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秋常
(武宣县农机校 545900)
武宣县农机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廖秋常
(武宣县农机校545900)
通过对武宣县农机培训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在基层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办学能力、提升培训质量等对策。
农机培训;现状;应对措施
武宣县农机培训工作,自农机校1974年成立并开展培训驾驶员以来,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社会人士的关怀下,曾为全县培训了数以万计的拖拉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手、农机维修人员,为武宣县农机化工作、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最近几年,由于政策和农机自身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农机培训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农机培训工作,是我们农机培训工作者面临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培训业务自开展以来,在重点抓好拖拉机、农机具操作手、农机修理工培训的基础上,还开展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培训。农民工岗前培训,近几年又开展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稻机动插秧机操作手培训。这类农业机械技术含量较高,对农机培训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参加农机培训的人员连年下降。从农机部门统计数据显示,1975~1985年,每年参加培训人员都在1000多人以上,2000~2010年每年参加培训人员均在600人左右,近几年参加培训人员在200多人。在这200多人参加培训人员当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配合农机安全监理站上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无证驾驶农业机械上路运输实行强制培训的前提下完成的。
(一)农机培训阵地“失守”,农机培训形势不容乐观。2015年,武宣县人民政府把农机系统原来办公用地作为拆迁对象,当年6月下文征拆县农机校培训教学大楼和农机培训训练基地,把农机校拆迁到离县城中心2km以外城区办公。目前,农机培训理论教学无教室,农机培训训练场地没落实,教学设备没有库房停放。使武宣县农机培训工作困难重重,2016年还没有开办培训班,农机培训工作形势非常严峻。
(二)机手对培训工作认识有偏差。农机教育培训面较为单一,主要培训对象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目前农业机械随着形势的变化所有制形式也跟着改变,农业机械几乎全部为家庭所有,分布在农村各个山区角落,量大面广,农民对农机有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意识比较淡薄。造成农机使用者自觉参加培训的自觉性较差,认为这些农业机械不用学,看看说明书,问问老机手就行,导致参训人数下降。
(三)农机培训机制有缺陷。农机培训机制不适应新时代农业机械发展要求,“等”、“靠”依赖性比较突出。等农民找上门来要求参加培训学习,靠农民自觉报名参加培训学习。由于农村广大农机驾驶人员作为一个社会的特殊群体,自主性较强,而监督性较弱。同时对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氛围不浓,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
(四)培训方式不灵活。目前,农机校培训内容不适用,方法简单枯燥,影响培训质量,造成农机使用者自觉参训率相当低。2015年,武宣县拥有各类农用拖拉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等机具1万多台,而全县持有有效驾驶证、农机操作证仅为2586人,按一车一证要求达不到25%,这说明农机培训市场潜力很大。另外,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外部条件的制约,学校只能开展单一的拖拉机驾驶员和农机操作手培训工作,严重制约农机培训学校的自身发展。农机培训工作者知识老化,师资薄弱且缺乏教学经验,是目前农机培训学校存在不可争辩的事实。一直以来,农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农机培训学校领导,很少组织相关培训教学工作者到外地学习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更新知识。而农机培训教育工作者又缺乏自学、增长知识的自觉性,认为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知识,能足以应酬或者应付求学者的要求,上进心不强,影响农机培训质量和效果。
对目前农机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采取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广开生源,增强服务意识,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机培训质量等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农机培训学校的建设管理,加强农机培训学校的管理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在建立健全农机培训监督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机培训工作市场化、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农机业务主管部门要对农机培训学校的培训工作加强监督,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制度,以确保农机培训质量。
(二)创新培训模式。坚持农机培训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这个大方向,在新形势下,开拓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一是学校要打破常规,“等”、“靠”的依赖性。转变农机培训工作思路和方法,变等学员上门为登门办学,即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农机培训教育工作人员深入村屯、社区、田间地头,对农机户授课讲解农业机械正确驾驶操作要求和技术培训指导,做到现场施教、现场操作,然后由农业机械操作工作人员自行安排时间学习,促进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提高对农业机械有关知识和技术操作接受能力较快、较好。请进来就是把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集中到农机培训学校进行比较正规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自身驾驶操作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农机培训工作发展。打破农机培训内容单一办学格局,扩大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全力挖掘种类生源,同时加强信息沟通,营造良好的农机培训氛围,争取更多的学员到农机培训学校学习。农机业务主管部门,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安排更多的工作人员,配合农机安全监理站进行路检路查,杜绝“黑车非驾”现象。一但发现无证、无牌上路行驶的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除批评教育外,都要强制送到农机培训学校培训学习,这样既保证农机安全生产,又增加了生源。另外,学校还要扩大培训对象,拓宽培训业务、学校领导要立足于农机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与工商部门联合举办农机修理工等级考核培训班,与劳动人事部门联合举办职业技术鉴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班等,做到社会需要什么,就能培训什么,充分发挥农机培训学校的自身优势,提高办事效益。
(三)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有效提高农机培训质量。一是由人事部门安排具有较高学历农机专业大学毕业生且热爱农机教育事业的人充实到农机校任教,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学校领导要制定一些政策鼓励教职员工,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和相关知识的培训,接受新技术,提高自身对农机的理论水平。学校领导也要制定一些激励政策,鼓励教职员工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要求加强自学,自我充电,有利于提高业务水平。另外,学校领导要经常组织教职员工到邻县同行学校交流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充实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业务精、素质高、责任心,团队精神强的农机教师队伍,为农机培训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