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洲雁
(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政治学研究
实现“由大到强”历史跨越的思想指针
——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唐洲雁
(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治国理政新的实践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形成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由大到强”历史跨越的思想指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基于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承担的历史使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现实挑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实现路径、发展阶段、战略布局、总体布局、发展理念、保障条件、外部条件、领导力量及其科学方法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互相关联的基本问题,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新水平,形成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由大到强;思想指针;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新的实践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富有创见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由大到强”历史跨越的思想指针。认真学习、深刻把握其中的丰富内涵和逻辑理论体系,对我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所谓党的历史方位,指的是党在时代和历史发展中所处的位置。认清党的历史方位,是党制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前提,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那么,这一代共产党人所处的历史方位到底是什么?
众所周知,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时间是从十八大到二十大,也就是从2012年到2022年。这10年,一方面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接力奋斗,实现全面小康,完成第一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要把握历史机遇,及时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完成第二个100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跨越时期。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就是“承前启后”,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继往开来”。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多次遇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转折和跨越时期。有的处理好了,有的处理得不那么好,这中间有经验也有教训。比如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跨越,就处理得很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面对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变、跨越,就处理得不那么好,甚至出现了反复。粉碎“四人帮”以后,面临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跨越,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处理得就很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转眼30多年过去,我们到了又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转折和跨越时期。在这个“继往开来”的10年里,党必须带领人民努力实现“三个跨越转变”:一是从实现全面小康到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跨越转变;二是从实现第一个100年目标到实现第二个100年目标的跨越转变;三是从过去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跨越转变。这三个跨越转变,将为中国“从大到强”的根本性跨越、根本性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谓“由大到强”,包括国际地位、国家治理、经济实力、文化复兴、军事变革、制度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等各个方面综合实力的提升。概括地说,就是要在前人奋斗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要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伊始就明确提出:“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那么,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转变、历史跨越时期,作为“继往开来”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到底要承接一些什么、开启一些什么?
第一,要承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实现古老中华文明与当代世界文明的对接、对话。特别是通过“两创”方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赋予其独特的中华基因、鲜明的民族特色、不竭的精神动力。
第二,要承接170多年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任务,不断追赶世界现代化的前进步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要承接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根本宗旨和理论创新。始终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做革命、建设、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党的理论创新。
第四,要承接60多年来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包括现代化强国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阶段、总体布局等,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客观必然性。
第五,要承接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刻领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下去。
当然,除了“承接”,还要“开启”。毫无疑问,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另一个历史使命,就是要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170多年接力奋斗的基础上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在此基础上开启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转变、历史跨越。
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在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无疑,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是这一思想体系形成的现实依据。
第一,从国际上来说,这10年,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仍然没有变,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引领这个时代的潮流。只有通过合作、共赢,才能促进和平发展。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格局发生大变革、大调整、大重组,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理所当然地走向全球治理的前沿。
在这个大变革大调整大重组的年代,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既强调“韬光养晦”,又注重“奋发作为”,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开展大国外交,努力推动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主动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自觉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相连,为世界和平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从国内来看,我们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扩展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因此,在这10年里,必将会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治理面临新挑战、全面深化改革要啃硬骨头、社会矛盾多发、文化和价值观多元、生态环境恶化,等等。这些问题,哪一个处理不当,都可能会一着不慎,导致满盘皆输。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沉着应对、把握机遇、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一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着眼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努力推进制度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统一,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四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五是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治理体制,保障民生,建设平安中国,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六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确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三,从党自身面临的挑战来看,“四大危险”“四大挑战”依然存在,打铁还得自身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一刻都不能放松。只有不断提高党的领导科学化水平,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八大以来,全党接连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可以说,管党治党,确实一刻都没有放松。
这场新的“伟大斗争”涵盖了方方面面,包括应对信息时代挑战,建设生态文明,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赢得制度优势,加强党建与反腐败,参与并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稳定周边安全,迎接新科技革命和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等等。
要打赢这场新的“伟大斗争”,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六个统筹”:
