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赛丹 陆宁洁 林慈丽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浙江 温州 325000)
新生儿乳腺炎的护理
卢赛丹 陆宁洁 林慈丽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浙江 温州 325000)
新生儿; 乳腺炎; 护理
Neonatal; Mastitis; Nursing
新生儿乳腺炎是一种不常见的胸部皮肤或软组织感染性疾病,女婴多见,常在出生4周内发病,多为单侧[1]。多与患儿家属不适当挤压乳腺有关,也与细菌直接侵犯皮肤引起感染或直接接触感染患者引起感染有关。一般呈局限性,严重者可致败血症。我科2014年6月-2015年7月共收治5例新生儿乳腺炎患儿,经采用综合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本组病例5例,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61 h~5 d,体质量3.1~3.8 kg;胎龄39周1例,40周4例,剖宫产2例,顺产3例。入院时均有乳腺局部红肿,均为单侧,触之患儿有哭闹,肿块直径小于2 cm 3例,>2 cm 2例,局部有少量渗液1例,红肿处可触及波动感1例,发热1例。门诊查血白细胞<5×109/L 2例,>20×109/L 3例,血CRP >8 mg/L 4例,<8 mg/L 1例;入院后予血培养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另1例培养阴性。置患儿于远红外抢救台,暴露患侧乳房皮肤,予温灭菌注射用水清洗,局部涂抹百多邦软膏,根据化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有脓液者送脓液培养。本组4例住院治疗,予苯唑青霉素治疗7 d,停抗生素4~9 d后红肿基本消退,复查血常规、CRP示正常,生命体征稳定,予出院。另1例予苯唑青霉素治疗7 d红肿消退不显,局部波动感明显,予B超定位下行脓肿穿刺引流,并予抗生素治疗5 d后红肿消退,生命体征平稳,予出院。
2.1 一般护理 安抚患儿,置患儿于远红外抢救台,暴露患处皮肤,用碘伏消毒患处,温灭菌水清洗,待干,百多邦软膏外涂患处,每日3次,固定患儿双手,避免不经意接触患处或者抓伤皮肤。接触患儿前后洗手,严格消毒隔离。患儿哭闹时及时观察,保持患儿安静,合理喂养,尽量予母乳喂养,并做好母乳的消毒。
2.2 皮肤护理 每日床旁温水擦浴,更换床单、鸟巢套,保持床单位整洁。做好生活护理,及时更换尿布,使患儿舒适,勤剪指甲。因患儿合作性差,要约束双手,以免抓伤皮肤,尤其是患处皮肤,防止感染加重及抓伤引起疼痛。及时巡视观察被约束双手末端循环及活动情况,定时予放松,避免被约束部位出现压疮或循环不良。患处皮肤按医嘱予百多邦软膏局部外涂,3次/ d,观察局部红肿消退情况。本组4例患儿入院后第7天开始红肿较前消退。另1例红肿消退不明显,还出现波动感。
2.3 发热护理 发热可能与局部炎症引起全身菌血症有关,本组有1例患儿发热,测肛温最高达38.8 ℃,予物理降温、温水擦浴,降温后30 min监测体温,肛温波动于37.7~37.9 ℃。有出汗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着凉。增加水分摄入,补充因发热丢失的水分。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吸吮情况。保证患儿充足睡眠时间,让患儿多休息。该患儿于入院第2天体温恢复正常。
2.4 用药护理 本病大多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为主,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2],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用药前先向家属询问母亲药物过敏史,并给患儿做皮试,确认阴性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全身皮肤发红、皮疹等过敏症状,本组病例用药后没有过敏反应。观察患儿大便情况,有无菌群失调,本组有1例患儿于用药后第5天出现大便增多,臀部皮肤发红,予送检大便常规及培养,结果均为阴性,予做好臀部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交叉感染,该患儿于2 d后红臀消退。鉴于新生儿静脉较细,合作性差,长期反复穿刺不仅给患儿造成痛苦,不利于患儿休息,也增加护士工作量。因此,对于需频繁静脉注射的患儿可行静脉留置,减少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疼痛和不适,但需固定好静脉留置针,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渗液。
2.5 脓肿穿刺引流术的护理
2.5.1 术前护理 本组1例女性患儿在使用抗生素及局部治疗后红肿未消退,局部波动感明显。鉴于切开排脓创口较大,会留下疤痕,且影响乳腺分泌功能[3],故予采取穿刺引流。做好术前准备,查患儿血色素、出凝血功能,备血。患儿禁食2 h,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予补液支持。告知家属并取得知情同意。清洁、消毒患侧乳房皮肤,准备好穿刺用物、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外科医生行局部脓肿穿刺引流。向患儿家属解释新生儿乳腺特点,因新生儿乳腺管和腺泡未发育,穿刺针细短,痛苦小,疗程短,不会破坏乳腺结构及遗留疤痕,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
