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市农机局 叶爱琼
机艺融合破解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难关
洪湖市农机局 叶爱琼
洪湖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东南端,东倚浩浩长江,南接八百里洞庭。境内河渠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自然资源丰富,年均日照2 023 h,平均气温为16.6℃,年降雨量1 324 mm,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土地肥沃,且无工业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种植一季中稻收获后还有一个多月的温光资源空闲,为再生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温光水肥气。同时,洪湖中稻面积较大,接近60万亩(1hm2=15亩),通过调查,有近60%的中稻可以改种再生稻,有充足的面积资源。全市农机总动力过114万kW。建成并成功运营的万亩工厂化机插秧育秧基地2家,2 000亩钢架大棚育秧基地62家。
近年来,洪湖市在不断优化水稻种植品种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水稻“一种双收”(俗称再生稻),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提升了粮食品质,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从2006年开始,洪湖市积极探索再生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技术模式,操作规程日趋完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能力不断拓展,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种植效益越来越好。再生稻种植从浸种、育秧、播插、耕整、植保、中耕、追肥、收割、烘干等全环节机械化水平已达90%(目前还无法用机械作业的就是两水两肥管理环节中的催芽肥和促芽肥的机械作业)。是洪湖所有农作物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最高的。这是农机部门近年来积极探索并试验示范推广再生稻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工艺流程、技术路线、技术模式的结果,是再生稻的生育特性、生长要求决定了只有通过机械化作业才能有效提高和保证再生稻的产能与品质,同时也是种植再生稻广大农户对机械化迫切需求的结果。2016年全市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了20万亩。沙口镇、万全镇、汊河镇、曹市镇、戴家场镇再生稻种植面积均在2万亩以上,其中沙口镇种植再生稻面积超过3.8万亩,连片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亩。2014年9月农业部颁发了“洪湖再生稻米”国家地理标志和“洪湖春露再生稻香米”、“洪湖荷莲香鱼虾稻香米”等4个绿色食品证书,洪湖再生稻米先后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武汉农产品博览会金奖,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15年再生季为洪湖增加粮食产量5.8万t,为农户每亩增收过千元。2016年7月29日,洪湖市沙口镇(洪湖再生稻)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是荆州市唯一一家获批的一村一品示范镇,洪湖市正在创建全国再生稻第一市。目前洪湖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已成熟、效益明显,并已形成产业规模。发展再生稻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举措,也是粮食持续增产的新途径。
1.1 开展减少头季稻收割履带辗压稻桩、插秧机与收割机优化配置的选型与试验