一是要统筹好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任务,即实现全面小康与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二是要统筹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三是要统筹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是要统筹好制度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是要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六是要统筹好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转折和跨越时期,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现实挑战,要想实现国家“由大到强”的跨越和转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全党同志就必须自觉地开展这种“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在这个时期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也要体现这一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为开展这种伟大斗争树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当然,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开展这种伟大的斗争,就必须要有伟大的理论来指导。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如前所述,从十八大到二十大的10年,从国内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时代,从国际讲是我国走向大国外交和全球治理前沿的时代。无疑,这是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是一个需要伟大理论、呼唤伟大理论去深刻总结、开拓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应该出现伟大理论、应该产生伟大思想的时代;更是一个能够形成伟大理论、必将产生伟大思想的时代。
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们要深入把握理论发展的规律性,抓住当前党的理论创新的高峰期。正如实践发展是不平衡的一样,理论创新和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当前的时代特征决定了这是一个伟大思想创新的高峰期,因此我们党应该根据实践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这一伟大思想的创新;广大理论工作者也应该深入研究这一伟大思想的创新,并认真学习和宣传这一伟大思想的创新成果。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从30年代初算起,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40多年的理论指导,这中间有革命的成功,也有建设的失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及其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开启了历史新时期,而且为后来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科学指南。现在,历史发展又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时代任务,因此它必将呼唤新的理论来进行新的指导。这个新的理论,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95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其中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代主题。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普遍地相对富裕起来了,中国成功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让综合国力大起来”的时代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历史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集中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想思想新战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互相关联的基本问题,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新水平,形成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引下,必将实现当代中国“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进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飞跃。
如前所述,经过十八大以来的创新发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学思想体系。最近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分十六个专题来进行概括,比较全面准确深入地表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阐述了它们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观点、精神实质、理论渊源和实践要求。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十四大曾经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9个方面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体系。这种概括方式,指向明确、特色鲜明,在我们今天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过程中,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
综合新修订《读本》的16个专题,不难看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逻辑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大致包括以下10个方面。
第一,关于奋斗目标。毫无疑问,这个目标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需要靠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它的本质是要实现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正因为如此,它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相连。
第二,关于实现路径。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必须整体把握,不能偏废。
第三,关于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是分阶段进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它的初步目标,或者说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实现这一阶段性的目标,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责任和光荣”。与此同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还必须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实现“第二个100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关于战略布局。毫无疑问,“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的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是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其中全面建成小康是阶段性目标,其他“三个全面”是战略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第一个100年”奋斗目标;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要求,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管党治党一刻都不能放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第五,关于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确保“五大建设”整体推进。为此,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丰富“一国两制”实践;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治理体制,保障民生,建设平安中国,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确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六,关于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革命。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五大理念”引领“五大建设”。
第七,关于保障条件。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二者融合发展。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第八,关于外部条件。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的基础上,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入开展大国外交,努力推动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主动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自觉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世界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九,关于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统筹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十,关于科学方法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善于学习,深入调查研究,保持战略定力,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具有创新性,随着实践的发展将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比如,关于发展战略。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已经规划到了2050年。现在快40年过去了,我们的新战略仍然只到2050年吗?显然不是。有没有第三个100年?有没有新的“三步走”战略?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后还有没有全面现代化的新目标?所有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相信随着实践的发展,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一定会提出来的。
那么,上述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毫无疑问,这个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实现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的内涵,既包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现路径、发展阶段、战略布局、总体布局和发展理念;也包括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必须创造的保障条件、外部环境和掌握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可以说,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秉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伟大复兴、追求现代化的伟大梦想,又继承了党的历代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成果;不仅对接了当今世界现代化的潮流,而且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程。它们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具有丰富性、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对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责任编辑:韩小凤]
本文是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逻辑与历史发展”(13&ZD002),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研究”和山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研究课题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唐洲雁(1962-),男,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D63
A
1003-8353(2016)05-00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