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信
(天津市种子管理站, 天津 300061)
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
张存信
(天津市种子管理站, 天津300061)
[摘要]本文欲从天津小站稻挠秧与劳动号子之基本概念、作用及两者关系, 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音乐与歌词之艺术特点,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之兴、衰及消失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总结、研究探讨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
[关键词]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
众所周知,清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后,移驻直隶。故疏调原部下周盛传部(淮系·盛军),“屯卫畿辅”。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驻扎青县马厂。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周盛传始主持修建塘沽新城及大沽炮台。当时,青县马厂至塘沽新城,“荒旷百余里,积潦趑趄,视为畏途”。为便于调动军队,传递军情,周盛传率部在这片沼泽地上,修筑青县马场至塘沽新城大道,“高出草地数尺”,并在沿途设置驿站,即十里一小站,四十里一大站,共置“大站四和小站十一,以利徃来”。这些驿站以后逐渐演变成村落,如天津市津南区之小站镇、西小站、东大站等地,即由此得名。
为补充军饷,清同治至光绪年间,周盛传率部开挖马厂减河,引南运河水。自静海靳官屯经小站至西大沽,汇入海河入海,全长85公里。并建桥修闸,开竣5个耳河,还于海边修筑防潮大堤,以防海潮侵袭。清光绪元年(1875年),周盛传率部新建、移住新农镇,即今小站镇。在小站一带屯垦种稻,多达13.6万亩,收成颇丰。南运河水源来自黄河,含淤泥与腐殖质颇多,水质较好,周盛传又从家乡安徽引入水稻优良品种及南方诸多水稻栽培技术等,皆对提高水稻产量与米质有很大关系,小站稻随负盛名。
一、天津小站稻挠秧与劳动号子之基本概念、作用及两者关系
在天津地区,水稻中耕除草称为“挠秧”,即稻农“面向黄土,背朝天”,弯腰于秧垄间向前拱行,手、脚并用除草、松土。挠秧不仅可除去杂草与混杂稻株,减少肥水消耗;而且可使土壤松软,通透良好,提高地温;并使土壤与肥料融合,加速肥料分解,提高土壤供肥能力;还可将分蘖节附近土壤扒松,使稻株散开,切断部分老根,促进新根生长等。总之,挠秧可使稻株早生快发,为丰产打基础。挠秧在水稻返青后,分蘖期间进行,一般2-3次,间隔10天左右。20世纪60年代前,对挠秧质量要求颇严,要“搜墩、过垄、提稗子、抹埂”。即挠秧不仅应达到适宜深度,而且应贴近稻株,株间、垄间皆应挠到,做到“严、细、净”。行间、墩内杂草皆应除净。靠近田埂挠秧时,应将田埂上杂草拔净,塌土、漏水处,皆应用泥补好、堵好,并且将田埂用泥抹好。拔除杂草后,不应乱丢,应缠起来,用脚踩到泥中,作为“绿肥”。总之,挠秧是锄头办不到的,为小站稻栽培一项重要田间作业。
