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博文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探讨精准扶贫 加快脱贫步伐
曾博文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扶贫工作是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领导非常重视扶贫工作,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为了深入贯策《意见》精神,打好扶贫工作攻坚战,使广大贫困群众不断富裕起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本文就实施精准扶贫进行探讨,旨在为广大贫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谈点看法。
关键词:精准扶贫;帮扶;管理;机制
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我国还存在很多贫困地区。扶贫是为了通过帮扶工作,帮助贫困地区摆脱穷困面貌,发展生产,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瞄准贫困对象,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就是要切实把贫困对象摸清、把贫困底数摸清、把贫困状况摸清、把贫困成因摸清,准确掌握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因素,因人制宜,量身定制,实施帮扶工作,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就要摸清贫困对象的致贫原因,针对致贫原因进行精准帮扶。重视“兜底”作用,对于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低保户、五保户),民政部门要不断加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按期实现脱贫目标;另一方面,要帮助贫困户促进其自我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如(“一对一”结对帮扶、产业帮扶、资金扶持)保证脱贫目标的实现。结合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的致贫因素,通过全面核实,分析,汇总,不外乎(因病、致残没有劳动能力;孩子上学大量开销所致,没有技术;缺乏资金等)因此,全面把握和正确分析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主要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切实把贫困对象摸清、把贫困底数摸清、把贫困状况摸清、把贫困成因摸清。才能根据具体情况,有目标的实施精准扶贫,因人制宜,达到很好的帮扶效果。
实施精准扶贫,核心是精准,精确识别是前提,没有很好的识别,哪能实施精准扶贫,所以,必须把贫困村以及贫困人口的规模,贫困原因弄清楚,精确识别出来,这是实施精准扶贫的第一步,逐步建档立卡,在此基础上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对扶贫对象实施动态管理,做到精准识别,及时对实现脱贫的贫困对象实施退出,纳入新的扶贫对象,保证信息的准确,可靠,进而可以进行有针对的实施精准扶贫,达到好的扶贫效果。使用计算机管理做为工具,利用数据挖掘、“大数据”技术实现精确识贫、精准脱贫。据广西百色市扶贫办介绍,该市已经编制了300多个识贫指标,一旦把这些指标纳入计算机“大数据”中,对精准扶贫实施是前所未有的帮助。
实施精准扶贫,就要切实摸清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通过走访调查,进村入户,促膝谈心,了解贫困户的经济来源,贫困状况,脱贫需求,急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准确掌握贫困户的愿望和需求,结合其致贫原因,量身定制,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目前所存在的地方优势,加强产业扶持,能发展种植就发展种植,有养殖需求的就帮其发展养殖,宜开展旅游扶贫的就加大旅游开发,反正怎么能帮其快速脱贫就怎样对其精准帮扶,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不断加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带动和改变目前的贫困状况,使精准扶贫、精准帮扶达到很好的效果。
实施精准扶贫更要对于扶贫对象的思想观念进行积极教育,正确的引导,首先使帮扶对象在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改变一些陈旧僵化的观念,树立自信心,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只有通过自己的自力更生,自我能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坚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走上富裕的道路。虽然在具体帮扶工作实施中,给予被帮扶对象一定的扶贫资金,可以起到缓解贫困户的一定经济压力,甚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要从根本上达到扶贫目标,不是一定的扶贫资金所能达到的,一旦扶贫资金后续断裂,就可能导致扶贫失败,使之又回到从前,还是贫困户。要想真正达到好的扶贫效果,扶贫资金是一方面,还要使扶贫对象从根本上认识,只有通过自力更生,自我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富裕。
实施精准扶贫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作支撑,首先在精准识别,逐一核实,对贫困成因详细了解的基础上,推进和完善精准扶贫“四大机制”,确保脱贫奔小康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一)必须完善帮扶对象动态识别管理机制。
要想使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完善帮扶对象动态识别管理机制,实行动态化管理,对于贫困人口的退出和纳入进行实时动态化管理,精准化识别,摸清贫困对象以及贫困底数,打好扶贫攻坚战,切实提高精准扶贫的工作水平。
(二)必须完善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机制。
实施精准帮扶,就要提高干部工作的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促进“一对一”帮扶机制更加完善,使党员干部队伍更加全身心的投入扶贫工作,热切关心被帮扶对象的生活困难问题,向他们宣传贯策党中央的对扶贫工作的精神和政策,分类帮扶,实现结对帮扶的全面实施和覆盖。
(三)必须完善项目带动和利益联接机制。
实施精准扶贫,就必需完善项目带动和利益联动机制,启动和实施农民脱贫致富项目建设,加大财政奖补项目的推进力度,完善企业项目与农户的利益联动机制,让低收入户达到直接受益的目的,分享利润,实现增收。并且要加大对于部分贫困户急于没有生产资金的小额贷款扶持力度,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有力的推动当地高效农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建设标准化厂房,通过多种形式,达到扶贫的目的。
(四)必须完善扶贫资金投入与监管机制。
实施精准扶贫,落实资金是关键。实施精准扶贫,就要确保扶贫资金的专款专用,使扶贫资金落到实处,增加扶贫实效,避免扶贫资金“撒胡椒面”被挤占、挪用等问题。所以必须完善扶贫资金投入使用和监管机制,合理分配,对扶贫资金进行专户管理,只能用作扶贫工作,加大加强监督管理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低收入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使扶贫资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受到很好的成效。
总之,扶贫工作是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精准扶贫要摸清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脱贫需求,精确识别,精准帮扶,完善帮扶对象动态识别管理和精准扶贫机制,确保脱贫奔小康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Z].2013.?
[3]汪三贵.中国的农村扶贫:回顾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3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