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16-03-07 13:53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案情辩护律师黄埔区

2/2016 总第740期

@7654321lala:从万同落马的经历能看出,腐败绝对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可能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夫人腐败”“亲人腐败”的势力强大,官员本人无法独善其身,也无法推卸自己的责任。想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就得先“齐家”。

@异乡人 :权力有边界,反腐无禁区。对厅官的查办难度虽大,却也是反腐攻坚战的重要一环。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爱美是人的天性,现在科技发达,女性动用点技术手段美白也无可厚非。但劣质的美白针不但没有作用,还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损害器官。除了擦亮双眼之外,若真要美白,打针吃药一定不如改善生活习惯来得健康。如果能做到早睡早起,多吃有益食物,不是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更好吗?(卷心菜)

本刊记者/周群锋

广州巨额拆迁骗局案案情复杂,正如一位纪委办案人员在接受我采访时所言:“涉案人员众多,本地村民与外来资金勾结,国家工作人员腐败与渎职交织,要选准案件突破口,准确界定相关人员的违纪违法事实,这也带来了一定难度。”

而采访时遇到的问题更多,拆迁地所属的萝岗区已撤并到黄埔区,主要办案人员调离,部分涉案者家属上诉原办案人员涉嫌刑讯逼供……

查看了该案背景资料获悉,最早报道该案的是广东省纪检监察学会主办的一份刊物。但我发现,如此一个矛盾重重、案情错综复杂的事件,这个报道内容却只有当地纪委办案人员的单方声音,其他诸如拆迁户、涉案者家属、辩护律师、拆迁地附近村民等与本案有直接关联的人在文中没有被采访。

我联系到该刊,原文作者称他们的稿件只是根据纪委提供的文字资料编写而成,并没有深入采访。其他媒体只是转载了该文。

为了更好地了解案情,我赶到距广州市中心30多公里的黄埔区九龙镇,查看拆迁地现场。因为拆迁,当地村民多已搬迁,我费了一些周折才找了一些村民了解当时拆迁的情况。

一位纪委的原办案人员也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在元旦假期接受了我的采访。同时,我联系到了几位涉案者家属及其辩护律师,并拿到了相关判决书,及多位涉案人的讯问笔录等。

本稿在微信公号推出当晚,接受采访的一位纪委人员、涉案者家属、辩护律师等主动给我发信息,认可了本文的客观性与深度性。

在此案中,他们属于矛盾的对立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都对本文点赞,我想关键的一点还是,文中给予了他们足够的表达权利。

一篇报道必须有多方采访,让矛盾各方在稿件中有平等表达立场、阐述观点的机会。对记者而言,这才能更好地、相对全面地还原真相。务必要避免因信息源单一,记者被单个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使得稿件可信度大打折扣。

特别是在一些存在明显矛盾冲突的新闻事件中,更应尽可能地深入接触新闻事件中的各方,充分给予他们平等地表达立场的权利与机会。让新闻当事人有发言的权利,不仅是对记者本人负责,也是对读者负责,更是对新闻事件本身负责。

详见本刊2016年1月11日出版总第740期

猜你喜欢
案情辩护律师黄埔区
黄埔区会元学校:元宵义卖助献爱心
黄埔区
广州市黄埔区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伤害防护的研究
凌晨“案情”
全国首个自动驾驶示范岛将落地广州黄埔区
是谁下的毒
是辩护权的滥用还是意见的合理表达?
律师在刑事辩护过程中保障人权问题研究
辩护律师行使会见权时的人数之我见
法庭驱逐辩护律师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