“劳动号子”为中国一种最古老民歌体裁。早在公元前179-前122年间,西汉刘安在《淮南鸿烈》(道应训)一篇文章中,就提到劳动号子:“……翟煎对曰:‘今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此乃中国古籍中最早有关劳动号子之记载。该段文字正确阐明劳动号子产生并服务于劳动实践。在集体性体力劳动中,人们为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发明了劳动号子,起到指挥劳动、统一动作、鼓舞情绪、减轻疲劳等作用。劳动号子就是这样从最原始呼号,而逐渐发展形成为音乐性较强之民歌。劳动号子为天津民歌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劳动号子不仅品种繁多,而且风格上亦很有地方特色,有的甚至可以说与众不同、独具一格。笔者学生时代,经常听到那此起彼伏、高亢、激越,或优美或恢谐之劳动号子,看到到那热烈、奔放之劳动场面,印象颇深。
劳动号子各地皆有,且多种多样,如搬运号子、打夯号子、拉船号子等,但上述这些号子,多为谐调节奏,统一步调,集中用力,助气发声,以形成一个整齐、统一之暴发力而存在。然劳动号子这一形成特点与水稻挠秧这种劳动看似好象全不对号。因挠秧为稻农手、脚并用除草、松土, 弯腰于秧垄间向前拱行。这种劳动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组人,皆毫无节奏可言。严格讲,若统一为一个节奏,反而影响劳动效果,干不好或干不成。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一是,挠秧时,根据实际情况,人数可多可少,或五、七个,或十位、八位,一般每人挠六行,与插秧时宽度相同。挠秧时极易形成你追我赶,影响挠秧质量。若有一位头人在前领队,压住阵角;一队人列行于后。再有一人断后,踩(蹂)着秧垄,亦谓踩垄或踩稗子或提稗子人,即踩众人足迹之意。于最后检查质量,拔掉前面遗留草、稗,并对相应人提出告诫,以保挠秧质量。即挠秧行列有一领一踩,基本可防止慌疏,保证挠秧质量。
二是,挠秧是稻农手、脚并用, 弯腰在泥水中跋涉劳动,又不宜随便直腰放松,只能企盼尽快到地头,直腰轻松一下,故有时不由自主容易赶快。尤其快日落西山时,又饿又累,想尽快收工回家,更容易赶快,影响挠秧质量。若由踩稗子人领唱打号,大家接唱配合,这一唱众合,接唱配合,要继续就不分散,踩稗子人不走,前面人亦走不起来,不仅能压住阵角,还可通过唱歌,抒发感情,使大家轻松愉快、解除疲劳。在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盛行时代,每当稻农在稻田挠秧时,情不自禁地引亢高歌,一唱众合,歌声随风飘荡。每拔人皆如雁一字排开,散落在广袤稻田间,挠秧劳动号子比着唱,歌声此起彼伏,情景十分动人。
二、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音乐与歌词之艺术特点
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不仅具有一般劳动号子一唱众合、即兴编词等共有属性,同时,又有悠扬高亢、自由绵长之田歌特点。此因挠秧劳动在开阔田野中进行,且挠秧劳动本身又毋须强劲统一劳动节奏。故其曲式亦较为自由,既有惋转低沉之慢板,又有节奏明快之快板;既有一应一和之叙述、感叹,又有问答对歌式之短促口号,感叹之悠扬而低沉,对答之顿挫而欢快等。其唱词有时结合挠秧劳动情节即兴编唱,有时则利用现成之民歌小调旋律,唱词略加变化,再加上劳动号子一唱众合之形式,使原来之民歌小调又产生出饶有风趣之变化。天津小站为移民城镇,其居民来自大江南北十多个省、市,兵、农、工、商,身世不同,乡风亦各异,使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既充盈齐鲁民歌之奔放,又继承燕赵之声之悲壮,还蕴涵江淮小调之惋约。歌词朗朗上口,音调刚柔相济,悲欢离合之故事皆可入词,嬉笑怒骂任凭发挥,可谓糅合百家,自成一体,与众不同,独具一格,不仅品种繁多,而且颇具有天津小站地方特色。因其处于随时、随地即兴创作,故留传下来,成传统固定模式不多。每位打号者之唱腔,皆为文化积淀之展现。全凭打号者即兴发挥,临时编唱,只要保持基本曲调,慌腔走板、添衬夹花皆成特色。
