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点

2016-03-09 14:14:59曹瑞图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6年6期
关键词:秧盘插秧机田块

©曹瑞图

(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农机站 535000)

丘陵地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点

©曹瑞图

(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农机站535000)

结合丘陵地区水田的特征,从育秧技术、大田机耕技术、机插秧技术三方面分析了丘陵地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参数和注意事项,为水稻育插秧实现机械化提供有益参考。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要点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利用插秧机把经过农艺技术培育出符合插秧机技术要求的秧苗规范移栽到大田的作业技术,是水稻生产过程中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相融合最突出的一个生产环节。它有减轻劳动强度、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产稳产等传统人工插秧无法比拟的优势。丘陵地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育秧技术、大田机耕技术和机插技术。

一、育秧技术

育秧技术是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适合插秧机技术要求的高质量秧苗是机械化插秧成功的关键,它主要包括浸种催芽、播种和秧苗护理三个技术环节。

(一)浸种催芽

水稻种子要选择抗倒伏能力强、有效分蘖率高、高产稳产并适应丘陵地区生长环境的杂优品种,种子要饱满、色泽鲜亮。杂优种子每亩大田用量为 1.8~2.0kg。确定种子用量之后,浸种之前要把种子处理好,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第一、先把种子放在地面晒2~4小时,提高种子的温度,杀死种子表层的病菌,同时使种子内部获得充分氧化,打破种子的惰性,增强活力,促使种子快速吸收水分,提高发芽率。注意不要选择在水泥地板上晒种,因为水泥地板温度相对较高,会把种子烧坏。在晒种过程中要勤翻动种子,使种子受热均匀。第二、晒种之后用盐水进行选种,以每千克清水加入20g食盐来提高水的密度,然后把种子倒入盐水中充分搅拌,捞去浮在盐水上的秕谷和杂物,及时清冼沉在容器底部的种子。第三、把选好的种子放入瓷器中加入清澈的活水完全浸没,水温要求控制在25℃~28℃。浸种时间为8~10小时,然后捞种催芽。在种子捞出之前,先选几粒种子验证一下,用手掰开种子,如果种子的心部没有白色的粉末,并容易掰断,证明种子已完全浸透,可以捞出催芽;如果种子的心部还有少许的白色粉末,说明种子还没有完全浸透,再浸1~2小时即可。种子捞出之后立即用清水冲洗,直到种子不粘手和没有明显的白色泡沫以及明显的闷气为止。第四、把种子放入保湿、保温、保水、透气的麻织袋内催芽,破胸阶段最高温度为35℃,以28℃~30℃保温催芽为宜。要勤翻动种子,使种子受热均匀,促进破胸整齐。注意种子破胸后要加强通风透气,防止温度过高烧芽。当芽长达到2mm后即可播种,种芽过长播种不易播均匀,在播种过程中也易伤芽。

(二)播种

第一,秧田要选在近大田的地方,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为1/80。播种前要做好秧田的准备,秧床要表面平整、整体水平,秧床宽度1.2~1.4m为宜,秧田四周及秧床之间要开有宽度20~30cm、深度为12~15cm排水沟。每亩选用规格为58×28×2.5cm的育秧盘22~25个。建议选用塑胶硬秧盘,因为硬质秧盘在育秧过程中不易变形,育出的秧胚土块光滑方正,不易断裂,规格适合插秧机技术要求。采用品字形的摆放方式把秧盘摆压在秧床上,秧盘底部要与秧床全面接触,否则秧胚土块容易断裂。摆好秧盘之后,在秧田的一角搅拌泥浆,或从鱼塘捞取泥浆也可,去除杂草和石子,泥浆的稀度以放在地面上能自然流动为宜,调拌泥浆的同时要进行拌肥。第二,把处理好的泥浆放到秧盘里,泥浆厚度为2~2.5cm。建议泥浆的厚度在适合机插条件下尽量取偏大为宜,因为秧苗是在较小空间的秧盘里生长,泥浆越多对秧苗的生长越有利;另外在机插过程中,由于秧苗土块厚度大,在移栽到大田时土块不易溶化,在重力的作用下即使浅插也不易漂秧(浅插更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第三,以80g/盘的种子用量均匀撒在秧盘里,之后用一块预先做好的平板在秧盘上面轻轻压平,直到泥浆完全覆盖谷种为止。平板要做的平整光滑,规格与秧盘的规格一致。

