform of mixed-ownership. Then, the reform scheme of the mixed-ownership is puts forward.
Key words:Private-enterprise; Mixed-ownership reform; State-owned enterprise; Schemat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F04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476(2016)01-0042-07
作者简介:唐克敏(1973— ),女,湖北南漳人,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企投资与治理,旅游经济。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11jyty033)
收稿日期:201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