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写作的关系中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新途径

2016-03-08 03:26袁绍旭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纲目艺术手法主题

袁绍旭

【内容摘要】乾坤一元,阴阳相依,写作和阅读相辅相成。从阅读角度看写作,定会文思如泉,别有洞天;从写作角度看阅读,定会豁然开朗,别有趣味。在主题上让阅读和写作相互观照,作者和读者能擦出智慧的火花;在纲目上让阅读和写作相互观照,读者和作者之间能建起互通的桥梁;在艺术手法上让阅读和写作之间相互观照,读者和作者之间可系上一条对话的纽带。

【关键词】阅读  写作  主题  纲目  艺术手法

考察当下语文教学,阅读课上看不见写作的影子,写作课上也没有阅读的踪迹,将本来相辅相依的孪生胞胎截然分开,于是写作源泉枯竭,阅读的窗口紧闭。笔者认为只有让阅读和写作相互关照,语文学科才能注入一股新的活力,迎来春天。

主题是文本的灵魂,是作者和读者的思想互相擦碰出的火花。

阅读的目的之一是理解文本的主题,了解作者是前提,笔者认为还要换位,就是假设你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就是从写作的角度来阅读。把自己置于作者的情境之下,边想边读,这时你可能会和作者产生共鸣,也可能会认识到作者见解的深刻,还可能会让你产生一些意外,不但理解了文本、理解了作者,还获得了阅读的趣味。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从写作的角度去阅读,你还会探求作者深刻独到的见解的获取途径,会和自己比较,思考我为什么就不能有这样深刻的见解呢?思考的结果,就是给你的阅读加深理解,为你的写作提供最有价值的东西。

写作是以书面的形式和读者之间的对话。有的作品问世不久便夭折,有的作品经历了千秋万代还永葆青春,其决定因素就是读者。读者看一眼就扔在案头,他便夭折,反复阅读之后还余味无穷,它便永远充满生命力。所以作者创作心中一定要有读者,要考虑读者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因素。当然笔者的意思不是为了投合读者的喜好去创作。这里强调的是要用读者眼光写作。读者之所以要阅读,就是要从作品中获取知识,获得情感的陶冶,了解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获得没得享受等等。如果你的作品不能给读者这些,那么你的创作就没有读者,没有读者的作品就等于创作失败。

纲目是文本的骨架,是读者和作者的心灵相互沟通的桥梁。

优秀的作品不仅思路清晰,而且结构精巧。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一个常见的命题,就是理清作者的创作思路,其目的一是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为进一步阅读做准备。

但是一些作品常常不安套路走,有自己独特的思路。所以在阅读中梳理作者的创作思路,还要多长一个心眼,文本除了按照常规思路布局以外,还有哪些布局方法更精彩。这也是在阅读中扮演作者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同样,写作谋篇构思也需要从读者角度来关照。首先让读者能够看懂,在阅读上不费劲,这就要求条理清晰;其次在让渡着看懂的基础上吸引读者,这就要求你的构思曲折有趣,时而设置悬念,让读者的心提到嗓子眼儿,时而婉约抒情,让读者陶醉其中。中学生常常苦于议论文的构思,不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议论文的常规构思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了这一点就能让读者读懂,但容易千篇一律,给读者带来阅读审美的疲劳。所以议论文还要追求个性化的构思,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喜欢深刻独到的见解,喜欢新颖典型的事例,喜欢刚劲有力的分析。从阅读的角度关照写作,往往能有比较好的思路。

艺术手法是文本的衣服,是读者和作者相互对话的纽带。

艺术手法是文章表情达意的手段,属于艺术形式范畴。由于在写作教学中,这一点也常常被忽视,因此处于写作的初级阶段的学生常常对艺术形式的追求程度远远低于对文本内容的追求。如果在写作时,把自己想象一个读者,就不会对作品的艺术形式无动于衷了。作品的艺术形式就好比人穿的一件衣服,虽说以貌取人有失偏颇,但是人们总是喜欢穿着光鲜、线条流畅的外表,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文本而言,读者喜欢朗朗上口、音调铿锵的节奏,认为多用书面语表达是一种有涵养的表现,而口头语是一种浅薄。对应到写作上来,就要注意语言的锤炼,而对语言的锤炼不能仅仅止于不写错别字和病句。读者喜欢新颖别致意蕴丰富的修辞,而不喜欢行文单调苍白,认为那是一种庸俗。对应到写作上,要注意修辞的巧妙运用,一处巧妙的修辞胜似千行文字。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把握中外诗歌、散文的不同艺术特性”,在实际高考命题中多有这类题目出现。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做法就是分类归纳,甚至让同学去识记答题套路。结果是学生生吞活剥,不能消化,效果不胜明显。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写作的角度反观这类阅读题就能够走出这个死胡同。例如江苏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考要求对比赏析韦应物的《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和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其中第三题要求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解答这道题如果从诗人创作的角度思考就不难得出答案。思考一下韦应物在“怪来诗思清入骨”后面为什么要紧接写“门对寒流雪满山”,作者的写作目的无非是要交代作者生活环境对“清入骨”诗风的影响,同时又歌颂了友人的品行。

所以写作和阅读相辅相成,从阅读的角度看写作,妙笔生花不是梦,从写作角度看阅读,一目十行亦可行。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罗含情. 阅读与写作教学实践[J]. 西藏教育,2014(1):14-17.

[3] 李萍. 从阅读到写作,读写结合[J]. 学周刊,2013(8):172-173.

【本文系江苏省如东县2014年度微型立项课题《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探求高效课堂新途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

猜你喜欢
纲目艺术手法主题
语文阅读教学亦需关注文本分属的“纲目”
——有关群文阅读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新规制下公立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纲目略探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平面设计中民族性艺术手法与表现研究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