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转变农机深松作业监管方式初探

2016-03-09 06:27韩继东
河北农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机手农机全省

韩继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转变农机深松作业监管方式初探

韩继东

近几年来,国家为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改善耕地耕层结构,提升土壤抗旱排涝能力,在农机化生产中,一直坚持实行以深松为重点的“三、三”轮耕制,即每三年深松一次,其它两年采取少耕或免耕作业。农机深松工作2014、2015、2016连续三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农业部亦高度重视,目前已制定出台《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2016-2020年)》。该项工作在我省试点推广普及六年来,农民欢迎、机手受益、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先后两次举办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现场观摩会,受到省、部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全国农业系统同行的普遍好评,已成为我省农业战线的一项亮点工作。

随着农机深松项目在全省的推广普及,作业面积逐年增加,传统的仅仅依靠人力操作的作业监管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大面积机械化作业的需要,作业面积和质量的监管调控已成为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确定作业补贴的难点问题。目前,我省对于深松作业标准的测量,大部分还是采用人工扒开机具作业过的土层,露出作业土层的底部,然后采用钢板尺进行测量的方法,对作业面积的统计,主要还是采取人工纸质的记录方式。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发现,这种传统的监管方式存在以下五点弊端:一是用人较多,劳动强度大。每名质检员作业季检测面积在800-1000亩,全省深松1400万亩,仅质检人员就需要1.5万多人,且每天工作时间多在10个小时以上,个人劳动强度和单位劳资费用均难以承受。二是由于人力、物力、农时等因素制约,主管部门监控比例过低(仅为20%左右),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三是个别质检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很好的履行质检职责,同时也存在串通作弊的风险。四是无法连续记录耕深数据,对整体作业质量难以准确把握。五是对于深松作业统计,完全依靠人工纸质文件记录的方式,统计与分析难度大。由于传统监管方式存在诸多弊端,致使个别机手田间作业“偷工减料”,两地头深松深度达到要求的标准,对质检盲区提犁浅耕或更换小犁头进行浅耕,存在达不到深松标准的现象,同时还存在着虚报面积和重复作业的隐患。

当前,“互联网+”、智慧农机等已经登上了现代农业的舞台。充分运用数据传感、“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现代科技成果,由第三方对农机深松作业进行全程监管,减少工作量和人为因素干扰,实施精准监管服务,促进农机深松项目良性发展,已是势在必行。从多地实践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监管,有以下优势:一是精准化。利用无线传感网络、卫星定位、无线射频等物联感知技术,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干扰,精确获取农机作业情况,包括作业面积、耕深等数据,做到对作业地块的全面监测。二是个性化。利用智能分析与定向传输技术,为目标客户提供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帮助农机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农机作业情况,使机手及时得到技术指导与政策指引。三是易用化。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电脑、手机、平板三屏合一的使用体验,作业机手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全部操作,方便易用。四是便捷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集中统一采集处理,可大幅度降低各种成本。五是全覆盖。有利于100%监控,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绩效。

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全省深松作业的精准管理上,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是建立省级深松作业监管系统。通过对多家公司研制的农机深松作业智能监测系统的考察选型,建立了省级农机深松作业远程智能监测系统,对所有安装自动化深松监测终端的农机进行监测,实时显示深松作业信息,包括作业时间、作业耕深、位置信息、工作照片信息等,并可以对作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统计作业面积、合格率、任务完成量等信息,从而对整个深松作业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可以为深松作业补贴的合理发放提供依据。二是培训监管系统管理和技术人才。通过参加全国农机深松作业远程智能监测技术培训和省、市、县各级培训观摩,为远程智能监测系统在全省推广普及培养了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三是在全省推广试用。在2015年多县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今年全省多地均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目前已有40多个深松项目县安装了远程智能监测系统,预计全省智能监测面积将达到30%以上,为明年全省实现深松作业监管方式全覆盖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机修造服务总站)

猜你喜欢
机手农机全省
听一线机手“吐槽”
沃得农机
约翰迪尔地头智能管理系统(ATTA)上线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上半年全省工业实现“双过半”目标
不一样的农机展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存在问题和对策
全省已建成水库数量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