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奇,马家伟,毕玉侠
(沈阳药科大学 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6)
图书清点或称为图书盘点,是指定期或临时对书库中图书的实际数量进行清点,从而了解图书的流动情况(在架、外借、遗失、损坏)。同时对实际在架图书与书目数据一一核对,整理排架顺序,保证图书数量与账目一致,位置与目录一致。因此图书馆清点工作非常复杂也很重要,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由于教师的科研需求、学生的课业任务,使得图书的使用率远远高于普通图书馆,因此,盘点工作更为重要。可以说,图书清点工作是图书馆准确掌握馆藏图书的最重要手段[1]。
本文通过对目前几种常用的图书清点方法进行比较,提出使用无线条码枪完成图书清点工作的方案,最终在6天时间内完成了我馆30余万册在编在架图书的清点,实践证明该方法可行,且适用性更强、效率更高,希望该方法能够给需要进行图书清点的图书馆提供参考。
我校图书馆在1994年引进ILAS进行计算机管理,1997年初搬入新馆,之后多次进行了书库调整,但一直未对图书进行过全面清点。同时有一段时期,下架的图书未通过业务系统进行剔旧等处理。为准确掌握馆藏图书状况,为下一步新馆搬迁及 RFID标签转换等做好准备,迫切需要对全馆现有图书进行一次全面清点。
在图书流通阅览过程中,读者经常发现通过图书馆书刊目录检索系统(OPAC)检索到所需图书后,OPAC系统显示某书库中有复本在架,但实际在书架上却找不到图书。工作人员定期对书架进行细致整理后,发现一些书是由于错架乱架等原因造成的,但还有一部分图书却始终找不到。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比如图书馆历经多次馆舍及书库的搬迁和调整,以及人为偷盗等都可能会造成一些图书丢失。为了在OPAC系统中准确标记失踪图书,减少读者查到书却找不到书的情况发生,对图书馆进行全面清点是非常必要的[2]。
通过检索策略“图书清点or图书盘点”检索到相关论文。文中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这是早期传统的图书清点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因人为原因导致图书漏点造成清点不准的问题。
目前几乎所有图书馆都使用图书自动化管理软件对馆藏图书进行采编流通借阅全面管理,使用条码号作为图书的唯一标识,通过扫描条码号进行图书清点,所以几乎没有图书馆会采用通过卡片进行清点的方式。
通过书车将书架上的书下架,运送到固定位置的数台台式机上,使用连接有线条码器扫描条码在图书集成管理系统中完成盘点。该方法需要将全馆所有图书全部下架再重新上架,工作量巨大。
与方法(2)相比,图书无需下架,利用笔记本电脑的便携性进行条码扫描,降低了图书上下架的劳动强度,但需要较多笔记本电脑才能较快完成全馆图书清点。
方法(2)(3)都是直接采集条码的同时进行实时盘点,受限于台式或笔记本电脑,数据采集器应运而生。数据采集器内部具有存储空间,可以存储上万条条码数据,工作人员只需先将图书的条码号采集到数据采集器中,然后将数据商城到电脑中汇总,最后导入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完成数据对比即可得出清点结果。通过将条码采集和条码清点操作分为2步,减轻了对台式或笔记本电脑的依赖。该方法比较方便,但数据采集器价格较高,且清点结束后不能二次利用,不适应大量采购。
通过在智能手机上安装相应的清点软件进行条码采集,然后汇总到图书馆集成系统中完成盘点,与方法(4)类似,由于现在智能手机较为普遍,节省了采购数据采集器的经费,但受限于智能手机摄像头对条码的识别成功率,效率不高。
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手持或者推车式的RFID盘点设备,直接在书库书架旁进行远距离读取即可获取该书架所有图书RFID标签的条码信息,从而完成盘点。该方法节省了图书下架、翻找条码页、上架等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前提是需要全馆已完成实施RFID。