试验地点:沙口镇董口村,种植模式:机插秧。品种丰两优香1号(杂交稻),播种量(每亩1.5 kg)。选择的机型:洋马高速乘座六行插秧机;久保田688收割机(履带宽450、履带间距70)。试验采取机插秧时第二行和第五行的送秧带上不上秧苗,留出收割机履带行走道。另对比的1亩田插秧机满幅作业,让收割机收割头季稻辗压。整个试田插秧面积减少1/3,但是由于光合作用以及水稻的边际效应的补偿作用,应该实际产量减少不会大于1/4。由于2016年7月份的6次强降雨,造成再生稻头季稻收割期推迟、结实率偏低、穗型偏小、节间伸长、抗倒性差、抗病性弱。2016年普遍减产20%左右。应该是8月8号收割的,8月15号收割,田间湿谷测产满幅田块产量535.45 kg。留出收割机履带行走道的产量503.41 kg,差异不大,产量相差仅32.04 kg。分析产量差异不大的原因应该是水稻的边际效应的补偿作用。具体边际效应的补偿作用对产能的影响有多大,2017年我们将加大试验。第二季再生稻的发芽情况及产量如何要到10月底至11月初才能完成对比试验报告得出。
1.2 开展收割机留茬高度对再生季产量影响的因素分析
再生季产量的多少,除目前两水两肥的管理和气候因素外,头季稻收割时收割高度的选择非常重要。以头季稻95%成熟为准,一般要求在8月15日前收割,头季稻没完全成熟时收割,影响再生芽的萌发生长,只有头季稻成熟后,植株体内的营养物质才开始向再生芽转移,供再生芽生长,留茬高度30~35 cm,如果收割期早,再生季有足够时间生长,可以适当降低留茬高度,但必须保留倒三节,留茬低,穗型大、穗粒多,产量肯定相对高。如收割过迟,必须留高茬,保证倒二节以上5 cm。但收割机留茬高度到底多高对产能影响最大,我们只有通过对比试验。8月5日,在沙口镇长河村最早收割的田块,同一田块分别取了留茬高度25 cm和30 cm,8月15日,在同一田块又分别取了留茬高度30 cm和35 cm,准备在8月20日最迟收割的田块再选取留茬高度35、40、45 cm 3种进行对比。目前也在试验中,到10月底至11月初第二季收割时才能完成试验报告。
1.3 开展优化头季稻机械种植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的示范
项目地点:燕窝镇湘北村。种植模式:机直播和机插秧。品种均为黄花占(常规稻),播种量都是每亩5.5 kg。试验面积分别为5亩。选择的机型:浙江博源农机生产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和江苏富来威生产的精量直播机。行距分别为20 cm和25 cm 2种型号。做这个试验一是有效解决种子选择问题,不仅杂交稻可以种植再生稻,常规稻也可以。而且黄花占这个品种口感好、米质优;二是如果当年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再生稻的生育要求,机直播能大大地节约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减少风险,因为机直播比机插秧可以缩短生育期7 d左右(没有机插秧的返青期),可以确保第二季寒露风来临时安全齐穗;三是机直播的播种行距在20~25 cm之间可调,可以有效减少收割机收割头季对稻茬的辗压。目前也在试验中,到10月底至11月初第二季收割时才能完成试验报告。
1.4 开展6个再生稻品种的品比试验和16个品种的品种展示
近年来,洪湖为大力发展再生稻产业,加大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2016年华中农大、省农科院、长江大学、荆州农科院均有再生稻研究课题在洪湖实施。试验地点:沙口镇。规模:一个品种20个㎡,每个品种分3个小区。品种:丰两优香一号、晚两优1128、两优6326、广两优476、新两优223。开展再生能力水稻品种再生腋芽的发生机制研究。不同品种间腋芽的再生能力差异很大,同一品种在不同光温水条件下的腋芽发生也不一样。2016年通过开展品比试验和品种展示,比较观测不同节位腋芽发生的生理生化基础、物质运转途径及激素等生长调节物质的变化,为强再生能力品种的选育与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筛选出适于机械生产、高产优质且再生能力强的后备种子。2016年做到什么程度还不太肯定。
1.5 开发富硒、富锌再生稻产品
再生季稻米存在整精米率低等问题,影响加工品质和效益,根据长江大学2015年大田试验结果,施硒肥、锌肥可提升稻米整精米率10%,可以大大改善加工品质,同时还可提升稻米营养品质。2016年洪湖市农机局继续和长江大学、春露合作联社共同承担试验示范从再生稻生育环节机械追施硒肥、锌肥。地点:沙口镇长河村,试验设2个硒肥、锌肥水平和2个施用时间1个处理,以不施用为对照,3个重复,小区面积12 m2,观测再生季稻米整精米率和稻米硒含量。
1.6 开展机械深施和农用飞机喷施再生稻肥效试验