2.5.2 术中护理 患儿置抢救台,取仰卧位,暴露全身皮肤,按医嘱予鲁米那镇静,协助医生消毒穿刺部位,铺好无菌巾,待患儿安静后,B超定位下由专科医生用24G Y型 静脉留置针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穿刺,有脓液流出后抽出留置针针芯,固定留置针软管,打开留置针肝素帽接注射器抽吸脓液,无脓液排出后,换注射器接留置针另一接口,用温灭菌注射用水进行冲洗,少量而缓慢,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状,予送检脓液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待排出液无脓性分泌物,B超示无液性暗区,考虑停止冲洗。期间予心电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护患儿,观察穿刺处皮肤及局部肿块消退情况,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该患儿在引流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立即予弹足底刺激、吸氧,约10 s后患儿出现哭声,肤色转红。本次呼吸暂停考虑是由鲁米那针引起的呼吸抑制[4]。
2.5.3 术后护理 穿刺引流出脓液后,予少量温灭菌注射用水冲洗。待B超显示无液性暗区,及时拔出穿刺针软管,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做好患儿的安抚,并固定好患儿双手,避免碰触伤口引发感染及疼痛。术后第2天予床旁B超复查,本病例已无脓液。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热痛,警惕穿刺处内出血及创口感染。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变化,预防继发感染及新生儿败血症。严格做好交接班。
2.6 对患儿家长的心理疏导 本组5例患儿因“乳房局部皮肤红肿、哭闹不安”就诊,且均有家属不适当挤压乳腺史。鉴于家属的内疚感和焦虑,要耐心向患儿家属解释本病病因、患儿病情、诊疗及护理过程。并让家属了解医院及本科室的规章制度及探视时间,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解除家属的思想顾虑,消除其恐惧心理。经过医护人员的耐心解释,患儿家属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病情并配合治疗。
2.7 出院宣教 出院时要向患儿家属解释本病病因以及新生儿特点,家属不能挤压患儿柔嫩皮肤,新生儿抵抗力较差,接触患儿前要洗手,家属有感染性疾病需与患儿隔离。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衣服要柔软,勤剪指甲,避免抓伤,定期门诊随访。
新生儿乳腺炎较少见,多数与家属不适当的挤压或接触感染者引起感染有关。新生儿是一特殊人群,他们抵抗力低下,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完善,皮肤娇嫩,屏障功能不成熟。故要严格消毒隔离,接触患儿要洗手,观察患儿全身皮肤情况,避免挤压乳腺。向家长做好围产期的健康宣教,了解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新生儿出生后4~7 d可有乳腺增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或见黑色乳晕区及泌乳,2~3周可消退,此现象是由于母体内分泌的影响所致,新生儿刚出生,体内存有一定数量来自于母体的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通常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使乳腺增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抑制催乳素的作用。但新生儿出生后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很快消失,而催乳素却能维持较长时间,且又失去了被抑制的因素,导致新生儿乳腺增大,部分新生儿乳房甚至可分泌出一些乳汁来,切不可挤压,以防感染。新生儿乳腺泡未发育,乳汁储留集中在乳晕处大乳腺管内,一旦感染,脓肿形成,乳腺管破裂,在乳晕下形成脓肿,需及时引流。传统的方法是脓肿切开引流,考虑到切开引流因切口长、出血多,更换敷料及引流条时增加患儿不适,还可能破坏乳腺结构,容易引起创口感染,创口愈合后遗留切口瘢痕,增加患儿痛苦,故我科采取脓肿穿刺引流。因患儿皮肤薄嫩,乳腺未发育,留置针细短,经B超定位下穿刺进入脓腔,拔出针芯,留置针软管可在脓腔内旋转抽吸脓液,不会随脓腔的缩小导致针尖与脓腔的错位[5],不会破坏正常组织,故采用留置针代替一般穿刺针,可减轻患儿痛苦,疗程短,无遗留疤痕及方便护理,也可大大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组病例因就诊及时,患儿住院期间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局部皮肤护理,合理用药,有脓液形成时予及时穿刺引流,避免并发症发生,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1] 王凤兰. 止痛消炎软膏治疗新生儿乳腺炎25例效果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9): 249.
[2] Bodemer C, Panhans A, Chretien-Marquet B, et al. Staphylococ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 in the mammary region in childhood: a report of five cases[J]. J Pediatr, 1997, 131(3): 466-469.
[3] 王映虹. 新生儿男婴乳腺炎一例报告[J].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4, 44(6): 129.
[4] 吴丽燕,王辉文,郭梁,等.鲁米那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及防治探讨[J].广东医学,2009(2):285.
[5] 陈少勇,韦富中,李楚琼.乳腺穿刺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3):42.
卢赛丹(1983-),女,浙江永嘉,本科,护师,从事新生儿临床护理工作
R473.72,R722.13
B
10.16821/j.cnki.hsjx.2016.21.025
20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