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艳 陈果曼 云南省罗平县老厂乡畜牧兽医站 655814
猪常见病毒性腹泻疾病及其防治
李飞艳陈果曼云南省罗平县老厂乡畜牧兽医站655814
猪病毒性腹泻在生猪养殖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都可能导致猪发生腹泻,而其他病毒(如肠病毒感染、细小与瘟猪病毒等)也可导致猪出现腹泻症状。由于引发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极其复杂,在诊断方面很容易误诊,故本文针对猪常见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防治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猪;病毒性腹泻;防治
猪腹泻病是当前生猪养殖中最常见的多因素疾病。冬春季节是仔猪发病的高峰期,主要是因为春天气温有所回升但热冷不定,加之春季是各种病的多发季节,容易导致猪出现腹泻症状。幼猪生长到育肥阶段,很多因素均可导致幼猪、母猪生猪等出现腹泻疾病,而哺乳期幼猪发病率相对较高。因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性病毒性腹泻,严重时可造成猪严重脱水、消瘦或出现大量死亡,给养猪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1)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主要病发的季节为冬季,圈内的猪均有可能被感染,具有病程短,死亡率较低等特征。病毒、带毒猪是传染源,一般经唾液、粪便等污染环境,用已经被污染的水和饲料饲喂其它猪,容易感染其他猪,严重时造成全部感染。感染后猪只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现象,精神糜萎,不进食。病程大概为1周,1周龄内的幼猪出现呕吐常发生在吃奶后,严重时因脱水而死亡,死亡率为20%~30%。成年猪只发生呕吐,死亡率很低,但部分猪也可能因出现急性暴发性腹泻而死亡。
(2)猪传染性胃肠炎。冬春季节都属于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的高发期,2周龄内的仔猪发病率较高。病猪通过粪便、鼻分泌物、呼吸排出的病毒、污染饲料和饮水等感染其他猪。感染后部分病猪出现呕、频繁水样腹泻,仔猪常因严重脱水而死亡,且死亡率很高,幼猪有时会变成僵猪。年龄大的猪患病后症状不同,临床症状为腹胀、食欲不振,随后出现水样腹泻,呈喷射状,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
(3)猪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能引起多种动物感染腹泻。而且各年龄段的猪均可被感染,消化道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率为100%。该病多数与传染性胃肠炎、病原性大肠杆菌与球虫混合感染。成年猪患病一般是隐性感染,很少发病,但是幼猪很容易被感染,表现为严重脱水、食欲不振等,进食后发生呕吐[1],排泄出来的粪便呈糊样、水样,病程大约3~6天;仔猪被感染7天内的死亡率非常高,8周龄内的幼猪发病率为50%~80%,病猪常因脱水而死亡,特别是在天气寒冷或者合并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后,病情会更加严重。
由于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主要季节多发于冬春季节,仔猪在被传染后的病死率相对较高。因此要重点提醒广大养猪户务必做好防范与治疗措施,避免出现重大的经济损失。
(1)母猪配种前注射预防疫苗。后备母猪配种前肌注轮状病毒二联疫苗与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在产前3~5周给孕猪肌注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二联疫苗与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幼猪在获得母源抗体被动免疫的情况下,6~11日龄口服0.3~0.5头份猪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弱毒疫苗;20~22日龄注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使其产生较高的主动免疫水平,降低病死率。
(2)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病的特效药物,猪群发生病毒性猪腹泻时应及时采取防疫措施,对于排放出来的杂物以及饲养工具都要进行消毒处理,并给病猪饲喂容易消化的饲料、多喝清水。同时,为了预防二次传染,对年龄在1周龄以下的仔猪给予抗生素与抗菌药物治疗。如阿莫西林、氟哌酸、环丙沙星等,或者胺脒0.5~4.0g、小苏打1~4g、硝酸钾1~5g混合口服[2]。对病情严重的仔猪除使用以上药物外,还需使用葡萄糖5%~10%与碳酸氢钠以防止脱水与酸中毒。另外,还可以采取中药治疗措施,如马齿草、积雪草各60g,水煎服用。
(3)定期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每年定期对饲养生猪给予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疫苗和流行性腹泻疫苗接种;在孕猪生产前5~6周和2~3周接种2次或1次,可有效控制病情的爆发,降低幼猪的病死率。
综上,文中介绍的几种病毒性腹泻疾病均无特效的治疗方案,这就需要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加强猪场内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当猪群出现病毒性腹泻疾病后,应及时采取高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控制疾病的传染率,防止感染性疾病的二次发生。
[1]陈国兴.猪常见病毒性腹泻疾病及其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2,07:127.
[2]李达,汤德元.规模化猪场猪常见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治[J].猪业科学,2014,0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