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原来有这么多“门道”

2016-03-09 15:53周键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门道陈老教室

周键

前几天,著名的教育前辈陈树民老先生到我校来指导校本教研工作,免不了要听老师的课。这次跟他一起听课,我发现:听课,原来有这么多“门道”!

“我们到教室前面去听听。”

上课前,我们在教室后面早就准备了几张椅子。我刚准备坐下,陈老却拉着我的手,对我轻声说:“我们到教室前面去听听。”我一脸茫然,听课一般不都是坐在教室的后面吗?我随陈老坐到教室前面右侧窗户的角落。

老师开始上课了,陈老做了个手势,示意让我注意看全班学生的学习状态。我的目光扫视全班,真的感到大有不同。

以往听课时,我们都是坐在教室后面,和学生一起聆听着教师的教学。整个听课过程,关注的都是老师的一言一行,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教师身上。而学生呢?看到的只是一个个背影,一个个后脑勺,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是一个模糊的印象。这次坐到了教室前面,发现大有不同,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张张清晰可爱的脸庞。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争着举手,唯恐失去了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手托着下巴,正在思考老师的问题;也有的学生一脸茫然。一双双会说话的眼睛透着兴奋、疑惑、紧张、舒心……从他们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中,可以很清晰地了解他们学习的情况,这也许是我们听课时真正需要关注的地方吧。

以前,我们坐在教室的后面,心里总是琢磨这位老师教学方式是否得当,较少关注学生的学情。前几天,这位老师教学《水乡歌》,她设计了一个环节,屏幕上滚动播放江南的“水八鲜”,用意是给学生介绍江南的特产。当时觉得这个环节挺新颖,但这次坐到前面看,我发现面对屏幕上出现的画面,学生表现一脸的茫然,没有留下一点印象。我突然明白了,这个环节实质上对学生来说收效甚微,这暴露出当前课堂教学中不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换了个不同位置听课,不仅是简单的位置转换,在关注教师“教”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学生是否学得扎实,学有成效,学得快乐?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一节课。

“学生,不能这样握笔……”

一直以来,听课约定俗成的就是听课者固定坐在教室后面,与教师、学生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听课者从未有离开座位的,这次跟陈老听课“一反常规”。

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老师让学生听写词语。听写开始了,这时87岁高龄的陈老拉着我,轻声对我说:“咱们走近看看。”当我和陈老走到学生中去仔细看学生听写情况的时候,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出乎意料,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学生没有写出“飘动”“荡清波”等词语,这反映老师在默写前没有做好巩固的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实效。

在关注学生听写的过程中,陈老关注的目光落在学生身上。有时对学生竖个大拇指,有时轻抚一下学生弯曲的背,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过了一会儿,我发现陈老在一个学生的身边定住了,我走过去一看,陈老用手指着学生握笔的手,原来这个学生握笔时,食指的第一个关节凹了下去。陈老让学生站起来,轻轻地用手掰动他食指的这个关节,关切地说:“不能这样握笔,这个姿势一定要纠正,不然这个关节以后可能会受损。”我心里暗自佩服这个教学大家,是如此关心学生健康的小细节。

“听一听学生怎么说的。”

以往听课时,主要关心老师的“讲”,较少注意学生的“说”,特别是学生在小组里互相交流的时候。这次随着陈老听课,又学了一招——和学生们聊聊。

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式,也来写一首小诗,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创作。教师宣布小组合作开始,学生小组开始相互交流。这时,陈老拉着我的手,轻声对我说:“我们走近一点,听一听学生怎么说的。”他走近一个小组,弯下身子,和他们凑在一起,倾听他们交流的内容。我也学着他的样子,轻步上前,在同学们交流时轻轻地聊上几句,还真地“听”出些问题。当我走到一个小组时,发现一个男生坐在一旁,有点不开心的样子。我在他耳边轻声一问才知道:原来在小组讨论时,他根本就插不上话,都是由那位能干的女生小组长代劳了,问了其他学生,都说平时也是这样。我看了看这个能干的小女生,问她:“你为什么不能和同学一起讨论呢?”她扬起了头:“他们都不会说,而且老师只要我们小组出一位当代表就行了,讨论并不重要。”我一听心里想:原来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很热闹,如果指导不到位,实际上是走过场,白白地浪费时间。

另一个环节更有意思,老师让学生结合课文描写水乡幸福生活的主题,交流自己找到的“幸福”主题的诗歌。学生们先是在小组内交流,看他们那热乎劲,我又走近一个小组。我发现一个学生拿着一张打印纸,上面印着几行诗,没有诗题,一看就知道是爸爸妈妈在网上下载的。我指着文章中的“涟漪”轻声问道:“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摇了摇头。细想一想,当前家长重视学生学习,家长包办的可不少,对于这种现象,老师并没有引起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观察”我们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情,因为归根到底,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老师的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了让听课更有效果,我们还是要多学点“门道”才好。

(作者单位:南京市立贤小学)

猜你喜欢
门道陈老教室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飞船可重复使用的那些门道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老人越不动越不想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敬熊的长寿经
探寻360°全声场发声门道
心态·读书·运动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唤醒
从美国商业补给服务合同看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