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爽 李悦 刘颖
(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北京 100035)
肩关节外展包于巨大肩袖损伤患者中的设计与应用
张爽 李悦 刘颖
(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北京 100035)
肩关节; 肩袖损伤; 外展包; 护理
Shoulder joint; Rotator cuff injury; Abduction package; Nursing
目前,临床上巨大肩袖修补术后并未常规使用外展包,部分采用肩关节悬吊带[1-2],部分则在患者卧位时患侧肘与胸之间垫软枕,立位时佩带肩部外展支具。患者往往由于疼痛、床上翻身移动或下床活动等原因,对相应护理措施或保持功能位的依从性与配合度低,从而发生肩关节肿胀、疼痛、关节粘连等问题。我科自主设计了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并应用于临床,以提高患者对保持肩关节外展的依从性,减轻肩部疼痛与肿胀,避免关节粘连,避免和减少了术后失效风险。现报告如下。
1.1 外展包组成 由主包体、附包体、长约束带两条、短约束带3条组成。外展包主包体上窄下宽,外侧面为1/4圆弧图形曲面,内侧面为贴附人体躯干凹形曲面,底面为长30 cm、宽30 cm的正方形,顶端圆滑以适应人体腋窝部体表形态,外展包主包体垂直高度30 cm,其内部使用高密度、慢回弹海绵填充,表面被覆尼龙绒布;附包体为长20 cm、宽8 cm的长方体,其内部使用高密度、慢回弹海绵填充,表面被覆尼龙绒布,附包体通过尼龙搭扣与外展包连接;两根长约束带为宽4 cm、长150 cm的尼龙绒布条带(具有松紧性);3根短约束带为宽4 cm、长30 cm的尼龙绒布条带(具有松紧性),长、短约束带两端均缝制有尼龙搭扣,与外展包连接固定;长约束带通过两端尼龙搭扣将外展包与躯干固定,短约束带将前臂及附包体与外展包固定,从而构成本专利产品。由于本产品应用疾病局限,同时患者多为老年人,故本着舒适原则进行设计。产品填充物为慢回弹海绵,故使用各人群。(此部分文字参考本专利说明书,仿冒必究!)
1.2 使用外展包的适应症 (1)反球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2)巨大肩袖损伤修补术后的患者。(3)陈旧肱骨大结节骨折手术后的患者。
1.3 使用方法 先将外展包主包体放置患肢腋下,再将患者患肢前臂放置在外展包上方,前臂放于附包体上,外展包的内侧面完全帖服于患者躯体侧面。放置约束带,将一根长约束带一端利用魔术贴粘在外展包主包体上,另一端穿过颈部粘在外展包主包体上。将另一条长约束带一端利用魔术贴粘在外展包主包体上,另一端穿过腰部粘在外展包主包体上。3条小约束带用来固定前臂及上臂,注意对皮肤的保护。
2.1 应用广泛,安全有效 该新型肩关节外展包为上窄下宽,采用圆滑曲面设计,最大限度适应人体生理曲线,将其置于患肢腋下、上臂与躯干之间,不但能够外展肩关节、降低肌腱局部修复张力、促进肌腱愈合,放松冈上肌、三角肌,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并且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制动牢固、佩戴舒适,可广泛使用。
2.2 材质柔软,使用舒适 该新型肩关节外展包内部选材为高密度、慢回弹海绵填充,表面被覆尼龙绒布,质地柔软,透气性能好。支撑块通过尼龙搭扣与主包体连接,方便调节。约束带为有松紧性的尼龙绒布条,可调节,更增加了病人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2.3 操作方便,经济实用 应用该肩关节外展包操作简单,护理人员经示范后家属均可独立应用。
综上所述,体位管理一直是骨科护理工作的重点,本专利发明的肩关节外展包,通过其特有的结构,使患者在卧床、移动、翻身、下床、活动、康复等运动状态下仍能保持有效的肩关节外展角度,满足术后体位要求,值得推广使用。
[1] 赵伟,刘钢,张静萍.肩峰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治疗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812-813.
[2] 戴欣.21例关节镜下双排桥式缝合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护理[J]. 天津护理,2013,21(4):103-104.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编号:Z141107002514001)
张爽(1983-),女,本科,护师,护士长,研究方向:运动医学护理
R472
B
10.16821/j.cnki.hsjx.2016.05.031
2015-08-19)
国家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编号:ZL 2012 2 0380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