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汉硕 吴荣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毛汉硕 吴荣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基层电大工作办公室,广西南宁530023)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属性、服务农村和基层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与否,决定其产生和发展以及改变贫穷的重大历史使命,承担着让广大农村居民平等参与高等教育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构建农村人力资源教育培养和建设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的重任,具有“并行”性、适切性、实用性与创新性、多元性与层级性等特点。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提出了要“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指出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服务,高等院校要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正是顺应这一要求发展起来的。可见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实用人才、教育服务“三农”工作的必然选择。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既不同于普通高职院校,也有别于中心城市的远程高等教育,要树立科学、全面的质量观,确定符合农村现状的、适合农民学习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才能使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利用各种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资源和学习理念送往农村地区,以农村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一种的新型教育形式。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远程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下位概念,它具备了远程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属性。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依托教育信息技术来完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创新,充分遵循、利用了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教育理论、模式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因而它具有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同时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又结合了农村、农民的具体实际,服务于新形势下农村发展与变革所需人才培养需求,它具有与当前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相适切、专业设置适合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教学方式适应农村一线管理、经营、种养等技能培养需要以及办学的设施要求和质量保证体系符合农村现有条件等鲜明特点,体现出为农村培养高等实用型人才的社会目标,是把学历教育和职业素质提升、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的创新之举,因此决定了其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基准上。
(一)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让广大农村居民平等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重任
自1999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确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到2002年达到15%,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到201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各类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已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然而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教育严重不平衡,同时期的农村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远远低于城镇和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是在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仍是凤毛麟角,与同期的城镇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相比,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长期以来“农业支持工业”的制度安排,导致中国的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严重落后于城镇。要真正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方面,需要国家调整政策,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建设发展要靠农民自己努力,农民才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要建设生态、文明、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要有建设新农村的人才。新农村未来的发展与变革对农村人力资源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显然,从中国农村农民受教育的现状看,这个任务是异常艰巨的,待培养、教育的人数是惊人的,特别是应用型建设人才的需求缺口是巨大的。大众型、普及型人才的培养,单靠传统的教育来独自完成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把高等教育的资源输送到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群众身边,提供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等教育,享受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民自身的全面发展,以便他们能持续、平等地参与现代化进程。所以,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首先应该定位在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进程,促进教育公平,是在农村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农村劳动力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提高的重要贡献者。
(二)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发展与变革对农村人力资源全新要求的重要承担者
农村发展与变革对农村人力资源提出了全新要求。一是人才需求规模扩大。《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要实施农民学历提升工程,通过探索农业中、高等教育免试入学、免费教育、弹性学制、定向使用的机制和模式,在“十二五”期间,培养大批具有中高等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职业农民,实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50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25万人,培养具有中高等学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100万人。到2020年,农业科技人才要增加到7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要达到1800万人。二是农村人才结构需要改善。农村发展与变革对农村建设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明显改善农民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大幅提升农民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吸纳、承接和转化应用能力,让更多的农民持有绿色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中、高等学历证书,使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结构更加协调,从而明显提高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素质要全面提高,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大幅增加,复合型人才大量涌现。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覆盖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广大农村居民,为农村培养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本土人才,改善农民知识结构,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发展与变革对农村人力资源全新要求的重要实施者和承担者。
(三)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构建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如何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需要出发,建设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重大课题。显然,要实现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任务,不仅要构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的学习型城市,更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建设适合中国农村实情的学习型新农村。在中国,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社会,就没有全国的和谐社会;没有学习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我国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如何用好有限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是选择建设学习型新农村支持服务的首要因素。传统的教育因其模式、形式的局限性无法广泛地为学习型新农村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而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具备教学手段现代化、资源多样化、学习个性化的特点,在满足社会各类人员多样化的学习服务上有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能让更多人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其成本较低、辐射面广的优势,在建设学习型新农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也是其他教育模式所不能企及的,必将成为我国构建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并行”性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在教育基础底子薄,教育资源稀缺的农村办高等教育,它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教育培养对象人员众多,且自身的文化素养良莠并存,受教育对象对参加远程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也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既要反映新农村建设对人才规格的新需求,又要满足个体适应社会变迁,实现自我发展的要求,显然,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应该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但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规格定位“并行”,要区分开来,与中心城市的远程教育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规格定位也应有所区别,它应该更强调“应用和适用”。
(二)适切性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适切性,是指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适应、切合农村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要适应、切合农村居民的个体身心发展和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农村发展的实际,设计与我国农村发展人才需求相匹配的结构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人才。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的开放性、灵活性、延伸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充分考虑了其学习者的观念、经验、知识基础和学习动机、学习条件和学习特点等现实因素,最大化地满足了农民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体现了高等教育在农村办学的思路和恰当的定位。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要体现高等教育从形式到内容、到人才培养规格和数量对农村发展的适应,要能很好地诠释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切性。
(三)实用性和创新性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合格农民大学生,为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即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和技能带动型人才,为“三农”服务,为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同时,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为中心的教育。农民学习是出于自身社会角色发展的需要,农民已经经历了从事农业生产或相关职业的社会分工选择,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劳动经验,他们的学习计划是与他们的社会职责结合起来的,他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掌握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质量。这种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或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是“为用而学”,以期学习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即学即用,特别注重学用结合,他们希望所学知识,不仅具有新颖性,更要有实用性。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旨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能和一定的科学文化修养的新型农民,他们在市场经济中,能够成为市场的主体,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先进理念和技术来指导经营,是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有市场竞争力的生产者。从本质上来说,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
(四)多元性与层级性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的受众主要是农村居民,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这一群体承担着生产、生活等家庭重负,他们学习时间有限,但又会因为追求科技进步带来的显著效益而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他们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当然,新时期农民更注重学习的效果,他们已不再满足一张文凭、一次岗前培训或一张培训合格证,而是更加关注学以致用的效果。他们的要求是多元化的,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有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掌握一门技能,以解决生存问题;有的希望通过学习能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家庭致富、改善生活质量;有的是希望通过学习达到提高社会地位、求得个人发展的目的。以农民为服务对象的远程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显然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的层级性主要体现在: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储备实用型人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培养创新型农民,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层次发展的需要;同时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是构建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远程教育很好地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其优势和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型新农村居民终身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它突破了传统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束缚,融合了各种教育机构的优势,整合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习型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最有力、最全面的智力支持。另外,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
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从无到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服务“三农”、满足农村社会建设人才需求的属性,其培养目标定位应体现出担负让广大农村居民平等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重任,承担实现农村发展与变革对农村人力资源全新要求和构建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重要使命等特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有实用技能和有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和新型农民。
[1]李国渝,朱肖川.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5).
[2]冀贞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探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1(2).
[3]张菊玲.略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教育质量观[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6(1).
[4]别荣海.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观建构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5]谭力民.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目标定位及质量观浅议[J].科技创业月刊,2006(7).
[6]王忠敏.对教育质量标准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2(10).
[7]鲁秀美,李培湘.我国学习型农村的建构策略思考[J].现代农业,2007(8).
[8]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Z].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
G72
A
1008-7656(2016)04-0035-04
毛汉硕,女,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基层电大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远程教育;吴荣,女,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理工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远程开放教育土建专业的教学和教学管理。
[责任编辑 烽燧]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智力扶贫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编号:KY2015YB335)
201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