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郭桂英
核桃举肢蛾综合防治技术
周鑫,郭桂英
(陕西省渭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714000)
DOI编码:10.19440/j.cnki.1006-9402.2016.06.042
1.1卵体长0.3~0.4 mm,长椭圆形。乳白色至黄白色。孵化前呈红褐色。
1.2幼虫初孵化幼虫乳白色,头部黄褐色,体背中间有紫红色斑点,腹足趾钩为单序环状。
1.3蛹体长4~7 mm,纺锤形,初为黄褐色,羽化时蛹体及翅变为黑色,复眼呈暗黑色。
1.4茧体长7~10 mm,褐色,长椭圆形。
1.5成虫雌蛾体长4~7 mm,翅展13~15 mm,体黑褐色,有金属光泽,触角丝状,密被白色绒毛。复眼朱红色。下唇须发达,呈牛角状弯向内方,向前突出。前翅狭长,翅基部有半月形和椭圆形白斑。前后翅有长缘毛,后翅披针形。后足较长,胫节和跗节被黑色毛束。雄体较小。
核桃举肢蛾在当地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下土表1.5~3 cm深土层内越冬,也可在杂草、瓦块、石缝或草堆下越冬。5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15~20 d,6月初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开始出现成虫,成虫每日18:00-20:00最活跃,在树冠外围转圈飞翔,日落前停在叶面交配,交配时间长达1~3 h。卵多产在两果相接的缝隙处,也有产在萼洼、梗洼或叶柄处的,只有少数卵产在梗凹附近或叶柄上,每只雌虫产卵30~40粒,卵期3~5 d。6月中旬开始蛀果,蛀果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脱果初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中下旬。
幼虫孵化后在果面爬行1~3 h后蛀入果实,入果孔上呈现水珠,初透明,后变为琥珀色,隧道内充满虫粪,被害处黑烂,致使大量青皮果脱落,果内幼虫老熟,脱果后入土结茧越冬。该虫的发生特点是阴坡比阳坡重,沟里比沟外重,深山区比浅山区重,村庄周围比远离村庄的重。天气潮湿、多雨年份比干旱少雨年份重,5-6月多雨危害重,盛果期树受害重,初结果树受害轻。在阴坡、沟谷、管理粗放、树势较弱、较潮湿的环境发生较严重。
4.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抗力科学修剪,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使树体通风透光。及时排水,保持适当的温湿度。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减少虫源。结合施肥进行全园深翻,破坏幼虫越冬场所。
4.2物理防治核桃举肢蛾对短波光趋性较强,可用黑光灯对核桃举肢蛾成虫进行引诱。
4.3摘除虫果6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幼虫脱果前,及时拾净地面落果,摘除树上变黑虫果,集中深埋。
4.4药剂处理尽量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1 000倍液,20%氰戊菊酯1 500倍液+ 5.7%甲维盐2 000倍液,40%啶虫·毒1 500~2 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 d。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邮箱:3611884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