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浩文译作的翻译方法探究

2016-03-07 16:48何鹏
中国市场 2016年6期
关键词:葛浩文价值取向意识形态

何鹏

[摘 要]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本人和其作品频获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莫言是葛浩文很欣赏的一位中国现当代作家,莫言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创作风格深深吸引了葛浩文,通过对莫言创作文路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葛浩文把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等一系列作品翻译到国外,葛浩文几乎成了莫言走向世界的“经纪人”,莫言也因此获得2012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文章选取莫言《红高粱家族》的译本进行分析,探究葛浩文成功的翻译方法,以期对翻译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葛浩文;归化翻译; 意识形态;价值取向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191

1 引 言

葛浩文( Howard Goldblatt)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著名的文学翻译家,现在在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任教。1939年他出生在加州的长滩(Long Beach),1961年从长滩州立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到台湾做了四年的海军军官,服役期间他开始学习中文,正是这段学习经历引导他走上了后来的翻译研究之路。台湾回国后的葛浩文申请了旧金山州立大学,攻读中国研究专业。1971年,葛浩文取得旧金山州立大学硕士学位。毕业一年后 ,他又以学业不精考入印第安纳大学,拜柳亚子先生的儿子柳无忌教授为师,专门研究元杂剧、中国古典小说、鲁迅及左翼作家的作品,潜心研读中、英文两种文本。1974年他从印第安纳大学毕业并获得中国文学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圣母大学, 教授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从业二十多年,精通中、英文。

从最初研究到后来翻译,葛浩文对中国文学始终保持极大的热情。在从事翻译的30年里,葛浩文凭借出众的才华,先后将40余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现、当代作家的作品翻译到西方世界,大大加快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步伐。著名汉学家夏志清教授,在《大时代——端木蕻良四十年代作品选》的序言中,给予葛浩文高度的评价,说他是“公认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舒晋瑜,2005)。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把葛浩文比喻成“接生婆”, 认为他的翻译非常严谨,“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 他在《纽约客》杂志上这样写到:“在美国,中国当代小说翻译差不多成了一个人的天下,这个人就是葛浩文。”

2 葛浩文译作的作品选择

葛浩文本人和其作品频获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得益于他独到的翻译见解。

在作品选择上,葛浩文不仅兼顾市场和读者的需要,而且更倾心于选择“我喜欢且适合我译” 的作品,这样“作品里表达的情感、内容与精神内涵不会因翻译而被削弱”。

莫言是他很欣赏的一位中国现当代作家。莫言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文革”期间靠着一套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自学成才,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开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并通过《红高粱家族》等作品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文坛上的地位。莫言曲折的人生轨迹、特殊的军旅生活、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葛浩文。从莫言身上,葛浩文发现了自己的生活印记,可以说,葛浩文选择莫言绝非偶然。

不仅如此,葛浩文选择莫言,更原于他对莫言作品的欣赏和深刻理解,包括作品的语言、风格,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风貌,以及魔幻现实主义和意识流等创作手法。基于对莫言创作文路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葛浩文一口气把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师傅越来越幽默》五部作品翻译到国外,葛浩文几乎成了莫言走向世界的“经纪人” ,莫言本人也因此获得2012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

3 葛浩文的翻译观及翻译方法研究

葛浩文在翻译工作中,始终坚持自己的翻译观。他把“忠实”作为第一准则,即在不同的情境下,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使得译文既传达了原文的神与形,又使外国读者容易理解接受。

以《红高粱家族》为例,因为中外不同的意识形态,所以在这部小说的英译策略之中,葛浩文主要采取了归化翻译。归化是指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引用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 《红高粱家族》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时代背景结合紧密,作品中大量描绘了具有典型东方特征的人、景、物,针对这种情况,葛浩文大胆地采用了归化翻译法,举例分析如下。

3. 1 归化翻译解决了《红高粱家族》的文化背景问题

首先,葛浩文对于莫言小说中,具有特定历史时期人民文化价值取向的语言,以及文化历史底蕴的语言进行归化翻译。

如 《红高粱家族》在余占鳌枪毙余大牙故事里(第一章第六部分),任副官到余占鳌那举报余大牙奸淫了玲子,余占鳌迫于压力,不得不宣判余大牙死刑。

原文:父亲对我说过,任副官八成是个共产党员,除了共产党员里,很难找到这样的纯种好汉。……

译文:Father told me that Adjutant Ren was a rarity ,a true hero, unfortunately,……

在这一句话中,葛浩文把“共产党员”翻译成“true hero”,而并不是communist,因为“共产党员”在文中不但是一个阶级的名称,在中国人的意识中他们都是不畏强敌的正直、勇猛的英雄。而在美国,communist只是一个阶级,不富有英勇精神。由于信仰不同,美国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葛浩文在深喑中美两国语言文化和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立足于美国的文化大背景,把原文带入译入语文化,把共产党员译为true hero。

又如:《红高粱家族》(第二章)。

原文:奶奶勾兑时,故意张扬示众,做出无限神秘状,使偷窥者毛发森森,以为我家通神入魔, 是天助的买卖。

译文:She did it grandly ,with an air of sublime mystery, in case there were prying eyes, for the astonished peeping Toms would assume that she was communing with spirits to seek divine assistance for the business.

