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传播媒介分析

2016-03-09 15:27:04邓崇卿
人间 2016年2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播媒介

邓崇卿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红色文化传播媒介分析

邓崇卿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摘要:根据拉斯韦尔的“5W”理论,传播过程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基本要素。而整个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就是传播渠道,即媒介。传播媒介有很多种,本文主要根据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将红色文化的传播媒介分为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两大类,分析各个媒介的优势和不足,使红色文化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所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播;媒介;环境

一、引言

传播对于一种文化来说,是其价值利用与生命力延续的重要手段。红色文化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顽强斗争的伟大革命精神,红色文化的传播问题更是关系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国的红色文化极其丰富,教育潜力极其强大,要将我国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精神力量,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就必须研究红色文化的传播。

二、红色文化传播的现实环境

(一)红色文化传播现实环境的内涵。现实环境,即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存在。现实环境又可分为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直接环境即与人自身直接体验的环境,它既包括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纪念碑、城市雕塑、城市红色主题公园等历史和现实的物质类环境,又包括革命精神、革命文艺、革命史实和革命理论等非物质类环境。直接环境是传播红色文化的根本途径。我国红色资源丰富,相应地,红色文化的直接环境也遍及全国各地。红色遗址、革命博物馆的文物展出,再加上各个省市为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所建的革命英雄纪念碑、烈士雕像、红色文化公园等。这些红色文化的现实传播媒介,特别是红色遗址、文物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具有直接的作用,具有无可替代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二)红色文化传播的直接环境。然而,红色文化的直接环境具有空间局限性、被动性和受众群体有限及其它不确定因素,主要指心理因素,每个人对红色遗址、旧物都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可能就会出现错误的理解等缺陷。红色文化遗址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然而这些红色遗址的空间是固定的,要利用这些红色遗址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就必须去到特定的地方,空间上的局限性非常大。除此之外,参观红色遗址或博物馆的人大多是学生、党政机关干部和高校老师,受众基本集中于文科类研究学者和党政工作人员。这些人当中有部分人甚至还不是出于主观意愿去参观学习的,所以教育效果分两个极端,受到深刻感染或者走过场。最后,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心理因素必然影响对这些现实载体的理解,致使这种传播方式的效果因人而异,不确定因素极大,方向性模糊。

要利用红色文化现实环境中的直接环境传播红色文化,就必须处理好红色文化与红色经济、红色宣传与红色研究、红色资源的严肃性和活波性这三对关系。把宣传对象、宣传内容、宣传方法一致起来①。红色文化的直接环境载体大都分布在革命老区,而这些地区很大一部分的经济都不发达,如蕴含丰富红色资源的江西。经济的发达程度关系到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效果;红色文化的传播又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经济发展和红色文化传播应该统一起来,形成相互拉动的双赢局面。就目前红色文化传播的情况来看,宣传大过于研究。宣传应该以研究为基础,研究越深入,红色文化的宣传就越有方向性、越有内容,形式也能越创新、多样;同时,对红色文化的提倡与宣传将会带动更多的学者加入到红色文化研究领域中来,使红色文化的研究更加繁荣。红色资源由于它与生俱来的历史厚重感,所以总给人以严肃、沉重的感觉。根据当下的文化氛围,相对活波的表现方式和表现形式更能让人关注和接受,传播效果更好。红色文化直接环境的参与者群体大致可氛围小学生、中学生、高校师生、学者、党政人员,红色文化的传播应该根据这些群体的不同心理和思想特点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在增强活波性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不要为了引起人的学习兴趣,用一些错误的观点,不实的历史,甚至颠覆伟人形象、揭露伟人私生活等方式,时刻保持红色文化传播的正确方向。

(三)红色文化传播的间接环境。红色文化现实环境中的间接环境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手段。间接环境是一种通过他人才能间接体验的环境②。红色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段时期只有少部分人经历过,因此,传播红色文化主要是依靠间接环境的作用。红色文化传播的间接环境包括亲历者的讲述、学者的研究、各种红色文化讲座、红色电影和书籍等等。通过以上的方式,人们接受到的红色信息具有正确的思想导向,较高的凝练程度,较小的时空局限性,较少的变化因素。所以创建形式丰富多样、覆盖面广的传播红色文化的间接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三、红色文化传播的虚拟环境

我在这里讲的虚拟环境,指的是在大众传媒基础上的虚拟环境。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众传媒的蓬勃发展,“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任何领域、单位和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虚拟环境。红色文化传播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红色文化的传播要求了,必须与时俱进,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转变传播理念,才能将红色文化这一精神财富助力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去。

实现以上的要求,重要和主要的途径就是建设好、利用好红色文化的虚拟环境。当今社会,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发展依靠科技,传播依靠网络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应当利用网络的便捷、快速、及时等特性,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社会,与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建设红色网站,依托红色旅游景点的网站宣传红色文化;还可以发展红色论坛,利用微博平台发起相关的热门话题,或者将线下的红色文化交流会、红色故事会、红色歌曲大赛等活动发展成线上线下同时开展。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捕捉到网民的关注点,由此制定出更受欢迎、更符合大众心理的红色文化传播策略。

以大众传媒为基础的虚拟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弊端。这就需要我们注意一下两个问题:对于传播者来说,要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同时又要防止环境作出歪曲反映;对于受众来说,不可轻信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媒介,在比较、鉴别和思考中了解事实。

注释:

①谭虎娃.红色资源深度开发中需处理好几组关系[J].井冈山: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5

②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7

作者简介:邓崇卿(1992—),女,江西吉安人,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5 级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57-01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传播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1:16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