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军
摘 要:职业倦怠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师职业倦怠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而在中国广大农村,很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更为突出。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对学生和教师的各方面发展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对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的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当前随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推进和教师聘用体制的改革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农村绝大部分中学教师承受的压力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一部分教师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笔者作为农村一线的中学教师,在同身边很多教师的接触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大都反映教师这个职业太没意思了,有的教师则希望早些退休,有的想跳离这个职业等等,而且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比例还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国外的研究表明,教师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美国教育协会(NEA)主席克古瑞(W.Mc.Guire)感叹:“一个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倦怠的感受正在打击着无数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们—教师们己在逐渐地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1]在这种状况下,及时了解教师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并加以分析,尽可能寻找出帮助解决的对策,为提高教师们的职业生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指导,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更好地解决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才能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为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一、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倦怠”一词目前已成为教育界一个比较常用的词语,其中“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怎样?包括哪些基本成分?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和了解。
(一)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在情感枯竭上表现相对严重。情感枯竭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先兆,教师由于工作的压力过度而容易导致情绪和生理资源被过度消耗。这也是教师职业倦怠最典型的表现。
(二)在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方面,才智枯竭现象不容忽视。在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方面,低成就感现象突出。
(三)在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方面,教师人格问题屡禁不止。
(四)在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方面,去人性化倾向明显。
二、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既有教师职业的普遍性,也有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个性因素,二者不仅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还影响着学生的后期发展,再往大一点说还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社会方面
社会地位认可度较低;社会期望值要求过高;社会物质待遇较差。
(二)职业方面
教师职业本身工作要求高、强度大;职业工作创造性低、成就感差;职业工作全能性强、压力大。
(三)学校方面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在教师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社会组织支持被证明与职业倦怠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四)个人方面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职业倦怠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交流合作能力较差、对自己的缺点缺少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及攻击性强、喜怒无常、焦虑紧张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几率较高。此外,单身教师比已婚教师、女教师比男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要高。
三、有效解决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我们知道,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而且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现象在农村的表现更为严重。鉴于此,我们应对这个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着手解决。
(一)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中学的教育投入
(1)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2)国家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二)完善职业体制,回归教育本质
(1)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培养教师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要充分发挥样本培训的作用,加强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培养,增强他们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兴趣,提高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同时鼓励综合性高等院校和非师范类高等院校参与这些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学习、不断进修与提高来适应社会的剧变、教育的革新以及终身学习的要求[2]。要特别加强对教龄为2年及15年左右职业倦怠警戒期教师的专项培养,增强新教师的认同感,促进教师职业价值的内化[3]。多提供机会让教师参与优秀课评选、优秀青年教师评比等,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技巧和技能。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工作产生新的追求。
(三)学校应该加强职业文化建设,建立良性职业支援机制
(1)学校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
(2)学校要建立良好的组织团队氛围。
(四)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明确责任,献身教育
(1)加强教师职业信念和理想教育。
(2)积极引导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心态。
(3)培养教师的职业兴趣。
(4)学校要特别关注女教师的专业发展。农村中学女教师偏多,她们更容易受生理、心理、家庭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倦怠感。因此,要加强同女教师的交流,特别观察他们的言行、教学状况,及时了解她们的家庭困难,教学困惑、身体状况等,帮助她们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学校要以女工会的角度,多组织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定期组织教师体检,放松她们的精神,解决工作所带来的疲惫。
总之,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需要教师个体不断进修和提高来适应社会的剧变、教育的革新以及终身学习的迫切要求,同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更应该积极地采取对应措施,才能使农村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困惑,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Huarng A S, Hayden M.B,Crawford D,et al:Burnout Syndrome Among inform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s.nformationy System Management, 2001, 8.
[2]田秋花:教师专业社会化研究及其实践意义,《西北师人学报》,1999年第4期.
[3]史克学:教师职业社会化与教师管理,《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4]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16 -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