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式课堂教学”

2016-03-09 15:24惠兰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苏式苏州课堂教学

惠兰

作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苏州,素有崇文重教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名副其实的人文荟萃之地,拥有古时“状元之乡”、当今“院士之乡”的美誉。苏州教育底蕴深厚,“苏式教学”“苏式课堂”在江苏大地独树一帜,且精彩纷呈、和而不同。近年来,苏州市教育局提出“苏式教学”与“苏式课堂”,既是带领全市中小学教师和全省同仁们协同打造“苏派教学”特色的重大举措,也是弘扬苏州“崇文”城市精神,着力培育“苏式”教育品牌的浓墨重彩一笔。正如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推进中小学“苏式教学”与“苏式课堂”实践与研究的工作意见》中所指出的:“‘苏式教学是教育教学一般规律在苏州的独特表现,是基于苏州教育传统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苏州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为了总结姑苏区既有的课堂教学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弘扬优秀课堂教学经验,在全区逐渐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苏式课堂教学”风格,并将此辐射与传承,去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把推进“苏式教学”与“苏式课堂”落到实处,我认为必须引领全区教师正确认识和领会“苏式课堂教学”的定位、内涵、目标和途径,由此才能真正促使我区做好“苏式教学”与“苏式课堂”的实践和研究工作。

一、 遵循规律与富有个性的“苏式课堂教学”基本定位

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也是如此。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方式,体现怎样的风格,都必须遵循人自身的认知规律。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则是施教的主体。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师去组织实施的,因此它又必然与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准、经验水平、爱好特长、学养底蕴、个性修养、价值认同等因素密切相关,因而也必然会呈现个性化的特点。既然“苏式课堂教学”姓的是“苏”,师生的教学活动又都是在苏州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那么这一课堂教学特色就应既符合苏州地域文化特征,具有苏州本土文化的气息,又具有教师的个性风格化的课堂教学特色。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将“苏式课堂教学”的基本定位理解为: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符合苏州地域文化特征的一种富有个性风格化的课堂特色追求。

二、课改视角与特色风格是“苏式课堂教学”的内涵

1. 基于课改的“苏式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苏式教学”必须以课程改革的思想去认识其应该承载的内涵。简言之,就是“三种角度、三个本位”。

第一,“苏式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本位”。

本次课程改革的时代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倡导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本的教育思想。叶圣陶先生是从苏州小学讲台走出去的伟大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教育文化领域的一代宗师,理应是苏州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导师和行为楷模。他认为:学生决非“空瓶子”,等着“揭开瓶盖,把各种知识、各项道德条目装进去”;“学生是主体”,是“有生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予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贯彻生本思想看起来是个老问题,可至今仍解决得并不怎么好,很多课堂上,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只能被动接收,学生的思维没有被真正激活,这样的课堂本质上就是一个僵死的填鸭式教学。

大凡先进的教学方法,无不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目标的。我们苏州的几位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风格各异,但在这一点上恰是颇有共识。例如:薛法根的“教得轻松,教得简约,学得轻松,学得扎实”的语文课堂,能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精神振奋的状态,师生对话情意融合,浑然一体;薄俊生的语文课堂“是一种疏密有致的布局艺术,欲擒故纵的导引艺术,不露痕迹的渗透艺术”:有时大胆泼墨,有时轻轻一勾,有时错落撩拨,有时稍加点缀……学生诗意徜徉,智慧拔节;管建刚则以“文心”培育兴趣为特色,演绎了“写意式”智慧课堂风格。就教学手段而言,他们都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展,这就是“学生本位”产生的教学效果。

第二,“苏式课堂教学”要体现“能力本位”,强调“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关于这一点,其实《老子》中早就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用现代教育论去理解这段话,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对于这一点,“苏式课堂教学”的先驱叶老也说过:“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的工作。”反观我们今天的许多课堂教学,也许有些教师不经意间已把这一教学思想给忘记了、丢失了。以作文教学为例,今天的许多学生写的记叙文往往编造作假,散文成了煽情游戏,议论文肤浅且缺乏逻辑。数学计算教学亦然,教师过多地强调了学生运算知识的掌握和运算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发展其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算理思维的初步建构。其实,这些都是与“苏式课堂教学”格格不入的。“苏式课堂教学”就应该继承前人“能力本位”的思想财富,并去不断发扬光大。

第三,“苏式课堂教学”要体现“过程本位”。

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有的需要通过他们自己探索去认识、理解和掌握,有的需要借助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凭借他们自己原有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去内化建构,这都需要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切身的体验为支撑,而掌握方法和获得体验都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习得。因此我认为,“苏式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注重学生“双基”的获得,更应注重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这才是教学所要追求的根本目的。