(三)秧苗护理

播种之后要在秧床上搭一个农膜拱棚,目的就是保温、防寒防雨。秧苗的护理要随天气而定,总之拱棚里的温度要控制在28℃~32℃。要经常检查棚里的温度,拱棚两端的农膜要揭开,以便通风透气,防止高温烧死秧苗。要注意保水,床土保持湿润。在秧苗长到5cm左右就可揭膜炼苗,按农艺要求做好秧苗的追肥和病虫预防工作。

二、大田机耕技术

大田是水稻生长的基地,水稻的返青、分蘖、抽穗、灌浆、成熟和收获都要在大田完成,大田的耕整地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机械化插秧作业质量,关系到水稻的田间管理,影响水稻的生长和收成情况。

(一)耕作机具的选择

丘陵山区的田块面积小,底质硬度不够,选择轻便灵活的小型机具作业较为适宜。如果选择大型机具耕作,由于田块面积小致使大型机械难以转动,作业效率反而不高和容易漏耕;再者由于田块的底质硬度不够,在大型机具重力的作用下易把田块的底质破坏,造成田块的烂泥越来越深,影响来年农机作业。

(二)机耕作业技术要求

大田要提前把水灌满浸泡,选择20匹马力的旋耕机进行横纵耕作2~3遍(视情况而定),不漏耕,作业的深度要求在15~18cm。要把大田的表层打烂打稀,杂草、稻茬要覆盖严密,田面要光滑平整。沤田7~10天后再用滚筒把田块表面处理一次,使田面起浆,第二天泥浆沉淀后即可机插。注意事项:机械下田作业之前,先把大田的水位降低,排到水位高出田面平均1~2cm为宜,然后把大田的排水口塞住,防止泥浆或肥水跑掉。

三、机插技术

机插是机械化插秧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利用插秧机把秧苗按一定的农艺技术要求移栽到大田的作业过程。良好的插秧作业质量是水稻返青、分蘖等生长过程的基础保障,对水稻高产、稳产影响至关重要。

(一)机械插秧对秧苗和大田的要求

秧苗要壮、茎粗、叶色深绿,苗高15~18cm,秧苗叶龄3.5~ 3.8叶,床土含水率30%~35%,秧苗根系盘结;大田要下粗上细,表面平整泥浆沉淀,田面水深1~2cm,泥脚深度小于30cm,杂草、稻茬覆盖率达95%以上,没有福寿螺等蚕食秧苗的害虫。

(二)机械插秧对天气的要求

阴天或晴天,风力小于5级。

(三)插秧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丘陵地的田块状况选择轻便灵活的四行步行式小型插秧机。

作业前要对插秧机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试,各转动部件要加注润滑油,确保转动灵活无滞,保障插秧机正常工作。根据大田泥脚的深浅度来调节插秧机的插秧深度,按农艺的要求调节相应的株距和取秧量,把株距和每穴的株数确定,保障大田的基本苗数。根据田块的形状确定插秧机的行走线路,一般的插秧行走线路是从大田的中间插起向田块宽度方向两端展开。

(四)插秧作业质量要求

插秧深度不宜过深,以免延长秧苗的返青期和影响水稻的有效分蘖。以疏行密蔸的方式插秧,保证水稻通风透气,减少病害。秧苗的深度在0~0.8cm为宜(以秧苗土块上表层为基点),每穴 3~4株,行距 25cm,株距12~15cm,保障每亩插秧达到2.0~2.1万穴,各穴的秧苗量均匀度达85%以上,漂秧、漏插、伤秧率均低于5%。

猜你喜欢
秧盘插秧机田块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南方农机(2022年23期)2022-12-01 09:07:14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一种插秧机钵育秧盘的低成本3D打印技术研究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壤学报(2019年6期)2020-01-15 07:59:44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山西建筑(2019年5期)2019-04-12 01:52:34
秸秆秧盘育苗效果研究
新农民(2019年36期)2019-02-20 04:12:07
水稻秧盘形变测度方法与等级评价研究
水稻秧盘高速播种配套技术的发展与分析
超智能插秧机
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技术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