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建乔(淮安市淮阴区新渡乡初级中学,江苏 淮安 223302)
藕梢菱蔓不容网,箔作长围徒手得——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学案导学
翁建乔
(淮安市淮阴区新渡乡初级中学,江苏 淮安 223302)
摘要:对于步入初中学习的初中生来说,虽然在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但是其相关能力总体还不够强。尤其是在阅读和学习一些理解难度相对较高的文学作品的时候,初中生们往往会专注于课文的自此本身忽略了从总体文意的角度去理解字面背后文章的真正思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针对这一问题组织开展相关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初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以及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启发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了解到课文作者创作作品时蕴藏在字里间的真实情感,总是相对复杂和困难的[ 石红霞.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1)]。尤其对于农村中学的初中生来说,在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但是他们的相关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在阅读和学习一些理解难度相对较高的文学作品的时候,初中生们往往会专注于课文的自此本身忽略了从总体文意的角度去理解字面背后文章的真正思想。就像古时候的渔民,在泛舟西湖撒网捕鱼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湖底茂密的藕梢菱蔓而无法下网,在这个时候,只有那些掌握将竹简做成竹围技术的渔民才能捕捉到西湖中的大鱼。这种成功的基础,不是经验,而是技巧。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最需要掌握的就是这个。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定义。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诱导”二字。我国学者曾经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定义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了解,结合相关课程的系统知识框架,将相关的知识体系或者知识点归纳汇总起来,编写成“导学案”,让学生通过对“导学案”的研究和学习,自主推进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进程,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学案导学策略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内化学习、体验,最终达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朱乾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学案”实践初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4)]。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来看,利用学案导学的方式组织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顺应初中生学习新知识时“接触→质疑→了解→消化→应用”的学习路径,将课堂教学分成“问题探索——讨论交流——揭示本质——知识整理——巩固练习”等五大基本环节。
(一)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合理性。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著名的安徒生童话。从整篇童话的内容上看,安徒生将自己收集道德一则西班牙民间故事进行了大胆改编,揭露了统治阶级逐渐在阿谀奉承中失去对事物的判断力的虚伪嘴脸,深刻地控诉了封建贵族统治下的病态社会。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这一课被编入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这样一篇内容轻松的课文中读出安徒生心中对社会的嘲讽并不容易,但是如果不能读出这一点,学生们又不能理解这部童话作品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之所在,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安徒生创作这部作品时的思想感情。学案导学教学法,恰好满足这样的教学要求。
(二)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原则。
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五大基本教学环节来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因为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推进,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所以,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时候应当至少遵循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和特点为前提的人本主义原则、以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为基础的循序渐进原则和以高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促进师生互动等三大基本原则。
(三)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从农村初中学生的基本特点来看,在农村中学上学的初中生的眼界普遍并不开阔,所以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和想象力都是相对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当遵循“一引导、二启发、三讨论、四总结”的教学步骤,编写一份可以拆页的《导学手册》,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法。
第一步,“引导”。在开始《皇帝的新装》这堂课的教学工作前,教师要向所有的学生下发自己事先制作好的《导学手册》的第一页。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导学手册》的第一页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课本生字注音的判断识别题。以“生字注音的判断识别”为开始,让学生们通过判断识别题的方式识读生字。这样的开场,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是没有难度的,所以几乎所有学生都能顺利通过导学案学习的第一步,并在完成第一轮的字音选择后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和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步,“启发”。在观察到学生们基本完成第一环节的自学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发放《导学手册》的第二页。这一页的主要内容是对这一课的重点词语的意义解析。为了有效照顾所有学生,这些需要被学生自己解析的重点词语中,既有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新词语,也有比较有代表性的富有反讽或者暗示作用却没有被教材明确要求的词语。在具体的题目形式上,这一页可以包括词语含义的解答(最难)、选字填词完成词组(中等难度)、选词填空完成句子(最低难度)等三类题目,从而体现出学习难度的阶梯型提升,帮助学生逐渐适应自己学习的学习节奏。
第三步,“讨论”。在完成第二步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下发《导学手册》的第三页,这一页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在课本上勾画出重点句子,二是以座位临近的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讨论这些句子的真正含义和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在皇帝的新装这整个故事的发展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一句话勾画出来,并说明自己勾画这句话的原因。”在这个题目的指导下,学生就必须带着问题认真地通读课文,仔细地分析课文中的每一句话,并且将自己最终选定某句话的理由进行整理。
[黄文交.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反思[J].读
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7)]
在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参与到讨论当中,具体的方式是,教师可以请每一个讨论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说明自己选择某一句话的原因。在学生完成自己解释时,教师可以邀请那些有不同意见或者补充意见的学生代表进行发言。而当他们发言结束后,教师可以将“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可以围绕着这句话,对这个句子在推动情节发展上的关键作用进行规范地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曾经将这句话画出来的学生一起,一边互动一边将这句话的重要作用进行解释。
第四步,“总结”。在完成了教学讨论环节之后,教师可以将《导学手册》的第四页发给学生。这一页的内容,是用结构图的方式,将出现在《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中的所有人物之间的核心关系进行揭示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结构图并不是完整的结构图,其中有几个部分的内容是空缺的,需要学生在完成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之后自己进行填写。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思路的正确性,教师可以按照这个图示的规律,将整个故事分成多个人物命运发展线,然后,采取互问互答的方式,一条一条地和学生将图例的空缺补充完善。在所有的空缺被填充完整后,整篇课文的思路、脉络、情感、内容就全部分析完成了。在这个时候,教师只要安排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整理好的《导学手册》的内容,独立创作一篇学习心得,就可以结束这一节课的教学工作了。
从整个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来看,教育的过程从真正课堂教学主题内容的开始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学生们从最基本字词意思的理解入手,按照教师规划的教学步骤,一点一点地完成了对相关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自我理解和阐述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同学分享,也能将自己的观点和教师进行分享,这样的学习交流活动能够有效加深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印象[ 马凤梅.初中语文新课改下长文短教导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2)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尽管教学内容被分成了若干环节,但是因为有了《导学手册》的存在,让每一个环节的开展都有条不紊。即便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也可以根据《导学手册》对课本教材的内容进行二次回顾,极大地提升了刚刚步入七年级的农村初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石红霞.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1)
[2]朱乾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学案”实践初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4)
[3]黄文交.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反思[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7)
[4]马凤梅.初中语文新课改下长文短教导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2)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