试验均设9个处理(每个小区20㎡)。主要目的是通过试验摸清再生稻机械施肥规律及氮碳钾及微量元素对再生芽的萌发和产量的作用。俗语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了肥料与作物生长与作物产量关联性、重要性。作物要增产,必须增施肥料,国家现在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提倡可持续性发展,要求“一节二减”(节水、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作为代价,作物要增产,又不能增加化肥的使用量,我们和农艺部门一起提出一套配方施肥原则。一是冬闲休耕或机械种植绿肥,也可以种油菜作代绿肥。再生稻收割后,机械翻耕直播紫云英和油菜籽。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别适宜再生稻);二是机械深施有机肥作底肥。多施作物秸秆、人畜粪、化肥以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主,对低湖田、冷浸田、插秧时间较早的田块可增施1kg/亩锌肥,锌肥量不宜大,施锌田块每年都要施,否则减产;三是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作物所需元素,都是控制产量的,像水稻缺锌、缺钾,无论你怎么施氮肥,都不可能高产。所以提倡平衡施肥。
1.7 探索形成再生稻高标准温室育秧集成技术
所谓”秧好一半谷、苗壮产量高”,近年来,洪湖市农机、农艺部门大胆创新,探索形成了早稻(再生稻)育秧集成技术即超声波增产处理技术、碧护抗逆增产技术、麻育秧膜盘根技术、暗化齐苗壮苗技术。超声波处理技术,种子经过超声波处理后,一是灭菌杀虫,能将种子表面的虫卵、病菌等有害微生物杀死;二是打破种子的休眠,提高发芽速度、发芽率及发芽势;三是激活植物体内的活性酶,增强生命力,后期生长茂盛。碧护是一种新型复合平衡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加入碧护可激活植物的多重活性,使植物枝繁叶茂,根系发达,显著提高植物抗逆性,特别是能有效地抵抗冻害、干旱、涝害、土壤板结、盐碱等及抗病虫害能力,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麻育秧膜是利用麻等植物纤维研制出环保型麻地膜,育成的秧苗根系发达、白根多、整齐健壮;保证了插秧机在插秧时易分秧,对秧苗的伤害更轻,漏插的秧苗更少,即使是下雨天也可机插,插秧后返青快,能显著提高水稻机插效率和质量。暗化齐苗壮苗技术。就是将播种好后的硬盘一层层地堆放好,用黑色的遮阳布遮住,不见光不透风保温。一般2 d后出苗再搬上秧架。采用这种方法育出的秧苗芽匀、芽齐、芽壮,秧苗素质有保障。这4种育秧集成技术我们选择了洪湖市的1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基地进行了试验示范推广,效果显著。2017年将大面积推广应用。
2.1 机具选配不尽成熟
一是需要遴选出行距可调的插秧机械。由于插秧机行距不能调节,致使头季稻收割时收割机履带会碾压20%~30%的稻茬,导致头季稻机械收割同人工收割相比,再生季的产量有很大差距;二是需要遴选出合适的施肥机械解决再生稻两水两肥环节中的催芽肥和促芽肥的施肥难问题。再生稻季10~15 d左右施一次催芽肥是再生季高产的关键,而此时正值高温期间,水稻封行灌浆,人工下田施肥劳动强度大、操作难,农民往往不愿下田施肥,或施肥不足。飞机施肥只能施叶面肥无法达到根部,而且目前还没有推广应用施用颗粒肥的农用飞机;三是最好还是要有不同履带宽度型号的收割机。2015年农机市场上还有350、400和450 3种履带宽度的收割机销售,但是2016年都是450的了,2016年生产企业过多考虑收割机作业的抗淤能力,将履带都加宽了基本都是450,甚至500的了,400和350的基本不再生产了。
2.2 农艺技术还不是很完善
在头季稻的播期、栽插密度把握和后期再生季的栽培技术上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技术体系,导致再生季有效穗少,生长不整齐,产量不平衡。
2.3 品种较缺乏
适合再生稻种植的品种缺乏,“头季大穗、再生季多穗”的高产优质、再生力强的品种选育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洪湖作为再生稻种植的水稻品种只有“丰两优香1号”,虽然近年来,洪湖对再生稻品种做了遴选及试验示范,但是,和“丰两优香1号”相比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农民的选择性较为单一,种源后劲不足。
2.4 产业不配套
从再生稻的全产业链来看,产业开发没有跟上,品牌创建乏力。再生稻整精米率低,细米副产品多,企业加工生产成本较高,影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效益。
3.1 在机具配置选型及操作要求方面
一是研发能够调整行距的插秧机。由于插秧机行距不能调节,致使每4行再生稻中有1行被收割机碾压,导致第二季再生苗不足。如果在第一季种植时调整行宽,与头季稻机械收割行走路线相匹配,就可减少机械对头季稻蔸的碾压,就可提高再生季的有效穗,提升再生季的产量;二是研发两水两肥作业的田间施肥管理机。保证水稻封行灌浆期间,能进行肥料深施作业;三是选择割幅较宽或履带相对较窄的联合收割机。如果头季稻栽插行路不能与收割机轮距相配套,则尽量选择割幅较宽的联合收割机收割头季稻,减少对头季稻茬的碾压量。同时在泥脚保证的情况下,尽可能选履带较窄的联合收割机;四是要采用加装切碎装置的收割机。再生稻头季机收时秸秆过多过厚覆盖了稻茬,就不利于再生苗发育返青,收割机安装秸秆切碎装置并调试好使其排出的秸秆细碎均匀地覆盖在稻茬上。既保墒肥田又不影响再生苗的生长;五是科学选择最佳收割路径和收割高度。加强机手培训,提高机手作业水平,尽量减少收割机在田间的往返频率,特别是田间转弯处选择合适的转弯角度,以减少机具行进时对稻茬的碾压。