此处葛浩文把“偷窥者”翻译成peeping Toms, 带有很强的美国文化色彩。在英语中Tom多是指男性或雄性,应用面很宽,而在此处使用这个词意思贴近,而且很容易让美国读者接受和理解。

再如:

原文:外曾祖母做了好菜好饭,说着甜言蜜语,奶奶置之不理,宛若木人一样。……

译文:Great-Grandma cooked all her favorite foods and tried to coax her into eating, but she refused everything and moped around the house like the walking dead.

在这一句中莫言用“木人”来形容奶奶三天回门时的精神状态,表示麻木、没有知觉。而在美国文化里,更多的来表示这种形象的是僵尸“the walking dead”。葛浩文在翻译的时候采取了归化法,用读者熟悉的文化来处理,但意义没有丝毫改变。

3. 2 归化策略解决了《红高粱家族》的思想认识问题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国情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体系,因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考虑到中、美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葛浩文在翻译国外作品时,采用了归化策略,灵活地运用了译入国对于小说中各种事物的不同表达,既确保译文对于原文内容情节的忠实传达,同时还对作品进行了符合美国文化价值体系的“本土化”处理,经过葛浩文精心“包装”,莫言的小说在美国得到了“重生”。

如 《红高粱家族》:

原文:冷支队长回转身,说:“余司令,谅你不会打我的黑枪吧!”

译文:Detachment Leader Leng turned and said ,“Commander Yu, youre not planning on doing anything foolish ,are you?”

“黑枪”在中国人思想中指暗中向某人开枪,文中指余司令可能在冷支队长背后偷袭他。而在美国人思想中,“black gun”没有这种意义,葛浩文为了达到意义上的忠实,他立足于美国文化大语境,对原文表述进行了改变,用“you are not planning on doing anything foolish”(你不该计划在我背后做蠢事吧)来替代了“黑枪”。在意思上和“谅你不会打我的黑枪吧”一句话是等同的,忠实地传达了内容含义,是一种极其完美的翻译。

又如《红高粱家族》:

原文:鬼子沉默着。河面上一缕缕淡薄的硝烟……

译文:The Japs were silent. Thin wisps of gunsmoke floated above the river…

“鬼子”在我国是对日本侵略军的独特称呼。日本曾经侵略我国,他们残忍的、令人发指的行径令人痛恨,在中国人民的头脑中,他们就是一群丑陋的鬼,令人惧怕。日本从没有侵略过美国,美国人没有这种感受,“鬼子(ghost)”在美国人思想上就没有这种指代,所以葛浩文使用了“Jap”来直接说明日本人。信息得到了等同的传播,是一种很好的翻译。

再如《红高粱家族》:

原文:爷爷接过父亲递给他的勃朗宁手枪,扳开机关,对着焦黄的天光,看了一眼,把枪轮子一转。爷爷说:“七弟,你放心走吧,有我余占鳌吃的,就饿不着弟媳和大侄子。”

译文:Father handed his pistol to Granddad, who released the safety, took another look into the darkening sky, and spun the cylinder.”“Rest easy, brother. As long as Yu Zhanao has food to eat, your wife and child will never go hungry.”

在这句话中, “焦黄”是汉语中对傍晚渐渐黑了的天色的表述,用一个色彩词来形象地描写。汉语中存在一个语言习惯,就是采用不同的方式叙述同一件事,或同一个行为来增强形象性。葛浩文精通中国文化,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采用了美国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信息。“焦黄”就是天色渐黑的形象描写,葛浩文在此处直接翻译出了本意“darkening”。另外,在汉语中人们忌讳说“死亡”,而用其他的表达,如“走了”“去了”来代替“死了”。而在美国却没有这样的思想,葛浩文把“你放心走吧”直接翻译出本意“rest easy”。这样翻译的信息量是一样的,但却是以一种美国读者接受的表达方式来进行翻译。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红高粱家族》中葛浩文很好地采用归化翻译技巧,立足于美国文化大语境和价值取向,使莫言的作品在英文中得到新生。他把东方俗语巧妙地转化为美国人熟悉的、符合美国民众思维习惯的语言表达,实现了原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自由对话。葛浩文将莫言等一批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到西方世界,让更多的外国人有机会了解到浩瀚璀璨的东方文艺,了解到真实的中国社会生活,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加快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步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莫言.红高粱家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美]劳伦斯·韦努蒂.译者的隐身[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Mo Yan. Red Sorghum[M]. Translated by Howard Goldblatt.New York:Viking,1993.

[4]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J].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猜你喜欢
葛浩文价值取向意识形态
省译策略指导下的葛浩文《狼图腾》英译本研究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从认知隐喻角度解读葛浩文的“隐”与“不隐”——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