虽然我馆早已采用图书集成管理系统进行图书管理,但目前还没有引进RFID技术,上述常见方案中仅方法4效率较高、较为可行,但由于数据采集器价格较高,且清点工作结束后除采编需要一个用于图书外采外,其他都不能再次利用。
通过细致考察及测试,我们发现使用无线条码枪完全可以取代专门的数据采集器,它具有4大优点:1. 带数据采集模式,通过内部存储空间可以临时存储图书条码号;2. 价格便宜,仅为数据采集器价格的1/10;3. 采用激光扫描,识别能力强、扫描景深远;4. 可二次利用,清点完成后,还可以分配给阅览室、流通及采编等部门扫描图书和读者证条码时使用。
根据我馆实际情况,放假前1个星期学生借阅量较小、到图书馆主要是自习备考,我们将清点工作安排在这一个时间段,全馆停止图书借阅,但阅览室自习区开放,计划使用7天时间每天8个小时完成全馆30余万册在架图书的清点,每天约需清点4.5万册。
可参与清点的人员共30余人,为保证清点质量及效率,按照老中青自由分组,共分为15组,责任到组,每组按阅览室及书架号分配工作量,配一把已编号的无线条码枪;按平均每组3000册计算,每日共计可完成4.5万册图书,可如期完成图书清点计划。
条码枪由技术部门提前设置为数据采集模式,为便于清点工作量统计每组每日使用同一设备,另外配书梯便于采集书架上几层的图书条码,为提高效率,对于一些条码破损或者有其他问题的图书统一临时放置于过道上由其他人员统一收集处理。
要求每组完成一面或整个书架后、每日中午休息及下午下班后及时将条码枪交给技术部门,技术部门通过专门的接收器将无线条码枪中的图书条码数据上传到电脑txt文本文件中,文件按照书架号+组号命名,便于后期抽查实现质量监督,采集完条码数据后及时清空数据并进行充电等操作。完成每日采集数量统计汇总后,在第二天开始采集前公布前一天完成清点图书工作最多的前3组名单。最后通过ilas系统典藏管理中的清点登记单,输入清点账号、日期,即可很方便的导出清点登记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采集到的各书库图书条码,先将流通及阅览部门已经下架的图书通过批量调配到闭架书库;通过馆藏图书单和清点登记账及已外借图书清单可以计算出丢失图书量;通过采集到的条码顺序对应的图书清单中的分类号字段可以发现错架问题,通过馆藏地字段可发现馆藏地址错误的图书,及时纠正。
1.统计图书数量,包括全馆现有藏书总量、按图书分类法统计各类图书数量、各书库图书状况等;2. 统计丢失或损坏图书数量,对确认丢失或损坏无法使用的图书填写图书丢失单,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办理图书丢失或损坏注销手续,并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进行标识,同时分析丢失原因;3. 撰写清点工作总结报告,提出加强馆藏图书保护和改进管理工作的意见。
在尚未实现 RFID的图书馆,图书清点确实非常辛苦、麻烦,前期一定要做好各种方案及设备等的准备工作,选择最适合本图书馆的方案,在清点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劳动强度,提高效率。特别是由于我馆图书条码号只贴在书名页上,每本书都必须要先翻书找到条码后才能完成扫描,如果在编目时直接在图书封底也贴上条码,就可以省略翻书的过程直接扫描封底条码,则清点速度还可以再提高1倍。
完善激励及责任机制。公布每日数量和质量,责任到人。在这一次清点工作中,深深体会到责任到人的高效率,大家相互学习、你追我赶、甚至为了加快进度争相中午加班、晚上晚下班等;及时随机抽查某一列书架某一层图书进行质量监督,错误率较高的要求重新返工;每日工作前公布前一日清点数量前3名和抽查质量,让效率高的组介绍经验,提高荣誉感,从刚开始有些组完成不了任务量到最后每组基本都能够达到4000册以上,最终提前1天完成了清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