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红
(重庆市垫江中学,重庆 408300)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王春红
(重庆市垫江中学,重庆 4083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历史教学也应随之转变。本文就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丰富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
(一)没有体现到由学生主导的学习地位。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视老师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和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在这种观念下,老师的角色被过分强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和参与程度缺乏重视,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受众,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仅仅简单、被动地接受书面上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很低。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注重自己讲,与学生缺乏互动,很多时候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应对考试时依靠死记硬背和做题目取得高分通过,但却忽略了课堂这一巨大的学习资源,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甚至产生考完就忘的现象。
(二)教学模式固定封闭。
长期僵化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历史课教学的一种固定模式:教学目标主要分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教育的僵化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群体的适应性和接受程度,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固定化也导致了相对的封闭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讲解一块知识,而没有对整个大的知识网形成链接。
(三)教材内容过于枯燥乏味。
历史的进程是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但历史课本的内容却往往离不开空洞、枯燥乏味的僵硬陈述。相配套的历史试题也是机械式的历史事件填图,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也进入了重复式的背诵模式。
(四)教学目的不明确。
教育的根本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历史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从古至今的中外历史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智慧,完善人格,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让学生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现代教育的发展却逐渐偏离了其本质,忽视了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本来目的,进入了纯知识输入和应付考试、完成教学指标的错误教学模式,这一切都导致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道路越走越窄。
(一)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更注重于粉笔、板书和教师的讲课水平,只有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无法使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得到体现。长此以往,学生对其必然会丧失兴趣。由于教材体系在新课改中作了大幅度调整,课文通常以专题史模式出现,并且增添了许多史料、图片,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就要求历史教师尽可能地利用这些优势向学生展示其独一无二的魅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教学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地向学生展示历史,例如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制作电子课件及使用多媒体教学。于此同时,在上课时教师还可结合教材,最大限度利用历史学的最新学术成果,向学生提问,并建议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以分析,引导其积极探究得出最终结论。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养成质疑、思考历史的习惯,以培养其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
(二)正确引导,营造主体学习的民主氛围。
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使自学和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体系。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思维、心理等特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而让全体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例如:讲到国共合作时,通过向学生播放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率团访问大陆的情况,引导学生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走向来分析当今台湾与大陆的前景。同时,让学生课余时间去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分成小组自由讨论,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不平衡状态。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观,我们要相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环境。针对不同意见的学生,教师应以一种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去对待,尤其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看法,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使教学课堂变为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基地。
(四)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人和教育人,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在面对新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认识、深化教学改革,要摆脱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和教材观。如果教师只是注重考试的结果,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不重视,这就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现今,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联系实际生活和当今政治、经济的能力,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
(五)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积聚了古今中外、中华民族和国外人民的智慧与经验教训,老师要通过历史教育,充分挖掘历史的深层次意义,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从而在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起示范带头作用,给学生树立榜样,要勇于表达自己的历史观,并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