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娜
河南叶县人民医院 叶县 467200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
赵金娜
河南叶县人民医院叶县467200
【摘要】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患者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周,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11例(55.00%),胎盘残留5例(25.00%),子宫复旧不全或贫血4例(20.00%)。均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及胎盘残留等,加强孕妇产前检查,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合理使用抗生素、缩宫剂及清宫术,做好产妇术后早期健康教育等,是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剖宫产;晚期产后出血;发病原因;预防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是指分娩24 h以后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发病率随之增高,治疗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生命安全[1]。2012-01―2014-06间,我院共收治20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及诊治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年龄20~39岁,平均28.26岁。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含二次剖宫产5例)。出血时间:术后24 h~4周,其中<1周3例(15.00%),1周~3周14例(70.00%),>3周2例(10.00%)。单次出血量均>500 mL,其中4例出血量>1 500 mL,均为急诊入院,4例出现出血性休克者因居住地偏僻所致。辅助检查:血红蛋白60~90 g/L 7例, <60 g/L 6例, 白细胞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5例。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9例,提示宫腔内有残留物6例。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完善常规检查,积极行抗休克、纠正贫血和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同时给予宫缩剂。对中度及重度贫血患者给予输注红细胞。对超声检查发现宫腔内有残留物患者,实施清宫术,并对刮出物行病理学检查。
2结果
2.1出血原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11例(55.00%)、胎盘残留5例(25.00%),子宫复旧不全或贫血4例(20.00%)。
2.2治疗结果对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输血(500~1 500 mL)。5例超声检查发现宫腔内有残留物的患者,实施清宫术,术后经缩宫剂以及抗生素治疗痊愈。9例子宫切口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及2例子宫复旧不全患者,经抗生素、缩宫剂等治疗后痊愈。其余4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再次大量阴道流血,3例剖腹探查见子宫切口周围肌组织坏死广泛,血供不良,遂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痊愈。1例坏死范围局限,炎症轻,周围血运正常,遂行子宫切口清创修补术后痊愈。
3讨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子宫复旧不全、胎盘残留以及子宫内膜炎等,其中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子宫复旧不全比例高。子宫下段横切口靠近阴道时,如患者术前有胎膜早破或阴道检查次数多、产程延长或合并贫血等情况,均可增加子宫切口感染率。若横切口位置过高靠近宫颈处,愈合能力差;横切口位置过低 不仅易切断下行的动脉支,且下段血供较体部差,易出现局部缺血坏死。如术中止血不彻底,缝扎不合理,亦可导致切口愈合不良。此外,分娩时胎盘胎膜残留,残存组织在宫内变性机化,甚至有息肉形成,其坏死脱落时,暴露基底部血管,可引起大出血。本组5例胎盘残留物经刮出物病理提示胎盘胎膜组织。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防治措施有:(1)规范孕妇产前检查措施,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妊娠合并症(贫血、营养不良等)。(2)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3)规范进行剖宫产手术操作,合理选择子宫切口,防止切口向两端撕裂。术中彻底止血,避免形成血肿造成感染。切口缝合松紧适度,避免切口愈合不良。术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如有残留应及时取出。避免副胎盘残留。(4)采用广谱性抗生素预防发生感染。(5)鼓励产妇尽早开奶,坚持母乳喂养。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恶露及时排出,增加子宫复旧良好率。(6)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一旦诊断明确,应首先解决低血容量的问题,积极抗休克,争取迅速明确诊断。如患者阴道流血不多,贫血程度不重,一般状态尚可,可在严密观察下给予子宫收缩剂加强宫缩,必要时应输血以纠正贫血等保守治疗。如炎症反应严重,或伴有盆腔感染者,应及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全切术[2]。
4参考文献
[1]朱晓霞.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2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 生,2010,48(16):16-17.
[2]崔成哲,朴明子,金花,等.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的发病与治疗[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8(6):56-57.
(收稿2015-12-09)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6)02-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