现从各种诸多曲调中,选择两首不同风格天津小站稻挠秧传统劳动号子,举例如下:
《麻雀打食》欢快而流畅、绕口令式劳动号子:
领:一个麻雀来打食呀,一个头一个尾,
两个翅膀两条腿呀,两个眼睛呵,哎一呀一张嘴。
合:哎呜哇呜哇嘿呀,哎呜哇呜哇嘿呀,海棠花儿开啦。……
这为一首欢快而流畅、绕口令式劳动号子,全由领唱者数数叨叨唱出来。逐段有数字相加。如第二段为二个麻雀,第三段为三个麻雀等,依次来推,其他数亦作相应增加。一般唱到五个麻雀结束。领唱者不仅需嗓音高亢嘹亮,还需头脑机敏,口齿伶俐,而实际上常常因失误(如数字计算错误等)而引起众人发笑,造成欢快之劳动气氛。
这首劳动号子结尾为:哎哎嗨,哎哎嗨,嗨哟,大麦熟的花儿开。
《日没昆仑》哀婉而低沉:
领:日没哇,哎嗨嗨,昆哪呵仑嘹。合1:哎嗨哎嗨哟,哎嗨呀哎嗨哟嘹,嗨呀呼嗨哎。
领:黑呀了天啦!合2:嘹嗨嘹嗨嘹嗨呀,嗨嗨嘹嘹嗨呀呼嗨。
领:打柴呀,哎嗨嗨,樵呵夫喂。合:同上合1。
领:下了高山啦!合:同上合2。
领:白发呀,哎嗨嗨,渔呵夫喂。合:同上合1。
领:收了渔竿啦!合:同上合2。
领:行路呀,哎嗨嗨,君呵子哎。合:同上合1。
领:住呀了店啦!合:同上合2。
领:守城呀,哎嗨嗨,军呵爷哎。合:同上合1。
领:要关城门啦!合:同上合2。
领:挠秧呀,哎嗨嗨,爷儿们哎。合:同上合1。
领:回呀家转啦!合:同上合2。
这首劳动号子,有时在前加上引子为:
领:嘹嗨,嘹嗨合:嘹嗨,依呀嘿呀呼嘿。
此为一首低婉而舒缓挠秧劳动号子,其曲调哀婉而低沉, 歌词悲凉且迟暮, 慢慢悠悠,使人回忆,发人幽思,令人闻之动容,由粗犷劳动者唱出,更加古朴而深沉。这是一首挠秧伙计直抒胸臆之挠秧劳动号子。
新中国成立前,天津小站地区一般做插秧、挠秧、拔麦子等临时打短工,约每天每人二亩左右。夏日长,从天亮早四五点下地,到日落晚七八点回家,“两头不见太阳”,一天到晚精疲力尽。尤其挠秧需手、脚并用, 弯腰向前拱行,在泥水中跋涉劳动,十分艰苦。这首挠秧劳动号子反映出挠秧临时打短工,企盼尽快回家休息、吃饭。
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为小站“土产”,为小站地方特有民间艺术,还可从劳动号子歌词中领略出。挠秧劳动号子,不仅曲式自由,音乐多为地方格调,而其歌词更为自由,吸收诸多地方营养,表现出极大灵活性,其歌词内容因歌唱者文化层次不同,而色彩各异,几乎无一继承原样照搬,皆掺有时代文化特质。
清末民初,因天津小站为兵镇,戏园、茶园、书场、赌场、妓院、庙会等皆很兴盛。庙会上,变戏法、跑马戏、打巴式、耍狗熊、卖膏药等,应有尽有。一般有资格领头打号者,能唱挠秧劳动号子者,皆受环境条件熏染,文化素养皆“很土”。他们常常将童年采听之歌谣、故事等,成年从戏台上、书场里、庙会中,甚至妓院中、赌场上能听到、看到、学到的,很自然地搬到所打号子中,有时亦触景生情,即兴发挥。唱词中显示出打号者之聪明与天赋,亦暴露出其浅白与真率,如将上述《日没昆仑》一曲中“行路呀,哎嗨嗨,君呵子哎”唱为“赶考呀,哎嗨嗨,举呵子哎”尚可。若将下述一曲中“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唱成“赵匡胤牵驴送亲娘”,便成笑话。
如下述几首挠秧劳动号子就可看出:
白脸的好汉属罗成,景阳岗打虎二武松,南扈报号高君宝,长板坡收下赵子龙。
红脸的好汉属云长,杀人放火属孟良,手持大刀王君可,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青脸的好汉属朱温,山西坐殿程咬金,河南霸府单雄信,手提大刀盖苏文。
黄脸的好汉属秦琼,翠屏山杀妻是杨雄,黄巢偏爱黄金甲,孙猴子钻进黄风洞.
