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彤 辽宁省彰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23200
动物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孟庆彤辽宁省彰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23200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病原为钩端螺旋体,亦称细螺旋体。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以南方地区较为严重。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发生于猪、牛、犬、马、羊等家畜和人,也可感染鸭、鸡、鹅等禽类。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皮肤和黏膜坏死、水肿等为特征。
钩端螺旋体几乎可感染所有温血动物,其中啮齿类的鼠类是重要宿主,是该病的自然疫源。畜禽中以猪、水牛、牛和鸭的感染率较高。因此,带菌的鼠类和带菌的家畜构成自然界的疫源。该病主要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和交配等方式传染。该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家畜,以幼畜多发。每年的7~10月为流行的高峰期,其他季节呈散发。此外,饲养管理不善、畜舍及运动场的粪尿等污物清理不善,也是导致该病爆发的重要原因。该病潜伏期为2~20天。各种感染家畜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不同,多数经轻度反应后耐过。但急性病例多表现为高热,尿呈茶色或血尿,黏膜发黄,死亡率极高。亚急性或慢性病例多发生于幼年动物,表现为体温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尿液变黄,黏膜发黄,食欲下降,有时粪便干燥或腹泻,病畜消瘦,死亡率不高。怀孕母猪或母牛还可表现为流产,母猪流产率为20%~70%。
(1)检验方法。病料预处理。病料需来自未经抗菌素治疗的病畜或尸体,不得加入防腐剂。无菌抽取血液1~5mL,一半抗凝作镜检,另一半不抗凝作分离血清检测抗体用。无菌取尿液50mL,将pH值调至7.0左右,3000转/分离心1小时,取沉淀镜检和培养。组织病料。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1∶10悬液,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镜检和培养。预处理的病料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发光细链,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菌体以回转、扭曲或波浪式向前运动。此外,对培养物可用改良镀银法染色,钩端螺旋体染成黑色或灰色。将预处理病料接种于柯索氏培养基或费莱彻氏半固体培养基,置28~30℃温箱内培养,每5~7天观察一次。一般在培养5~7天后可见培养基呈乳白色浑浊,取培养物作暗视野镜检时,可见有多量的典型钩体形态菌体。若连续4周未检出钩体即判定为阴性。
用抗凝血2~3mL、尿原液15mL或10%组织悬液2~3mL,接种于体重150~200g幼龄豚鼠。若病料中含有钩端螺旋体,接种动物在1~2周内出现体温升高和体重减轻现象。剖解取肾脏和肝脏按上述方法进行镜检和培养,同时观察病变特征。若接种动物2~3周仍不发病,可取肾脏制成组织悬液继续接种动物盲传2~3代,若还不见发病则判定为阴性。
血清型鉴定。采用国内通用的4群15型标准菌株的免疫血清同抗原菌液作凝集反应,并确定菌株的血清型。但目前大多数基层实验室因较少分群和定型血清而难以自行鉴定,故可将病料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血清学鉴定。
(2)判定标准。根据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及流行病学分析,可作出初步判断。取发病动物肝触片,用姬姆萨氏染色后在暗视野下观察,若发现有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并以扭曲或波浪式向前运动的菌体,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经病原分离、培养和动物实验可做出最后的诊断。
(3)注意事项。第一,由于钩端螺旋体生长极为缓慢,必须培养1~3月或更长时间才能最后判定。第二,病料尽可能采集新鲜尸体,制成组织悬液后静置,取上清液接种实验动物。病料除应无菌采集外,还必须采自未经抗菌素药物治疗过的动物。第三,幼年实验动物对钩端螺旋体较敏感,而成年者易感性较差。此外,大白鼠、小白鼠对本菌易感性低,所以实验动物最好选用150~200g的幼龄豚鼠。
当发现该病时,最好用当地分离的或与之相同的血清型钩端螺旋体制成单价或多价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也可用生物药品厂生产的钩端螺旋体多价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初次免疫2周后,应进行第二次接种,以后每年接种1次。免疫期为1年。此外,链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对成年急性病畜可用四环素经静脉注射治疗,并配合使用葡萄糖、维生素C及利尿剂,以减轻症状和提高治愈率。对慢性病例或全群进行治疗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一般一个疗程为7天。在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同时,需注意加强对水源、环境及用具等的消毒,强化饲养管理,防止疾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