3.2 在农艺技术方面
一是要适当提早。播种期的确定要以确保再生季在寒露风到来前能安全齐穗为原则,一般头季稻收割到再生季安全齐穗需30d,而洪湖再生稻头季的收割时间一般在8月15日左右,到安全齐穗的时间在9月15日左右,遇到寒露风(9月10日)的几率非常大。因此洪湖头季稻的播种期要适当提早,最迟不能超过3月底,确保头季稻在8月上旬收割,这样既可规避寒露风的风险,又可充分利用8月中旬的温光资源积累再生稻的产量;二是要适当加大密度。高产要求亩栽1.6万蔸,增加头季稻的栽插密度,可保两季平衡增产;三是要强化后期水肥管理。大量研究表明,水稻再生力以及再生季产量与头季稻根系活力成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后期要加强水肥管理,首先在头季稻齐穗15 d后要结合灌水早施促芽肥,并实行干湿管理。其次在头季稻收割后及时灌水追施提苗肥。头季稻收获时尽量保持田间干爽,以免损伤稻蔸影响再生。头季稻收割后应及时上水护蔸,保持水层,以免高温灼蔸影响再生;四是要推行连片种植。连片种植是再生稻成功的关键。不连片种植在管水的问题上会产生矛盾,导致再生稻成苗率低,影响产量;五是要实行标准化操作。要按照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机械化育秧、统一机插、统一管理、统一机收“六统一”进行标准化操作。统一种植模式,即肥稻再生模式。冬季不能闲田,种上代绿肥,既可提升地力,又可提高再生稻米的内在口感及品质。统一品种、统一机械育秧、统一机插,可以保证播种时间,秧苗素质和栽插密度。统一管理,就是要保证再生稻米的品质安全,确保绿色食品的纯正性。统一机收,就是要利用适宜的机械,保证头季稻的收割时间,最大限度减少机械对稻蔸的损伤,以提高再生稻的产量。
3.3 在产品加工方面
一是要努力提高加工品质。洪湖市再生稻的整精米率只有35%左右,低的只有33%。最高的也只有36%。这除了与再生稻成熟不一致有关外,与我们现有的加工设备和工艺亦有联系。因此加工品质还有待提高。专合组织或龙头加工企业应引进先进的加工机械,努力提高再生稻米的加工品质,提高再生稻的出米率;二是要延伸产业链条。再生稻出米率低,细米占50%左右,我们要充分利用再生稻细米质优量多的优势,把细米开发成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降低再生稻米生产成本,提高再生稻米市场竞争力,辐射带动农民增收;三是要建设再生稻谷仓储。洪湖再生稻主要是“丰两优香1号”,带有茉莉花香味,这是洪湖再生稻米的显著特征和卖点。为了保持香味,往往在春节前后集中及时上市销售,市场压力很大。要变集中销售为常年销售,且保持香味不减,建设再生稻谷专用仓储显得格外重要。
3.4 在产品销售层面
一是要整合品牌。整合全市已有的再生稻品牌,达到全市再生稻产业开发一盘棋;二是要培植主体创大品牌。品牌就是生产力。目前洪湖虽有春露合作联社开发再生稻米品牌,但就其实力而言还是有限。我们要走出去引进大型企业,从再生稻的品种研发、技术攻关、仓储建设、链条延伸、品牌创建、销售团队等各个环节都要有新起点、新要求、新突破。要以洪湖为核心基地,辐射荆州,湖北乃至周边省份,把洪湖市打造成名副其实全国再生稻第一县(市);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再生稻米质优、口感好还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同时再生稻全程没施用农药,肥料也用得少,是绿色安全食品。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再生稻米的特性,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推介,鼓励企业参加各种博览会、产品展示会,让再生稻米优质安全的理念深入到每个消费者的脑海中。
3.5 在政府政策扶持方面
一是要在思想上重视再生稻产业发展。再生稻产业是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种植模式,是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有机结合的代表,发展再生稻产业意义重大;二是在政策上要扶持再生稻产业发展。洪湖是国家产粮大县,要从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再生稻产业,在基地建设、技术培训、品牌创建及推介等环节给予支持,切实将再生稻产业从小做到大、做强,使再生稻产业成为洪湖农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