2. 基于风格的“苏式课堂教学”。

风格是什么?有人说就是个性特征,有人说就是拒绝雷同,也有人说风格其实就是文化,“苏式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具有苏州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追求……这些不同的说法都有其一定的道理。我想“苏式课堂教学”的风格形成及内涵尽可以在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教学实践中去提炼产生。然而,我认为以下三点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邃密以丰实累积。

几千年来,缜密细致、深邃严谨不仅是吴地学者文人的治学态度与风格,即使那些从事刺绣、织锦、玉雕、盆景和叠石成山、建轩造园等的苏州民间工匠艺师也是一样的尽心竭力、精益求精,这种精细执著的优秀传统甚至成为了苏州一种特有的市井文化。而倡导邃密的课堂教学风格必然会让在姑苏文化熏陶下的苏州教师更注重夯实基础,注重抓点滴积累,注重帮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认真习惯。南宋词人陆游写有一副劝勉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从“知”和“行”两个方面告诫世人要勤学好读、勇于实践。我觉得,这样才能帮助我们为形成自己的风格累积经验、丰实基础,舍此,“苏式课堂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第二,易简以注重感悟。

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道”既可指为人之道,又可指事物变化之规律。无论做人求知,中国人都讲究一个“道”字。是让学生被动地去“知道、得道”,还是引导他们去主动“闻道、问道、悟道”,这是教师“传道”的不同境界。“闻道、问道、悟道”则是倡导学生乐疑好问、主动探究。从苏州走出去的科学大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对教学中的“问道”尤其重视,他认为:“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所以,教师如果能平易简约、深入浅出地不断激发起学生提问的兴趣,那么,这样的课堂本质上就是在引导学生去构筑“闻道、问道、悟道”的阶梯。“闻道”“问道”,往往会形成某种量的积累,而“悟道”则是借助这种积累,通过独立思考达到领悟甚至发现的境地,是量变以后的一种质变。聪慧机敏、灵动睿智是苏州地域文化的别称,今天的苏州精神大力倡导“睿智”,而“悟道”又是“睿智”的前提。我想,注重感悟的“苏式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与苏州城市精神一脉相承的。

第三,“共生”以催生智慧。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无论是园区的“圆融”文化,还是苏州“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的城市精神,都倡导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去吸收中外各种文化的精华。虽然根植于姑苏这块文化沃土上的“苏式课堂教学”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但是它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继承传统,也不应只是一枝独秀的孤芳自赏、固步自封,恰恰应该好好研究、学习近代世界各种流派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自觉地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潮之中,并扬长避短,彰显自身蓬勃发展的生命活力。我认为,“苏式课堂教学”应该让每个致力于打造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能够自由地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创造,因此它应该营造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的“共生”氛围,去促发不同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或教学风格的智慧共生,这样的“苏式课堂教学”才能五彩斑斓?、生生不息。

三、 基于“立德树人”的“苏式课堂教学”教育目标

校训既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校之魂,又是教诲学校里每一个成员怎么去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品格和道德情操的标杆。苏州的许多百年老校都各有脍炙人口的校训,如我们姑苏区平江实验学校的“德润文光”,沧浪实验小学的“质朴致远”,善耕实验小学的“一生向善,百年勤耕”,大儒菉葭中心小学的“儒雅博纳”,草桥实验小学的“宣礼、尚德、发悟、肃志”…… 它们给学校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给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以激励和劝勉,也让即使已离开学校多年的人还时刻铭记在心。近年来,苏州教育局提出了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培育“苏式”教育品牌,这就不仅为苏州教师树立起了“苏式”教育的文化标杆,也为“苏式课堂教学”明确了其必须实现的共同教育目标。教育大事,育人为本;育人为本、立德为先。我认为,“苏式课堂教学”必须倡导正确处理“立德树人”和学科本位之间的关系,倡导从事课堂教学的一线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素养和形象,用自己的楷模行为去感召、熏陶学生。

四、 以文化视野去认识形成“苏式课堂教学”的三种途径

第一,是追根溯源式的挖掘。这是因为苏州教育发达,人杰地灵,有数不清的历史文化名人和宝贵的资源财富。第二,是承前启后式的培育。传承精华也要剔除糟粕,更要弘扬符合现代苏州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核心价值观。第三,是目标愿景式的践行。苏州教育局将“苏式课堂教学”列为义务教育的改革项目,这本身就是一种导向,一种引领。一切改革都要在实践和行动之中前行。

我们有理由相信,根植于悠久的苏州历史文化,着眼于富有现代苏州教育特色的课堂价值追求,又有广大一线教师的创造性智慧与奋力探索,致力于“苏式课堂教学”的研究及其风格的锻铸,一定能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惠 兰,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江苏省小语会理事)

猜你喜欢
苏式苏州课堂教学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苏州一光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刍议苏式教育在体校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苏州十二忆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