黑脸的好汉属李逵,三国倒有个毛张飞,手提钢鞭黑敬德,包文正坐堂让过谁?……
从上述可看出,《三国》、《隋唐》、《西游》、《水浒》、《杨家将》、《包公案》等无所不有,将汉、隋、唐、宋等不同朝代英雄豪杰,按脸谱颜色分类,亦颇为匠心独运。五个颜色概括了几部大书,几个朝代,尤其黑脸一节,文、武凑到一齐,亦实在幽默,这亦表明书场文化影响。
因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处于随时、随地即兴创作,故留传下来,成传统固定模式不多。每位打号者之号子唱词,皆为文化积淀之展现。全凭打号者即兴发挥,只要保持基本唱词,临时编唱,添衬夹花皆成特色,使得这一群众自娱自乐之形式,只能靠旧瓶装新酒得以延续。
三、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之兴、衰及消失之分析与总结
新中国成立前,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颇为盛行。源于何腔何调,至今亦无定论。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调动稻农生产极积性,合作化集体生产劳动等环境条件。使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达全盛时期。夏至时分,风亦暖,雨亦勤,季节不让人。小站稻区远远近近,每拔皆为十几人雁字排开,挠秧劳动号子此起彼伏,不绝于耳。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音乐学院师生曾带录音机到小站采风,记录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南郊区文化馆与稻农合作,整理、记录诸多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后汇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天津卷编辑委员会《天津民歌》(1987年)。1956年5月,首届全国民间音乐会演在北京举行,全国各地、各民族,皆以其独特民间歌唱与乐器演奏,荟萃首都一显风采。天津市四种民间音乐品类,赴京参演,其中就有南郊区选送的《小站挠秧号子》。该节目颇受重视,被评为优秀民歌。1957年初秋,稻谷泛黄,丰收在望时节。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到小站慰问,傍晚于会馆大庙戏楼演出,压轴戏为一曲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日没昆仑》,由民乐伴奏,音乐学院艺术家演唱,引起全场数万名观众共鸣,激情合唱,台上台下声情交融,极一时之盛,情景十分动人。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发展,稻田化学除草剂应用、生产机械化及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人们不再按过去那样“搜墩、过垄”挠秧,而只是拔除田间草、稗,甚至不挠秧。天津小站稻挠秧劳动号子亦随之逐渐消失。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发展扩建、水资源匮乏及多种经营之发展,天津小站稻区已所剩无几,几乎消失。当年站于减河之畔,望着一碧万顷之秧田,听着这似传递又非之歌声,那种倏忽返扑归真,摆脱浮泛之清爽感觉,比幽室听琴胜却无数。而这非编织梦幻,而是祖祖辈辈生活之真实,为劳动者与自然融会之有声画卷。
参考文献:
[1]清·同治.天津县新志[M]
[2]清·畿辅通志[M]
[3]赵而巽.清史稿[M],中华书局
[4]周家驹.周武壮公遗书[M],清·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刊于金陵。
[5]庞诚,张金刚,王根庆,冯越,严光磊.天津小站稻[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4:99-100.
[6]冯零,光军,永海.天津民歌[M].天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天津卷编辑委员会, 1987,4-6.
[7]天津市农林局.天津市农林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147-156.
[8]天津市津南区农林局.天津市津南区农林志[M],天津:天津市津南区农林局,1994,145-192.
[9]天津市津南区地方志编修委员会.津南区志[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818-831.
[10]刘景洲.近代史上的小站[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45-70:100-102.
[11]王栻、于以舜、翟乾祥.天津历代种稻概述[J].古今农业,1989,2,11-18.
[12]郭鸿林.清代周盛传小站屯垦述略[J].古今农业,1991,3,35-41.
[13]张存信.漫谈天津小站稻[J].中国土特产,1992,2,39.
[14]贾长华.历史名镇小站[M].天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282-284
[15]张存信.天津“小站稻”与“银坊”之来源、演变及其内涵变析[J].古今农业, 2015,2:65-68
[作者简介]张存信(1940—),男,河北保定人,退休前系天津市种子管理站研究员,主要从事种子管理工作及农史研究。
Work Song of Rice Field Weeding of Tianjin Xiaozhandao Rice
Zhang Cunxin
(Tianjin Seed Management Station, Tianjin 300061)
Abstract: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ain the basic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Tianjin Xiaozhandao rice field weeding (Nao Yang) and work song,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work song music and lyrics are further studied.At last, the process of prosperity, decline and disappearing of the work song is summarized.
Key words:Tianjin, Xiaozhandao Rice, Rice Field Weeding, Work 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