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俊 姚正行
(河池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547099)
加快推进河池市桑蚕生产机械化的建议
©刘 俊 姚正行
(河池市农机技术推广站547099)
河池市桑蚕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成为制约桑蚕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有效突破这一制约因素,加快推进桑蚕生产机械化,近年来,河池市农机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不断加大对桑蚕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努力推动桑蚕生产机械化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河池市桑蚕业发展迅速,至2015年末,全市桑园面积达5.29万km2,蚕丝产量0.55万t。桑蚕生产规模、桑园面积、鲜茧产量、桑蚕生产总产值、蚕种生产量、蚕种饲养量、桑蚕良种覆盖率、方格簇养蚕率等8项指标排在广西第一,其中桑园面积、鲜茧产量已连续9年稳居广西第一位。目前,全市茧丝绸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9家,装配自动缫丝机300组,装机量和缫丝生产能力均占全区总量的1/4,年产蚕丝5460t,销售收入达18.7亿元,位居广西首位。
在农机部门多年的大力宣传和推广下,目前全市桑蚕生产机械化程度有了长足发展。在桑树种植环节,机械化开沟、深耕、深松作业率达到80%;在伐条环节,背负式伐条机使用率达到70%以上;在蚕房管理环节,养蚕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基本实现省力化养蚕车、机械化自动上蔟装置的使用;在桑枝的综合利用上,全市桑枝食用菌年生产能力已突破1亿棒;在桑枝食用菌生产加工环节,桑枝的粉碎、消毒已经全面实现机械化;菌棒管理上机械化控温、喷淋技术逐渐普及。虽然桑蚕生产机械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许多生产环节上主要还是以手工劳作为主,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全市桑蚕产业的发展。
(一)土地分散独家经营,难以实施机械化作业。桑园种植护理的机械化作业主要包括开行、培土、施肥、摘叶和伐条等,由于河池市桑树种植地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小块且分散,土地几乎没有连片整合,因而限制了大型机械的使用。目前,全市在开行、培土、深耕、深松的机械化生产环节,主要以小型机械为主,机械化作业程度低。
(二)种植农艺不规范、难以适应机械化作业。多数农户在桑树种植中,没有实施统一的农艺标准,传统的“多种多收”观念根深蒂固,桑树种植行距比较窄,多数在50~70cm,农业机械无法进行田间作业。在桑园管理中,大部分没有机械化中耕培土,施肥作业仍然采用人工抛洒方式,浪费了大量的肥料和人力,而且造成环境污染。
(三)桑蚕养殖规模小,难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数量的逐年增加,在家养殖者多为老年人,难以接受蚕业生产新机具、新技术。并且养殖以散户为主,规模较小,而新型养殖机械的生产设计主要适用于大地块、大蚕房,因此很多农户都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购买机械,生产管理模式仍然处于粗放、落后的状态。
(一)多渠道支持促机具总量。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导向,鼓励和扶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养蚕大户购买桑蚕生产机械,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调动桑农购机积极性,提高机具装备总量,为桑蚕生产机械化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二)多形式引导促普及应用。以桑蚕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项目实施为抓手,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机合作社及农机手开展桑蚕机械化作业服务,促进桑蚕生产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创造适合桑蚕生产机械化作业的农艺条件,解决目前在桑园管护环节上农机无法下地作业的问题。在蚕具使用方面,推广使用木质方格簇。建立桑蚕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基地实施桑园种植标准化,蚕具使用统一化、蚕房管理机械化的示范带动,提高群众对标准化、机械化的认识,通过与手工作业模式进行对比,突显机械化作业优势,增强桑农使用机械化作业的信心,加快桑蚕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多部门合作促技术完善。种桑养蚕产业的细化分工不仅可以加强土地资源整合,降低农户养蚕的风险,提高社会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率,还能有效降低机械化的投入成本。农机部门要与桑蚕机械生产厂家合作,积极探索桑蚕机械化作业要领,有针对性地引进桑蚕机械,执行标准化、规范化作业模式,有效发展桑蚕生产机械化。
(四)多角度宣传促认识提高。采取召开座谈会、机具展示会、作业现场会、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宣传桑蚕机械化的技术优势和增产增收功效,在种桑养蚕较多的地区,建立多个示范推广基地,有效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自觉接受和运用桑蚕机械化技术。
(五)多学习交流促效益提升。加强交流,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桑蚕产业在河池市是刚起步的产业,很多农艺和农机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虽然近年来“东桑西移”,广西的整个桑蚕产业占到了全国的70%,但是整个产业链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机械化程度很低。我们应当走出去,加强与桑蚕产业发达地区之间的交流学习,吸收先进地区桑蚕产业农艺和农机技术,少走弯路,探索一条适合河池市桑蚕产业机械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